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积极影响
1、满足成员的需要.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组织成员有各种需要,有些需要通过工作本身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还有一些则是很难从正式组织中获得的.正式组织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运行的,组织成员在其中形成的主要是各种职责、层级关系.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塑造下,他们的
心理需要、感情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员工之间的这种非工作关系、自发关系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空白得以弥补.需要的满足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从而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的工作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群体领袖”所具有的影响力往往是其成员认可的,这与那些由规章制度形成的、带强制力的权力性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前者更具说服力.组织管理者如果能够合理的处理非正式组织的这种影响力,将对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及组织的成长发展产生极大的益处.
3、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组织内部良好的人群关系,其建立与维持,或改变员工态度等,都有赖于组织信息的传递.组织通过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来进行信息的传递.正式途径的传递是主要途径,但过于单调,具有强制色彩,易导致形式主义的弊病,不易被成员认可,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相对于正式途径的信息传递,非正式传递表现出来的自然性特点使得信息的传递更为快捷、内容更丰富,易于引起员工的共鸣而
使传递获得更好的效果.
4、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工作.非正式组织本质上可以作为对正式组织的积极支持,正如以上所分析的,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由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联结、运作规范及其目标与正式组织不尽一致,在对组织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消极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从消极的一面来说,若此倾向与组织目标相,则会侵害整个组织功能的运行,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2、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
3、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
4、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当这种趋势与组织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相悖时,将会有碍于组织的发展.
5、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但易于导致小团体主义,对组织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
孩子的问题很多是家长的问题。也许这句话你听起来不厚道,但我不得不这样回答你的问题,还望谅解。首先,孩子具体多大,这个我只能做个推测,孩子应该是在青春期阶段,尤其这种案例发生在初中学生的身上比较多。这个时期主要还是和孩子的内心成长有较大的关系,因为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很大。其次,孩子不愿求助心理咨询来解决问题。能否和班主任进行沟通,让班主任做点工作,因为在青春期阶段的孩子,班主任的沟通效果要比家长沟通的效果好,不妨你和班主任联系一下,也许ta可以给你提供些好的建议。再次,我们家长自身出了什么问题,家长是否自我反思,这个也极为重要,因为孩子的自残或是想的行为往往和家庭教育,父母问题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家长可以好好的反思自己,也有利于问题的更好解决。最后,我们分析孩子倾向和自残的心理想法。自残,往往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一是抱负自己,对自己生命感觉存在的多余,心理压力太大,以自残的排解心理压力,自残后达到心理平衡。二是对关爱ta的亲人抱负,引起亲人的关注,认亲人感到自责。(无论哪种心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都可以减少这种现状的发生,同时要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或是多运动、写日记的,治疗效都不错。)总之,您目前要做的是,一是最好自己先咨询,发现自身问题;二是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让ta帮助孩子,三是如果孩子同意做亲子关系咨询。
在给一些学校做团体活动的时候,经常发现不少女生喜欢抱团,尽管事先说明要分组了,但活动期间,她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互相靠近。女人爱抱团,男人爱单干远古时代,男人主要职责是如何保护家庭和养家。男人需要出去狩猎,并将捕获的猎物带回家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自信、技巧、胆识和能力,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方面保证自己能捕获猎物,否则一家子这一天的口粮可能就断了。而女人主要负责维持家庭和部落的生存,还有一连串重复而琐碎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需要有协商技巧、交流能力,以及适应环境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的生存环境决定了男人和女人形成了不同的特性,男人相对沉默,女人需要倾诉。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男人外出狩猎,女人负责采摘、编织等琐碎工作,分工合作形成,人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在人身安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保障。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交需要。一群女人在采摘野果,或者围坐编织的时候,互相交流、聊天,显然是个不错的办法,很好地满足了人的社交需要。假如男人在狩猎的时候,也像女人一样抱团围坐,聊天交流,结果会怎么样?套用现在电视剧的剧情套路“反派死于话多”,要么什么都捕获不到,要么被团灭。另一方面,女人大脑里负责情感和言语的部分比男人发达,决定了女人的情绪和语言比男人丰富。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说开心,男人的大脑只亮了一小部分,女人的大脑则几乎全亮;同样一个场景,男人的词汇可能只有10个,女人的词汇有100个,女人的语言能力是男人的10倍,这也是为什么男人觉得女人啰嗦,女人觉得男人无法沟通。当女人和女人在一起,满足的不止是社交需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群体的功能包括让成员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女生抱团首先得到满足的是安全感。从社会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现象来看,女性在任何时候都是弱势群体。任何一个负性社会事件,只要其中有女性参与,首先被骂被批的,必定是女性。比如说,同样是举报出轨,如果是男性举报女性,评论区:“这位男士做得对!”、“好样的!”;如果是女性举报男性,评论区:“这种女人太可怕了!”、“分手不能好好说吗?”而如果遭遇性侵,受害者是女性,评论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人不要穿得太暴露了”、“女人要保护好自己”;若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男性是受害者,评论区:“男人也不安全啊”……女人的弱势,加上她们丰富的情感,决定了女性比男性在情感需求上要多很多,并且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安全感。而抱团,在某种程度上正好满足了这一点,让她们觉得自己至少此刻是安全的,是有后盾的。这个群体不仅满足了她们的安全感,还满足了她们的归属感。当女生抱团的时候,她们会产生一种自己有了一个归属群体的心理,觉得自己是群体的一分子。就好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家,这个家要让人产生一种自己是成员一分子的感觉,小群体的作用也是如此。而且,在这个群体当中,女生可以交谈问题,分享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抱团的作用不仅仅是产生归属感,还有了女生增加亲密感,满足情感支持的作用。当女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女生通过倾诉和交谈,会逐渐感觉到自己正在被人关心,被人支持,所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是那么严重了,心理上得到了放松,从而可以重新审视问题,慢慢处理。女人的抱团从青春期就已经存在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3-20岁期间,属于青春期,这段时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认同。也就是说,个体在青春期,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在这个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而这个时期,家长对个体的影响正在逐渐退居二线,个体与同辈之间的关系成了主线,成为他们的人生重心。此时的个体,会通过自己所属的团体来定义自己,根据团体或同辈的规则来规范或要求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努力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如果个体与同辈人相处不愉快,没有找到自己的团体,可能会产生角色不清,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所扮演或承担的角色。因而,抱团的女生会不自觉地向群体认同,与群体成员同步,产生同样的举动。比如集体吃饭,参加同样的社团,报同样的课程等等。这是因为人在产生归属感的同时,也期望得到团体的认同并不断向团体认同。随着时间的发展,抱团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作为一个群体,可以帮朋友带饭,可以减少孤独感,可以八卦各种消息,可以给自己一种身份,还可以有一些小奖励(比如生日礼物)。那么,为了维持群体的和谐,群体成员会不自觉地削弱自己的决策能力,以避免自己过早作出现实性的评价,引发成员之间的不愉快。此时,群里成员之间产生默契,互相激发,提高了自己的自尊心,促进彼此的一致性,而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和举动,尤其是当群体或群体成员面临压力的时候。在群体中,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无法确定判断标准的时候,往往会习惯性地以周围其他人的态度、行动或某个细节作为暂时性的判断标准,使自己做出与周围人保持一致的言行,避免因言行不一致产生心理或受到群体压力,这就是从众心理。从众的动机通常是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减缓来自群体压力,被接纳和喜欢,满足自己的归属感。也就是说,女生在抱团的时候,为避免自己被孤立,被提出群体,或者作出一些看起来可能是错误的决定和举动,会默认向群体其他成员靠拢,因为她们此时相信群体的决策能力。而这么做满足了她们的四种需要:第一种,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为自己争取群体社会资源;第二种,维持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避免自己被孤立,得不到情感支持;第三种,避免承担与众不同的来自群体成员施加的压力;第四种,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共同实现团体目标。但这种团体通常存在的时间都不会太长这是因为人与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总是会出现一些变故,比如说升学、高考、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迁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由于自身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会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身边的群体,不断审视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团体成员也随着各种因素不断的变化。从社会同一性理论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经更多的是集中于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而不是集中于两个群体之间的相似处,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所在的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如此,个体可能会被其他外在群体的特征所吸引,而对自己所在的群体,自己的群体身份,群体的契约和规范产生质疑,甚至试图改变自己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群体内部成员可能会彼此产生矛盾,直到最后失去兴趣,群体分离。相较于社会,学校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接触的人员有限,加上个体在学校里面临的问题,比今后在社会上面临的要少很多,且学校中的人际交往频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抱团行为在学校里经常发生。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问达院系介绍枣庄学院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枣庄学院的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师资力量如何?专业学习方向是哪些?整体实力怎么样?枣庄学院的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师资力量如何?专业学习方向是哪些?整体实力怎么样? 添加评论 邀请回答 举报 分享1人已关注 添加评论 邀请回答 举报1关注者1个回答MG248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枣庄学院的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 专业设置:本科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专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暨教师教育学院,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教育技术系,2005年为适应系科发展调整为教育技术与传播系,2010年完成系科专业分流,2011年改系建院。学院现设有学前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两个专科专业,教育学科体系完整;各专业之间相互渗透、理论技术彼此支撑,充分凸显了大教育背景下文理兼备、学科交叉、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特色。学院共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硕士24人。他们当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富民兴鲁先进个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先进个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学院整合优势教学力量,组建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了四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共取得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的优异成绩,并有2位教师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比赛,获得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儿童诗画创作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获得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书法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此外,两位指导教师获得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诗画创作比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学院拥有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类学科不断发展,在校友会2016和2017大学教育学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157位。学院现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教育、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5个教研室,以学前教育为核心的专业群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教育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拥有专业实验室(中心)8个,仪器设备总价值34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实验楼,配套新上学前专业舞蹈房、钢琴琴房、声乐及指挥技巧实训室、感觉统合训练实验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育实验室、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幼儿行为观察室,基础心理学实验室、脑与认知实验室、心理治疗与团辅实验室、箱庭治疗实验室,以及教师教育录播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功能语音室、演播室等30余个实验室;另设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已成为学院服务地方、校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亮点。学院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先后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心理学》、校级联合课程群《教育学》,在线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校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应用》,以及校级优质课程《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行为矫正》、《教育学》、《心理测量学》、《大学生心理卫生》以及《多媒体写作与网页制作》等。学院不断探索、积极开拓,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教师的科研素质明显提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北师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10余篇。连续两年(2014年、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优秀组织单位”,2016年“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实践研究”被评为枣庄学院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学院积极与省内外高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以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在特聘教授、专家讲学、联合举办高层次学历班等方面屡有突破。目前学院已经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的对口院、系、部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多位知名教授成为学院的特聘教授。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加强。学生主要通过参加各地教师招考、选调生、公务员选拔考试或自主创业等进行就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的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并有6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高级育婴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速录师、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为更好地就业拓宽了渠道、奠定了基础,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院注重与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改进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学院已与枣庄市实验幼儿园、枣庄市立新小学、枣庄市建设路小学、枣庄市阳光幼儿园、枣庄市甜蜜幼儿园、枣庄市戒毒所、枣庄市立第二医院(心理诊所)等十余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践方面的实际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效果。同时,学院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的工作与活动,与我市教育、卫生、司法、妇联、残联等多个系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经常为地方单位提供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多种辅导类、指导类服务,并有多名教师在这些单位中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等工作。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学院教职员工的服务态度热情,服务质量优秀,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与认同。 ~欢迎大家来我们枣庄学院读书,我们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的同学个个都很热情的偶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枣庄学院的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 专业设置:本科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专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暨教师教育学院,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教育技术系,2005年为适应系科发展调整为教育技术与传播系,2010年完成系科专业分流,2011年改系建院。学院现设有学前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两个专科专业,教育学科体系完整;各专业之间相互渗透、理论技术彼此支撑,充分凸显了大教育背景下文理兼备、学科交叉、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特色。学院共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硕士24人。他们当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富民兴鲁先进个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先进个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学院整合优势教学力量,组建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了四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共取得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的优异成绩,并有2位教师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比赛,获得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儿童诗画创作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获得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书法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此外,两位指导教师获得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诗画创作比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学院拥有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类学科不断发展,在校友会2016和2017大学教育学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157位。学院现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教育、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5个教研室,以学前教育为核心的专业群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教育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拥有专业实验室(中心)8个,仪器设备总价值34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实验楼,配套新上学前专业舞蹈房、钢琴琴房、声乐及指挥技巧实训室、感觉统合训练实验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育实验室、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幼儿行为观察室,基础心理学实验室、脑与认知实验室、心理治疗与团辅实验室、箱庭治疗实验室,以及教师教育录播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功能语音室、演播室等30余个实验室;另设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已成为学院服务地方、校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亮点。学院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先后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心理学》、校级联合课程群《教育学》,在线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校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应用》,以及校级优质课程《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行为矫正》、《教育学》、《心理测量学》、《大学生心理卫生》以及《多媒体写作与网页制作》等。学院不断探索、积极开拓,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教师的科研素质明显提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北师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10余篇。连续两年(2014年、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优秀组织单位”,2016年“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实践研究”被评为枣庄学院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学院积极与省内外高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以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在特聘教授、专家讲学、联合举办高层次学历班等方面屡有突破。目前学院已经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的对口院、系、部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多位知名教授成为学院的特聘教授。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加强。学生主要通过参加各地教师招考、选调生、公务员选拔考试或自主创业等进行就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的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并有6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高级育婴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速录师、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为更好地就业拓宽了渠道、奠定了基础,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院注重与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改进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学院已与枣庄市实验幼儿园、枣庄市立新小学、枣庄市建设路小学、枣庄市阳光幼儿园、枣庄市甜蜜幼儿园、枣庄市戒毒所、枣庄市立第二医院(心理诊所)等十余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践方面的实际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效果。同时,学院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的工作与活动,与我市教育、卫生、司法、妇联、残联等多个系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经常为地方单位提供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多种辅导类、指导类服务,并有多名教师在这些单位中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等工作。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学院教职员工的服务态度热情,服务质量优秀,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与认同。 ~欢迎大家来我们枣庄学院读书,我们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的同学个个都很热情的偶 阅读更多更新于 2021-12-09 模拟志愿填报 0 添加评论 收藏 举报相关问题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院系介绍巢湖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院系介绍洛阳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院系介绍衡阳师范学院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院系介绍凯里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院系介绍周口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