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华生的教育理论)

华生的教育理论

华生于1913年首次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他也因此成为美国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心理学家应主要关注行为,而不是心和意识。“行为主义者力图获得动物反应的一个统一的模式,认为人与动物之间并无分界线。”因此,从研究方法上来讲,“应当把人与动物放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而且越近似越好。”

华生是第一位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美国心理学家。他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集中条件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二:第一,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环境的;第二,研究引起有机体作出反应的刺激,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所以,应该把行为当作我们研究的客观对象。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一、典型实验

华生强调,要用“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华生与雷纳曾经进行了一项称之为“小艾伯特”的实验。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只有11个月又5天。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应是好奇,他看着它,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无条件刺激是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声音,这显然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声音,因此小艾伯特的无条件反应是惊怕、摔倒、哭闹和爬开。在白鼠与敲击钢轨的声音一起出现3次后,光是白鼠就会引起小艾伯特害怕和防御的行为反应。在6次条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见到白鼠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小艾伯特1岁又21天时,华生进行了一系列泛化测验,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接下来,华生探讨了用来消除小艾伯特恐惧情绪的种种可行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小艾伯特在接受可能的治疗之前,离开了日托中心,举家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

二、评论

华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但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学习理论,而是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华生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结成了一体。在本世纪上半叶整整50多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心理学一直在北美占统治地位。

上面说道,人们批评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过于简化学习过程的性质,以偏概全,然而华生比他走得更远,他力求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简化为肌肉和腺体的一些活动和习惯,否认人的主观世界和意识的作用,使他成为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他的最著名、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经典条件反射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由: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发现的。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比如:将食物放进狗嘴里时出现的唾液反应,是一种大脑反应;是存在于脊柱或者下脑中枢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之间的一种直接连接。对比而言,条件反射,比如听到铃声或者其它在以前都是中性刺激的声音时出现唾液现象,是由条件形成过程中在大脑皮层里建立起来的新反射通道的结果。

经典条件反射概念

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谁提出来的

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并以此著名,因对消化生理的研究而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金。

巴甫洛夫,1846年9月26日生在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曾学神学,1870年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化学及生理学,1883年获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师从C.路德维希及R.海登海因。1890-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后研究消化生理,设计了巴氏小胃等手术方法,有了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对未麻醉的动物的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行终身观察。1897年出版《消化腺机能讲义》。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1890-1930年间研究了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活动的生理机制、皮层的功能镶嵌式、睡眠、神经症的病因等。证明言语功能为人类所特有,是以语词作为刺激的条件反射。1930年开始用他的理论来解释及治疗精神病。他在30年代初期以前曾多次批评苏联,但一直支持他的研究工作。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联想学习的形式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也被称作巴普洛夫条件作用或者条件反射,它是联想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此过程中,有机体会学会将刺激联系起来。在经典条件作用下,中性刺激与有意义的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联结,并获得诱发类似反应的能力。经典条件作用首先被伊凡·巴普洛夫论证。

标签: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