当前位置: > 情绪管理 > 情绪调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常识(精神症有什么症状)

精神症有什么症状

您好,精神症主要表现为狂燥不安偏执、抑郁、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胡言乱语、乱摔东西、冲动伤人、不能控制自己等。具有典型精神症症状的病例,按操作性诊断标准,诊断一般不困难,当症状表现不典型、不明确时,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神经衰弱:精神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如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但神经衰弱病人自知力是完整的,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早期精神症病人有时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迫切治疗的要求。
(2)抑郁症:紧张性木僵病人需要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外表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在耐心询问下,与周围人仍有情感上的交流。紧张性木僵病人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应答性反应,病人表情呆板,淡漠无情,有时可伴有违拗。
(3)强迫性神经症:某些精神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不同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特点有:具有内容离奇、荒谬和不可理解的特点,自知力一般不完善,病人摆脱强迫状态的愿望不强烈,为强迫症状纠缠的痛苦体验也不深刻。
(4)器质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有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的基础,精神症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二者可以鉴别。
(5)躁狂症: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症病人,外观上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不稳定,有易激惹性,常以敌意或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同时自我感觉良好,有夸大观念,自命不凡,盛气凌人,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能力过人。多为间歇性发作,极为严重时,呈重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常伴攻击行为,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
(6)病态人格:某些精神症病人可以假性病态人格的表现为其早期症状,特别以青少年起病,病程进展缓慢者,容易误诊为病态人格。病态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偏离,不是一个疾病的过程,在不顺利的环境下个性缺陷可以更为明显,属量的变化。精神症的病程缓慢进行,前后对比有明显转折,情感行为变化是质的反常,可以鉴别。对于您提出的情况,半年前受到打击,对心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议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咨询。祝好!龙人心理咨询工作室

一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生活是怎样的

您好谢邀!人格障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疾病,根据表现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焦虑型、抑郁型人格障碍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概念以情绪特别不稳定为突出表现,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行为模式。它的成因仍在调查研究中,病因与病理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BPD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特征,有研究表明,同双生子中同患BPD的概率是35%,异双生子中同患BPD的概率是7%,这表明了 BPD有很强的基因成分和遗传基础。

2.家庭因素。不利于适应的童年环境,比如,经常被父母批评、目击家庭暴力、情绪和身体需要受到忽视以及有关性的、情绪的、身体方面的,另外,由抚育者导致的其它创伤事件、亲子沟通不良、家庭功能不全、教养不当、与父母分离或父母缺失以及父母本身有人格问题等风险因素,这些已经被视为BPD的重要致病因素。边缘性特征或障碍的病因机制既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神经化学递质和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作用,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哪种因素占主导的影响因素,也无法确定明确的因果关系。

3.脑病理学。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结构功能不良,海马体和杏仁核容积减低,或者仅杏仁核容积减低。

治疗方法:边缘型人格障碍常与抑郁或双相障碍共病,如果符合诊断标准,两者都可以被诊断。首先用药为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这种药物对于降低患者愤怒、冲动、攻击(言语)行为,以及快速情绪转换或情感变化程度,特别具有效果。另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这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治疗。

由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极难治疗的一类心理疾病,所以,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和社会也要重视和关爱患者。

谢谢!祝您健康快乐!

如何跟精神着相处

家有精神症患者,日子肯定是难熬的,有的家属甚至忧虑成疾。有的被气急恨不得原地爆炸,但我们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为什么精分患者有那么高的率?有多少家属是因为家里有精神症患者的?

对比之下的差距,我们就可以想象:精分患者的难受程度比家属多得多,他们的大脑结构发生了病变,大脑一片混乱、灰暗,没有一点光亮。可以说,没有彻底疯掉的精分患者很少能露出开心的笑。

我家孩子确诊了精神病以后,和我的关系日渐疏远,她和奶奶关系比较亲近,一般情况下她不吃药的时候,都是老太太连哄带劝最后她把药吃了。

而我,因为天天想控制她玩电脑时间而被她厌恶到极致,为此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但最后还是因看电脑太多眼睛近视了。所以,别试图跟精神病人讲理。

至少,跟精神病人相处要讲究迂回。现在大城市有些精神卫生中心已经有了康复治疗项目,如果不懂可以去那里咨询一下医生。

社会功能退步,是精神病人的共同特点。在这问题上面。我还是有点发言权:当初孩子病后就考虑到相关事宜,所以出院后我就带着她在市里溜达,等到她熟悉各地后,给她零钱让她自己尝试出门并逐渐适应,有很多时候家里购物也交给她,前几年病情没有好转的时候,她自己就可以坐公交车到附近的青岛、烟台等地。

病人情绪波动大的时候,一定要安抚,不能对着来,平稳情绪后,他们也不是一点道理不讲,讲道理要看好时机。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