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心理咨询行业,辉煌前景肯定是在将来,客观地说,目前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及心理爱好者都是心理咨询行业的奠基者。
关于心理咨询师行业准入制问题,不是门槛过低,而是这个行业与其它技术型准入行业有很大区别。技术型准入行业一般情况下技术合格即可进入可行性操作,对人的要求不高,身体健康、思维正常就可以了。
心理咨询行业则不然,除了要求技术合格外,对人的要求极高,个人素质、修养,生活阅历、社会经验,法律、哲学等领域知识要求。
技术学习以及督导都不是问题,关键个人需要自我拥有自我成长这部分差别很大,这包括分析力、觉察力、洞察力等个人素质。还有正像孔子说的需要“苦心志、困乏其身、饿其体肤”等获得的,以及深入各行各业去了解的知识经验。这的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一项浩大工程行业,如果门槛高了,谁还敢进入呢?所以降低门槛,把对心理咨询有兴趣的人吸引进来是当下的首选。
这就与其它技术型准入行业区别开了,技术型准入行业的台阶在门槛外,而心理咨询行业的台阶在门槛里。也就是说你进了门,才要你去付出艰辛攀登。
我们这一批心理咨询人,首先要清楚我们的历史使命,也就是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N多年内要做心理咨询行业的奠基人,为心理咨询,国人心理健康奔走呼号。大目标明确了,才能踏踏实实钻研理论,研究课题,在实践中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所以大家不要抱怨这个行业门槛低,行业乱象多,人员混杂,但你要知道沙里淘金的过程中,闪闪发光的不只是金子,还有玻璃等硅化物,但最终被淘出来的仍然是金子。其实能在我国做这个行业的奠基者,不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吗?
你好,心理咨询是寻求专业服务者(也称为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具有疗愈功能的专业关系。
心理咨询需要进行多久需要根据咨询师与来访者讨论的咨询目标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流派取向进行综合考量。
心理咨询的核心是”看见”。心理咨询师通过真诚、共情、倾听同来访者一起看见来访者的情绪、内心需要以及人际互动模式,通过看见,增加来访者自我认识和觉察。帮助来访者对于自己的想法、观点、情绪、感受进行有意识的识别。帮助来访者看见因为困境困扰而被其忽视的”可用资源”。
至于”改变”,无论是行为模式还是认知想法,又或是性格特征,都是基于”看见”后,来访者的自由选择。咨询师可以做的是陪伴看见,陪伴觉察,陪伴探索和陪伴改变。
欢迎关注我@心理咨询师海德 ,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科普信息。
精神病病人与寿命的关系在于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质量。如果病人能坚持治疗,保持与正常人相同的生活习惯,一般不会影响到寿命。老年人出现精神障碍也是衰老的表现之一,需要有良好的照护,避免出现意外。
语言发育迟缓,我觉得并不是说孩子自己长大了就会好。
在排除生理问题(例如听力不好,智力或者其他等问题)外,孩子发育迟缓,主要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关系。
我女儿在一岁个月之前,也是不说话,只会爸爸妈妈,在一岁半之前,我很少跟孩子沟通,总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老公带着孩子也就是玩手机。
不过我平时会给孩子每天读读绘本,但是一岁半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叫我回去好好教,医生说了一些方法,叫回去天天带着孩子练习。
比如带孩子时,看到什么就跟孩子说什么,比如说“苹果”,妈妈就要用标准清晰的语言,一个字一个字的说,不要怕孩子听不懂,只管跟孩子说,看到大树,就说大树。
平时妈妈要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听懂大人话的孩子,有什么说什么,正在做什么都可以说,比如,妈妈正在做饭,妈妈正在叠衣服等等。
同时,还要有意的去引导宝宝说话,当孩子想要喝水,妈妈不要替孩子说“宝宝想喝水,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孩子只需要点点头就行,不用说话了,孩子只要一个动作,妈妈就知道了,就替孩子表达了,难道孩子当然不需要说话了。
父母要做的是,故意问孩子问题,比如“宝宝,你是想喝奶还是喝水”,这种问题孩子就要尽力去回答了,妈妈有时可以装糊涂,跟宝宝说,宝宝,妈妈不懂你的意思,你跟妈妈说,好不好,这样引导孩子,孩子慢慢的就开口了。
有条件的话,妈妈每天晚上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看绘本,听听故事。
孩子听的多了,输入的词汇多了,到了某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爆发了。
我就是通过这种方法,从一岁个月还只会说爸爸妈妈,到两岁左右,已经完全能说句子了,现在女儿说话的能力已经非常棒了。
但是妈妈也要注意,如果孩子真的不愿说,一定不要逼着孩子说,或者骂孩子,一定要耐心的引导,多输入词汇,到了一定阶段,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