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让精神病人变得听话的实验是什么原理(听话的瓶子实验原理)

听话的瓶子实验原理

原理是:用手按瓶子的外部,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魔瓶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手离开外面的瓶子,魔瓶外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魔瓶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魔瓶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手对外面的瓶子施加的压力适当时,魔瓶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

反复强调是什么效应

这就是“粉红大象”效应。

这个效应最早是美国加州语言系教授乔治莱考夫提出的,上述的小实验也是他在课堂上提出的。能够发现,越是强调不要去想,人们越是会这样想。

粉红大象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其在孩子身上显现的尤为明显。比如,当有人让你闭上眼睛,不要在脑海里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时,很显然大家都做不到听话,反而反其道而行之,脑海里一直不断地浮现粉红色大象的影子,别说是小孩子,就连大人都做不到当别人对自己说一些管教的话时,能够完全服从。所以,将此类现象对应到孩子的不听话中,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了。

亲爱的弗洛伊德言格经历了什么

弗洛伊德言格经历:男主自闭症,被女主的第二人格(就是姐姐)联合精神病院里的那个说,自己可以影响别人精神域的那个精神病一起找人轮X了男主,那个精神病人也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而是一个研究人们精神的组织的成员。女主是实验最成功的一个最后女主的精神治好了,但是失忆了言格照顾她。后来结婚,生了孩子。

结局:

回到卧室,他把她抱进浴室里,让她坐在浴池边,给她拿热水冲脚。她盯着圆圆的大浴池眨眼睛:“我们俩都可以在这里游泳了。”

他卷着袖子调好水温,揉了揉她的头,说:“别乱动,我箱子里给你东西过来。”

她乖乖地点头。

言格回到卧室,打开甄意的行李箱,把今早替她收进去的东西都拿出来。洗面奶,保湿霜,润肤露……

关上箱子,听见浴室里没有她的声音了,只有潺潺的水流声。

“甄意。”没人回应。

他把手中的一堆瓶瓶罐罐放到地板上,站起身,心不知为何揪紧起来,快步走向浴室:“甄意。”

她仍旧是他离开时的样子,听话地没有乱动,坐在浴池边拿花洒冲脚,还歪着头在玩水。

他声音轻了一点儿:“甄意?”

她踏着脚丫踩水,没有理会他。

他觉得一瞬间眼睛里像是进了什么东西,视线花晃晃的,有些模糊。

“甄意。”

“啊?”她终于回头了,眼神清澈,纳闷又不解,或许是看见他一瞬惊惶的样子,她的脸上也渐渐慌乱起来,愣愣的,“你……在叫我吗?”

这次,他没再唤她的名字,而是走过去关了水龙头,问:“洗好了吗?”

“嗯。”

他拿了一张大毛巾,坐在浴池边,把她的脚捞起来,擦拭干净。一下一下,很轻地摁压,非常仔细认真。

两人都没有说话,仿佛等待某个不想面对却又不可阻挡的时刻。

驱邪风铃远远地在叮当作响,天地间安静得只有缓缓的风声。

终于,他抬起头,准备说什么,却见她蹙眉望着他,茫然而无助,嘴唇颤抖,似乎很努力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

“……言……格……”她终究说,“……言格……”

其实,她的记忆早就已经空了,什么都没有了,和他有关的一切,和她自己有关的一切,都不记得了。

到了这样颓败的地步,却还死死地记得“言格”二字,却还固执地抓着他的名字不肯放手。

还懵懵懂懂地搂住他的胳膊,着急忙慌地往他怀里靠。

还如往昔,本能地认为他这里才是安全的亲密。

言格把她搂进怀里,下颌紧紧抵在她的额头上,什么话也说不出,眼泪就砸了下来。

……

那天晚上搂着她睡觉,她是最安静的一次。

她始终只是紧紧箍着他的脖子,一动不动,不说话,也不肯闭眼睛,像是坚守着什么。

心脏复苏往往采用电击的,难道不怕电死

电击心脏复苏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来看看心脏传导的构成,我们把心脏比做一个司令部。最高长官叫窦房结,他说收缩,就会通过三条结间束传递到军官房室结,房室结在通过希氏束和左右束支传递到名叫心肌的小兵,然后小兵完成了收缩的动作。用电复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心脏干脆不跳了,这时用电来刺激窦房结发出指令,恢复心脏的跳动。第二种就是心脏乱蹦,所谓乱蹦就是你小兵不听话来,随便收缩,或者是长官窦房结假传圣旨随意指挥。电击=电复律,心脏每次pongtong跳动的过程是由神经控制的,当心脏发生病理变化,不再按照神经给他的的电兴奋pongtong跳动,变成tongtong跳或其他乱七八糟跳的时候,给他一个强电刺激,整理一下电流,一切重启,重新回到窦性节律。

心脏的跳动是有自身节律性存在的,这种自身节律性是心脏稳定跳动的基础。心脏自律性有其特有的传导系统,如对除颤器不熟悉,推荐用200焦耳作为除颤能量。双相波形电除颤: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200 J即可有效终止院前发生的室颤。低能量的双相波有效,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高能量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儿童第1次2J/kg,以后按4J/kg计算。电除颤后,一般需要20~30s才能恢复正常窦性节律,因此电击后仍应立刻继续进行CPR,直至能触及颈动脉搏动为止。持续CPR、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连续使用)可提高除颤成功率。

好多人没搞清楚除颤和起搏的区别。心脏自身可以产生电活动,保证有规律地跳动,如果这种电活动发生紊乱,比如室颤,这个时候相当于电脑死机了,就不能够保证心脏正常的收缩供血。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击除颤。外部的电流可以强行终止心脏所有的电活动。然后等待心脏重新开始电活动。如同电脑死机,按下了复位键重启。如果心电图是直线,这个时候心脏是没有电活动的。这个时候电击除颤完全没有意义。起搏是用外来电信号指挥心脏跳动,比如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发出电冲动信号,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所以除颤仪的作用不是带动心跳,相反是终止心脏自身电活动。

正常人被电击 ,心脏也会停。但是如果心脏是健康的,几秒钟之后,还是会恢复正常节律。理论上电击能量越大,除颤效果越好,但是同时也可能损伤心肌细胞,得不偿失。电击能量过小,有时又达不到除颤效果。过去有逐渐加大除颤能量的做法,但现在已经不倡导,建议直接用除颤仪推荐的能量设定。

电击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的最有效方法,应早期除颤。有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心搏骤停是由心室颤动所致,75%发生在院外,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而除颤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就下降7%~10%。除颤波形包括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类,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成人发生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应给予单向波除颤器能量360焦耳一次除颤,双向波除颤器120~200焦耳。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科学实验

谢邀

我想最著名的恐怖实验应该就是小艾伯特实验了吧

任何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一定都听说过。

1920年,华生从一所医院挑选了9个月大的小艾伯特进行了实验。小艾伯特的母亲是医院的奶妈,她不知道华生要做什么实验,只知道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做实验每天可以得到1美元的报酬。

最开始,华生只是经常送给小艾伯特一些礼物,小白鼠、小兔子、小狗,小艾伯特很喜欢这些小动物。但其实这是华生对小艾伯特进行的一系列基础情感测试,小艾伯特对于这些小动物并不感到害怕。

于是两个月之后,在小艾伯特11个月大的时候,华生的实验正式开始了。华生把小白鼠放到小艾伯特面前,当小艾伯特触摸小白鼠时,华生就在小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突然的惊吓让小艾伯特大哭起来。以后每次当小艾伯特想触摸小白鼠,华生都会敲响铁棒。几次之后,华生已经不需要再敲击铁棒了,只要把小白鼠放到他面前,小艾伯特就会感到非常痛苦,他就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

后来华生发现,小艾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泛化到了许多相似事物上:他开始对小狗、白色皮毛大衣、棉花、华生头上的白发以及圣诞老人面具等毛茸茸的东西都感到恐惧。华生的实验说明了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小艾伯特实验”引发了学界广泛地讨论——实验的道德底线在哪里?此后,美国心理学协会公布了实验伦理规范,严禁进行违反伦理的实验。

在整个实验中,华生一直在寻找恐惧的联系,而没有为解除这些恐惧联系做出努力。华生虽然承诺用脱敏疗法治疗小艾伯特,但从未兑现,小艾伯特去世的时候,年仅5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