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就是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来控制,当然有些可能对药物不敏感,也可以考虑通过一些物理电击疗法的,如果想要尽快系统的治疗,可以先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去医院住院治疗,因为住院能够更好的调整有效的针对方法。
另外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情绪变化,另外就是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熬夜,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运动。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答:体验就是一下子情绪高涨,一下子情绪低落到谷底。就好像一盏灯盏一样,没有油了,突然之间火光冲一下,突然之间火光好像要灭掉了。这就是双向的情绪表现,但是这是一种病,伴有多种难受的躯体症状,到处不舒服,说不出来的难受。双向在求助医院的同时,自身也要付出东西,平常少玩手机,没有事情多多闭目养神,养好自己的精气神,人没有精气神好像行尸走肉一样,自己多多付出努力吧,我是孤舟,帮助过很多双向躁郁症的网友脱离过痛苦,没有事情多多看我以前的视频,对你们有一定的帮助!
谢邀!对于这个问题,之前整理的一篇文章希望能有所帮助。
国外专家Q&A:关于双相情感障碍
Dr. Ketter,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双相情感障碍研究所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加州分校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现象和治疗。病因学研究使用神经成像方法来更好地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物学,依靠现代技术探索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现象学研究侧重于青春期/青春期后期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和过程,以及创造力、性格和情感障碍之间的关系;治疗研究涉及双相情感障碍新药物的临床试验,重点是抗癫痫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和药物疗法的效果比较。
Q1:DSM-5内容的变更是使抑郁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的检测更容易,更难,还是有的地方容易了有的地方变得困难了呢?
A1:DSM-5内容在这一方面的改变包括混合性抑郁症(具有混合特征的重度抑郁发作)的增加,这就使从抑郁症患者中进一步区分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本来双相情感障碍就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精神疾病,其诊断本来就存在困难,DSM-5内容的改变是使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变得更具有挑战性、更加困难了。
Q2:DSM-5DavidKupfer博士在2013年与Mary Phillips合作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可能更好地表现在情感障碍的连续上,也就是代表两种抑郁根本病理生理学维度的双极性表达”[1],这种说法合理吗?
A2:我同意情感障碍诊断的连续谱/频谱方法,这种方法允许混合性抑郁(具有混合特征的重度抑郁发作)发生在双相障碍和单相重度抑郁障碍中。不仅如此,它还允许临床医生做出更细致的诊断决定,并且解决诸如“目前的突发性抑郁症情感问题最终将被确定为双相情感障碍,而非单相重度抑郁的概率是多少”,而不是“这是双相情感障碍还是单相重度抑郁”这样的问题。
Q3:一项来自荷兰的研究,Regeer et al. [2]发现,只有22%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发作(而82%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是抑郁发作),大多数精神科从业者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多数精神科医生是如何对抑郁相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诊断的呢?
A3:在目前表现为抑郁相的患者要对他们进行回顾性调查其是否发生过至少一次躁狂/轻躁狂发作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件事,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相当复杂。这些原因可能有患者之前的轻躁狂发作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或通常也没有出现任何功能性障碍),而这种情况在当时也没有被检测出来更别说进行治疗。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状态依赖性的记忆,处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状态的患者通常不会记得他们非抑郁状态(躁狂/轻躁狂状态)时发生的事情。大多数精神科医生都知道这种状况,在对抑郁状态患者进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时,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件事。
Q4:关于没有出现在DSM标准中的一些双相情感障碍诊断因素(例如家族史、发病年龄和抗抑郁药的“不良转归”等),有的医生在问诊的时候也会一起对患者和亲属进行调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抑郁发作的患者确实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增加:那在具体临床操作的时候,收集这些非DSM的标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真的有现实意义吗?
A4: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非DSM因素(例如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25岁以前的首发抑郁症、精神病史、睡眠过度、摄食过度、无力的抑郁症以及抗抑郁药不良转归等),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临床上进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的时候可以引用这些结果。因此临床上对于有多于一个以上因素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患者双相情感障碍可能性的增加。疾病的诊断不能完全按照DSM,诊断指南中没有收录的临床诊断因素/依据,对于精神科的实际临床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Q5:Jay Amsterdam et al. [3] 在其研究中发现了抗抑郁药单药治疗双相II型障碍的数据。在您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您会让您的患者单独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II型障碍吗?
A5:抗抑郁药的单独治疗,不仅在一般情感障碍(例如单相抑郁,相对于部分双相II型障碍患者和大多数双相I型障碍患者而言)的治疗中,而且在个别情感障碍亚型的治疗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具有混合抑郁症、快速循环和儿童期发作等特征的双相II型情感障碍患者与不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相比,服用抗抑郁药可能会出现更多问题。具有这些特征的个体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更优先地进行双相情感障碍的对症治疗,而不是进行抗抑郁药物的单药治疗。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就有不同的症状和病史,对于每一个患者都应在尽可能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而不是对所有患者一刀切。
Q6:2012年加拿大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进行6次团体心理教育与20次双相特异性认知行为治疗(bipolar-specific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bipolar-specific CBT)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差不多的效果,甚至是团体心理教育只是由受过训练的护士主持进行的,而bipolar-specific CBT由CBT专家进行 [4]。对于非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法,如果患者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对双相情感障碍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建议是什么?
A6:这样看来,心理教育可能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使用的多种辅助性疗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每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特征和资源,可以单独或以小组的形式给予特定干预措施,如心理教育、家庭聚焦治疗、人际和社会节律治疗、CBT或辩证行为治疗,这些辅助性疗法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愿意利用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会对病情的控制和稳定起到更好的效果(独立于特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Holtzman JN, Miller S, Hooshmand F, et al.Childhood- compared to adolescent-onset bipolar disorder has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linical correlates. J Affect Disord. 2015;179:114-120.
2、Ketter TA.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polar depression [preface]. J Affect Disord. 2014;169(suppl1):S1-S2.
3、Ketter TA, ed. 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Inc.; 2015.-3250/Advances_in_Treatment_of_Bipolar_Disorders.Accessed March 30, 2016.
4、Ketter TA. Recognizing the extent of overlap between bipolar disorder and anxiety disorders [commentary]. E-Biomedicine.2015;2:1284-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