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双重情感障碍属于心理障碍吗(双重人格需要治疗吗)

双重人格需要治疗吗

“双重人格“就是说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具有两种棺互矛盾的人格。有些人由于人格失去了完整和统一,从而为两种人格,并支配他们的行为活动。

双重人格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①非病态心理型的双重人格。最大的特征是由于人格,使一个人完全变了,有时甚至判若两人。电影《骆驼群子》里的虎妞,因为厌恶、憎恨车厂老板“刘四爷”,表现出泼辣、粗野的性格。但她对诚实而缝壮的车夫群子,却温柔多情、体贴入微。在虎妞的身上,交替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矛盾、性格或个性,并非是由于生理上的病态所造成的,而是心理上的痛苦和刨伤所致.②病态心理型的双重人格。主要特征是由于人格,把过去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有些人突然戏剧性地变成另一个人格,不知道(忘记了)自己原来是谁,可是过一段时间叉突然变回来,而对变过去的那一段生活又遗忘了。比如,癔病(歇斯底里)患者,他们在两种人格之间失去记忆联系,往往有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当他们在以某种生活时,对另一种的生活经历毫无记忆,全然不知过去以至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处在意识和记忆互相脱离的精种病状态。⑧品德缺陷型的双重人格。它指由于人格,使一个人口是心非、道德败坏而言。电影《天云山传奇》里的吴遥,表面上道貌岸然、正人君子,骨予里却卑鄙无耻、下洗小人。由于利欲熏心,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两面派式的人格的伪君子,是典型的品德缺陷型的双重人格。这类双重人格表明,当人格和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意识形态问题发生联系时,明显地受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支配,主要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由此可见,双重人格是一种心理失常。而造成心理失常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动机,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相互的状态中,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正因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动机,愿望和要求同时并存,而又互不相容,于是就会在不同动机支配下,表现比前后不一致的行为。治疗和矫正双重人格,就要从“医治”、弥补人格着手,使他们的人格稳定地保持完整、和谐的状态。

但是,不能把在日常生活里,一些偶尔雷行不一、认识和行为脱节的青年人,说成是“双重人格”。他们只不过是人格还不够健全、不够成熟。因为在理智上他们并没有丧失是非的观念,还没有达到人格的程度。这主要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更不是病态心理所造成的。

临床上,双重人格,又称自我单一性障碍,指在不同的时间体验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动并表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此症常见于癔症、精神症。

【临床特点]

1.患者感到有两个“我”,除了自身之外,还有一个我,他不认为自己已为两个客体,而是认为同一客体形成了两个不同人物的主观体验。

2.双重人格体验中常有两个自身存在,另一自身有时被称“存在于身旁或身后”,同运动、同感情、同意志,常包含有幻觉的成分。

3.部分患者认为两个自我系由一个自我而成,同一时间和空间内有两种人格、两种情感和意志,既是自己,又是另一个人。

4.极少数患者将自身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说成是人与禽兽

[临床意义]

1.可见于癔症患者,如一女性患者因为其养子将她的物品偷窃后变卖,却又诬陷她,为此出现癔症样表现,咬自己的手则称:“我咬那个小偷的手。”用头去撞门则称:“小偷碰壁了。”

2-有时患者有两种截然不la--J的感觉,一个感觉很熟悉,另~感觉则很像是自己,患者分不清哪个感觉是自己,故常会出矛盾观念,做事犹豫不决,常见于精神症患者。

综上可见,造成双重人格以至多重人格,既有病理学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学上的原因。而在心理原因当中,又不能忽视政治上的、社会上的、文化上的背景。如果抛开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这一决定论原则,你就会认为吴遥之流人物是“怪人”而不是“罪人”了。因此,双重人格是一种心理失常,而造成心理失常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动机,但这些不同的动机却不可能协调一致地和平共存,而是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相互的状态中,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正是因为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动机同时并存,彼此互不相容,因而只能在某一段时间里满足其中一个,而压抑其他别的;于是这个人就会在不同动机的支配下,表现出前后极不一致的行为。

说到底,为了不让自己的人格为双重人格,那你就得让自己的人格永远稳定地保持统一、完整、和谐的状态;让自己的动机、需要、愿望等服从于统一的人格的支配。使自己的不要背弃信念,使自己的私欲不要和良心相,使自己的行动不要和思想相矛盾。我国古代先哲孟子曾经说过一句发人猛省的警世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想,这对于我们保持完美、高尚的人格,从而避免人格,该是有帮助的。

人类有双重性格吗

你的问法有点含糊,你是想问“人的不格”呢还是“双重人格”呢?人格和性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格包含“先天气质”和“后天习性”,而性格就专指“后天习性”(可以是多个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现实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就叫那个人的“性格”,比如勇敢、胆小,理智、莽撞,骄傲、谦虚,内向、外向等。性格是一种行为习惯,是后天“习得”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而三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年龄,所以有人说“三岁看一生”。

性格不同于先天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后天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便是主要体现在性格差异上。

性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的。所以你说的存在“双重性格”现象并不奇怪,有些人原本“胆小懦弱”,参军入伍或经历战争洗礼后“性格”变得“英勇无畏”了,但“胆小懦弱”的“习惯”并不会完全消失,(身体是具有一定记忆性的,除非“失忆”),还时不时跳出来“闹一下”。

在佛学上,这种“恶习”也叫“小我”,和它相对的就是“大我”——可以理解为“慈悲为怀、真善美”等“好品格”。这种情况下,“原始性格”和“衍生出来的性格”都是同一个“人”的,是内部矛盾。也有人称这种现象为“虚伪”、“伪善”、“演戏”、“造作”......

根据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人拥有七类人格面具,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按场合的不同,可以把人格面具分为:外交面具,工作面具,社交面具,朋友面具,家人面具,夫妻面具,独处面具。这七类人格面具由外而内,一个套一个。所以,按照荣格的理论,“人生就如一场戏”,只要此刻你的“主性格”是好的就行了,你就是健康的人,而不必过于担忧你内心的其他“龌蹉”的想法。

从科学角度,人脑分为意识区域和潜意识区域。意识区域里有个“批判区”,主要判断一件事符不符合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畴,能不能做;而潜意识区域也叫“战斗逃跑区域”,属于人类的本能区域,“追求幸福和逃离痛苦”就在这个区域。比如火灾或落水逃生时,你意识慌乱,完全是你潜意识里的“求生本能”在作用了,就算你克服了“死的恐惧”去“舍己救人”,“英勇赴死”,也是你潜意识里的“战斗本能”在起作用......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关键就在于“理想”(一般由意识决定想法,也是决定是否对客观世界有“准确认识”)和“执行力”(大部分由潜意识决定行动)的“不协调”造成的。如你意识里明明知道迟到是不对的,但你还是要迟到,因为你潜意识里老想睡多会、休闲多一会......这种现象造成了“双重性格”的假象,实际上是“理想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不协调的体现,这需要通过拓展训练和一些特殊方法来糅合了......

“双重人格”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双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双重人格”更趋于“器质性病变”,就相当于电脑病毒程序破坏了电脑系统或电脑硬件一样,当心理问题演化为脑神经、内分泌等问题的时候,你就得小心咯。“今生只有一场戏,健康幸福是大道”,不要轻易去尝试“双重性格”甚至“双重人格”的“刺激”,那会让你陷入“万分不幸”的,如果发现一些小苗头建议去看下心理专家或专业医生吧......你觉得呢?

  •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 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
  • 从心到心有多远 天地之间
  •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苏醒的过程
  • 这个世界层层叠叠地向我们展开
  • 这一刻迷离的面目
  • 下一刻就会清晰
  • 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
  • 下一刻就会得到原谅
  • 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
  • 下一刻就会变得容易理解
  • 是的就这样
  • 我们不断消除着自我的狭隘
  • 偏激和片面
  • 活到老醒悟到老
  • 人生快不快乐看心情
  • 心情好不好看心态
  • 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
  • 只是他们都修炼了一颗强大的心
  • 拥有强大的内心
  • 就不是生活左右你
  • 而是你驾驭生活
  • 如果想把世界看得清楚
  • 就让你的心保持纯净
  • 如果想把世界看得开阔
  • 就让你的心变得宽广
  • 人生一世
  • 不要天天混日子
  • 也不要天天熬日子
  • 而要天天享受日子
  • 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
  • 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
  • 活得简单不难
  • 只需懂得为真诚而活
  • 为美好而生为幸福而做
  • 多一分快乐少一分忧伤
  • 多一分真实少一分虚伪
  • 多一分悠闲少一分忙乱
  • 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
  • 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会牵挂
  • 至少我们在今生在某个地方
  • 在一转身的时候没有错过
  • 感谢上天给我们的机缘
  • 不要忘了你的世界我来过
  • 人生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 这世上的芸芸众生
  • 谁不是这样呢
  • 任何事情总有答案
  • 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精神症、双向精神障碍、双重性格、人格

这个问题有点专业了,想详尽的了解它也需要花费一点时间。首先我们把上述问题分成两类,精神症和双向精神障碍属于疾病范畴,而双重性格和人格严格的讲还不在重病之列,精神症和双向精神障碍分属不同类别的病,症强调,而双向精障属于情感方面的疾病,时而燥狂时而抑郁发作,再说说什么是人格,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简单的说人格既个性,生活中你如何去接人待物,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都是比较固定的,现在我们再区分症和人格、双向精神障碍和双向性格就好区分了。比如说人格说你的人格改变了,象得了症了吧?但少有症的一些特异症状,也就是严重程度还不到重症疾病的程度,虽然人格改变也会使社会功能受损。症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我在之前的悟空问答已解答过,限于篇幅只能简要的回答,如有兴趣想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上网去找吧。谢谢邀请回答。

躁郁症的人是不是有双重性格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兼有躁狂/轻躁狂和抑郁发作的情感障碍。躁郁症是有双重性格的,躁郁症这样的情况的人,一段时间情绪高涨,对人很热情,做起事情来干劲十足,思维奔逸,即使每天睡眠时间很少也精力充沛;而过一段时间,情绪又一落千丈,总是提不起精神,对人也爱搭不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