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自暴自弃抑郁症患者不可取(一个中学生的妄想症。总是妄想自己自暴自弃)

一个中学生的妄想症。总是妄想自己自暴自弃

你好,你的情况来看应该考虑是抑郁症的问题,建议您使用安非他酮,去甲肾上腺素,适用于抑郁症以及双相抑郁。锻炼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但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自暴自弃吗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做的是我不大喜欢的本专业工作,工资也不高,凑合着过日子。跟我一起毕业的同龄人们很多事业有成,或者成家,或者买房,翻开朋友圈都是各种旅行和小资的下午茶。很多时候我都想回到十几年前,那个对于我来说还算值得骄傲的时期,因为我是班里的尖子生和班干部,成绩优秀,爱拉帮结派地组织活动。我很喜欢那时的自己,自信,敢做,周围也总有一帮愿意陪我一起瞎闹的人。而现在的我很懦弱,输不起,做什么都会计算失败成本。即使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也不敢贸然辞职另找工作,怕会就此找不到更好的。而以前身边那些看似很普通的孩子,现在都长大了,都有了成人的模样,有了不错的收入,有了可以陪伴的爱人,有了属于自己房子和车,化着成熟的妆容,活跃在各种展会聚会,说着我听不懂的专业词汇…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倍加觉得自己很,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会活到这种地步,让父母和自己如此失望。可我不想自暴自弃啊。放弃自己,只会让自己更难受。我不知道下一个机遇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哪个时候我才能勉强赶上我的同龄人们,可至少在那之前我不想放弃自己,至少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再挣扎几下,没有挣扎就此认命的话,错的就真是自己了。

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我很想自暴自弃。可我

很正常,现在所谓的学习制度是有点反人性的,一万小时定律,是对真正对某一领域的事情有兴趣。

那学习到底是为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的孩子是说不清楚的,因为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鞭策下去学习的,孩子自己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的目的。

想一想我们惯用的激励孩子读书的几种。

第一种是用打骂等强制手段逼迫孩子读书,这种方法显然是不能长久的,因为孩子小,你可以强迫他,但等到孩子身体强壮到能够反抗了以及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以发现很多孩子,小的时候越打他骂他,他青春期以后他的反抗就来的越猛烈,家长逼急了,孩子们反而不学了。

第二种是奖励,就是孩子学习好了,送给他一个礼物或者带他去一次旅行。这实际上是一场交易,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被这些礼物打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里也会计算这礼物跟他付出的努力,价值是否相等,如果他觉得不等价,他也许就许不去学习了,久而久之,自然没有激励作用。

第三激励是表扬。但是表扬如果用多了,他很容易麻木,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成绩好却输不起的孩子,我们给他贴一个优秀的标签上,到了学校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成绩比别人好,这种孩子实际上他活得很痛苦的,因为他到了学校整天想着要跟别人去竞争,要赢过别人。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平时的小考,期中考期末考各种各样的考试,一旦他有一两次失败,他的心里就会非常痛苦和难受的,而且更容易受挫,更容易没有学习的动力。

第四种种我们惯用的过于关注成绩,就是是眼睛只盯在成绩上。比如说我们会经常问他,成绩怎么样啊,考几分啊?班级排多少名啊?这个实际上是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假如他成绩好,同样陷入刚才那个进入了表扬的误区,只是为了比赛,为了竞争去学习的。假如是他成绩差或者家长达到的要求,那他就会更加地失落和没有自信,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要问一下各位家长,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你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吗?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假如哪一天你工作的单位不给你钱了,那你还会继续工作吗?所以赚钱一定不是工作的目的。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学习也一样,如果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外在的,他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持久的,只有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他的动力才会是持久的。这才是造成对学习没兴趣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厌学的主要原因。

那学习的目的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学习没有目的,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学习本身,也就是学习本来就是快乐的,怎么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呢?

我的视频里面有一个答案,有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谢谢,欢迎评论转发!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容易自暴自弃

正好萃辰天心书院做过一次讨论,内容如下: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书院印竹老师。今天的《如是我说》,印安老师是这样说的:“人性的弱点,是经常会陷于盲目。而盲目自信无异于自暴;盲目自卑又会堕入自弃。自暴自弃常令人可悲可叹!”

我接着说:“盲目与无明互为因果,自暴与自弃是两个极端,如‘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都是无明的缘!”

说到自暴自弃,一般在我们的概念中是指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怯懦、消极、破罐破摔这一类的人,实际上自曝与自弃是两个极端的行为。

关于自暴自弃来源于《孟子》的《离娄篇》。孟子对于自曝的人和自弃的人讲得非常清楚形象,他说:自曝的人呐,不可以和他有过多的交流。为什么呢?因为这一类人说话夸夸其谈、漫无边际、云山雾罩——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大忽悠,天上地下没有他办不到的事,自信心过于爆棚。而自弃的人呢?这种人呐,不能与他共事。因为他过于计较、担心、忧虑,遇到一点点挫折和困难,他就放弃、逃避。

然后孟子又总结:什么是自曝呢?孟子说“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这里所说的“非礼义”,就是语言没有约束、口无遮拦、信口开河,这样的人就是自曝的人。那什么是自弃呢?孟子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那么什么是“吾身不能居仁由义”呢?这里说的是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居心不良的人、机心太重的人,总是想投机取巧、不走正道的人,这类的人比较容易自弃。

孟子将“仁”比喻成正心,将“义”比喻成正路。正心,他叫做安宅,就是我们心安住的地方就叫仁,我们应该走的正确方向就叫做义。如果我们失去了安住的地方,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就如同不能居仁由义,常常在恐慌、不安、忧虑的状态下走着那些黑暗的崎岖小路,又怎么能不遭受挫折和失败呢?所以,最后的结局虽然是自弃,但它源于我们不能正心,不能选择正路啊。

所以,自暴自弃的人就如同“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这是孟子最后的总结,他说自暴自弃的人呐,明明自己有能够让心安住的地方,我们明明有心灵的家园,却空着那能让我们安心的宅子而不去住,却总是想着一些歪心思;我们明明有一条光明大道,我们却总是选择邪门歪道,长此以往,我们就找不到我们住的房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所以最后孟子也无奈的以一句“哀哉!”感叹世间之人不是自曝就是自弃,可悲可叹啊!

自曝,源于盲目的自信;自弃,源于盲目的自卑。而这种盲目又会增加我们的无明。无明就如同乌云一般,无明越多,我们就越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此恶性循环,轮回不止。那么怎么才能不自暴自弃呢?还是那句话,唯有中道!

中道思想,无处不用。不能走中道,常因心无明。无明便会盲目,盲目便会走两个极端;要想不走极端,就要去除无明,少一些盲目。如常能以仁爱之心坚守正道,那么我们的心自然是安然的,道路也自然会呈现出光明的坦途。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如是我说》是萃辰天心书院两位极具智慧的老师的对谈,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印竹”老师,收听音频。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