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9岁孩子感觉有点精神病怎么办呢怎么治疗(被妄想症的治疗方法)

被妄想症的治疗方法

妄想症患者的妄想是“非怪异性”的,也就是说内容会牵涉到日常生活可发生的情境内容,例如被跟踪,下毒,爱慕,家人欺骗或陷害等.指导意见病因多在精神因素,如意外事故,挫折或失败作用下开始发病,因此精神因素可能起着促发作用.有些社会和躯体因素也是致病因素.要找到病因,进行劝导开导.严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要住院治疗.生活护理
1.药物治疗治疗被妄想症主要依靠药物,抗精神病药是其中一类首选药物.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可考虑使用长效的肌肉注射剂.如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包括出现精神病后的抑郁,便可使用抗抑郁药物.
2.心理社交治疗主要透过给予病人支援来改变某些行为.此外,病人要避免过度的压力,包括人生大事.认知行为疗法或会改善病人的妄想,但也只是辅助性.精神分析治疗法可能会加重刺激,有害无益.如果病人同意,应鼓励其家人一同参与治疗计划,对治疗进度有帮助.有些病人可即时好转,但有些则较难治理甚至可持续终生.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多与人交流.祝早日康复.

儿童精神的病因有哪些

生活上我们常常听到精神症的发生,而大多人不知道精神症不仅可发生于成年人,它也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那么儿童患上精神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儿童精神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为低。据国外报道15岁以下精神症的患病率约0.14%~0.34%。国内文献报道儿童精神症患病率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

起病于10岁以前者较少;10岁以后起病者显着增多。起病年龄最小者为3岁,一般以12~14岁少年占多数。

儿童精神症的病因

专家指出,儿童精神症的病因与成人一样,迄今病因还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童精神症患儿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夏镇夷等认为儿童精神症的遗传以多基因遗传可能性为大,其遗传度为70%,一级亲属中本症发病率:父母为4.0%;同胸为6.7%。

有人认为父母同患精神症,其子女患精神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发生同病的危险率为7%~17%,表明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2、器质性因素

童精神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症患儿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显着缩短及波幅降低;头颅CT扫描、磁共振影像等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基底节、颞叶损害与精神症密切相关。

3、心理社会因素

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4、病前性格特征

童精神症患儿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5、生物化学因素

这方面在儿童精神症研究较少。一般认为童精神症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童精神症患儿血浆多巴胺beta;-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

儿童精神症对一个家庭而言是沉重的打击,希望家长能多留意孩子的健康发展,一旦发现有关儿童精神症的症状出现就接受正规的检查治疗,不要让孩子的发展受到疾病的影响。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女儿今年14岁,天生弱智,但能生活自理

病例分析:据你介绍的情况你孩子是智力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意见建议:建议目前孩子吃的药较杂,不好分析,没有好办法,只能用药治疗,可以找个机构做训练,配合药物治疗,看看效果。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儿童精神病如何用药

你好,在,由于儿童精神用药相关制度不完善,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说明都不会写,儿童适应症,儿童精分患者很难用药。利培酮可以用于16岁以上的青少年,15岁以下用什么药都不合适。

想起诉离婚,丈夫有精神病,孩子9岁,孩子

你好,《》
第三十二条的法定提出的理由第五项中指出“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是指前四项法定理由以外的其他理由,如因配偶患有精神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方可以向提出离婚诉讼,如果理由成立,经调解无效,法院可以判决离婚。

配偶患有精神病的情形有以下三种情况:
1、婚前曾患过精神病,婚后因受某种刺激复发;
2、婚前未曾患有精神病,婚后因某种强刺激或外伤造成精神病;
3、因精神病遗传而在婚后患精神病。

因婚前患过精神病或因家族有精神病遗传患精神病,不论是否隐瞒,均不是准予或不准予离婚的理由。《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是“感情确已破裂”的原因是由配偶患有精神病所致,离婚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因配偶患有精神病而提起离婚诉讼的,应首先解决好精神病病人的、生活起居等问题,绝不能因离婚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离婚,是处理解决夫妻身份问题,必须由本人亲自进行,其他人是不能代为行使的,但是,因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也应当尊重其权利,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应当在其精神正常的时间进行诉讼,如果是无诉讼能力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应由其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关系的兄弟姐妹代为诉讼。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