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改造潜意识(如何扩张人类意识)

如何扩张人类意识

意识是困扰我们的终极谜题,自古以来无数的哲学家、思想家苦思冥想以求答案,终究无果。近百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人类尝试利用已成功解释宇宙、星辰本质与运作的科学来解答意识的谜题,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认知。

一句话概括就是

意识是大脑上千亿个神经元整体协同涌现的结果。

虽然关于人脑的具体运作机制仍不甚了解,但是无数研究证实记忆、情绪、感知等心理活动与大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马回或许是短期记忆的存储所在,杏仁核与恐惧情绪息息相关,额叶脑区是逻辑、理性思维的物质基础,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是人感到快乐、满足的源泉。不过通过这种对大脑划分区域并探究单个脑区功用以此试图解密大脑的显然无法真正解密大脑的奥妙,事实上大脑各个脑区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意识活动多是大脑各部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习惯决定论,崇尚部分 部分=整体的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混沌、非线性的巨复杂结构时显得有些茫然,这是至今神经科学进展缓慢的根源。

即便如此意识源于物质已经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得出这个结论不仅源于对正常人意识的研究还来源于对意识障碍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发现在部分大脑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精神和心智皆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精神病人服用化学合成的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这些都足够说明意识活动的基础是物质。

精神活动是大脑上千亿神经元协同活动的产物已经获得了绝大多数生理学家的认可,但是意识最奇妙、匪夷所思的地方在于何为“我”。我为什么是我?顺治皇帝就曾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同样的疑惑,不由产生遁入佛门的念头。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但愿不来也不去,来时欢喜别时悲。

每日清闲谁多识,空在人间走一回。

同样西方哲学的三大难题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我是谁?

都是关于意识的疑难。千百年来中外的思想家都在努力思考以寻求答案终究未能得到共识,在关于“我”的探究中科学家则显得十分落后,因为“我”这种主观体验本身是在科学范畴之外的,至少目前是如此。科学作为一项研究客观世界的强力手段在对“我”的认识上无从下手。举个例子,如果人类掌握了将人体粉碎为单个原子并将信息保存下来在另个地方重新组合的能力,那么新组合成的那个人还是原来的他吗?他虽然拥有原来的记忆,长相、举止、性格都和之前无二,其人也信誓旦旦的告诉别人自己确确实实还是自己,可这能平息其他人的疑惑吗?任何外界的侦测手段都不能证明这个人究竟还是不是以前的那个人,除非让你自己去亲自体验,可是如果一旦否定,那么你的意识也彻底消散,答案也将无从得知。科学方法在面对诸如这类疑惑时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关于“我”是谁?目前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研究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既然如此,个人不妨谈一谈自己对于“我”的见解。

“我”为什么是“我”?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已经在这颗星球表面存在了至少几百年,今天它的规模已经比发现时所记录的小了不少,但是人们还依旧认定这个大红斑还是一百年前望远镜下的那个大红斑,即使它变小了许多,颜色也日趋变淡。可是如果有一天大红斑彻底消散,再过一阵子木星大气层又出现一个大红斑,不会有人认为它还是原来的它,不争的事实是原来那个大红斑永远的消散了。

南方时常被台风侵扰,每个台风都会被气象局赋予一个名字。只要没有彻底消失,即使变弱随后再次增强,我们依旧会认为它还是原来的它,不过一旦彻底消散,它便永远的消失,不会再生。以后诞生的其他台风也永远不再是它。

意识和木星大红斑、台风有些相似。一位老人几十年前是位英姿勃发的小伙子,虽然前后二者外表差异巨大,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心智也发生了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还是不变的“他”。意识其实是一条连续的链条,一种不断变化却不容间断的运动。

北美地区时常遭遇的侵害,肆虐的堪称大气活动的奇迹,它的云柱直冲天际,雄伟而壮丽,然而不可否认这些却是单调的气体分子集体作用的结果,如同物质的神经细胞协同作用产生意识一般。

木星瑰丽的大红斑,实际上在星球表面刮起的一股反气旋风暴,已经至少存在了300年,我们不知道它还将继续存在多久

从某个角度来说意识实际上和台风、一样并非具体的物质,而是由物质错综复杂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当然这么比喻有些不太严谨,并且我们知道意识活动的复杂性远远高于台风活动。

“我”实际上也是神经元协同联结的体现,是各意识活动整合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感受,没有了记忆与调用记忆的能力,失去了情绪、思考与分析处理等一系列能力,那么他的“我”还存在吗?如果你非要认定“我”依然存在,可是这样又与不存在有什么区别?上述所提到的那些意识活动,目前科学家都已经找到了它们和大脑神经结构的联系,只是具体机制仍不确切。

其实意识根本不是宇宙的本源,甚至地位在基因之下,如同植物光合作用一样只是基因为了更好的延续而创生的手段。毕竟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拥有意识对于这个物种的延续与扩张有积极意义,意识清晰强烈的人类利用这项手段迅速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成长为万物的灵长。

最后谈下意识的灵魂解释。个人认为虽然将意识解释为灵魂似乎无懈可击,难以证伪,但是这种解释其实并不高明,只是将“意识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意识?”这些问题向后推了一个档次却未能解决任何问题。

你看到一台挖掘机在运作,你问到挖掘机为什么会动?

我答:因为有驾驶员在里面操纵。

你又问:为什么里面的驾驶员会动?

我:。。。。。。。

灵魂解释说也是如此,将意识活动归于灵魂的存在解答不了任何问题,诸如“灵魂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会有灵魂而石头没有?”“生前死后灵魂会消失吗?如果不消失又在哪?又以什么形态存在?”问题依旧存在反而还会引出更多的疑问,比如“灵魂如何作用于人体并控制人体?”“灵魂是物质吗?如果不是物质怎么可能会作用依附于物质?如果是物质那它又是什么物质?”退一万步说即使科学家找到了灵魂的物质基础,不管是实体粒子还是场,“物质怎么会组成灵魂并产生意识?”这个问题依旧悬而未决。所以灵魂说虽不能证伪,不失为一种解释,但并不高明。

纵然如此灵魂说依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归根到底还是意识过于玄奥,人们在思想上很难接受无生命的物质竟然是构成意识的基石,因而将意识活动视作一整体的存在,事实上回顾往昔科学的探索历史,与之类似的误解曾多次上演。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热”是一种可流动的物质,燃烧是“燃素”释放的过程,显然这些认识比较符合我们的直觉,然而随着人们理解的深入最终发现热其实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体现,燃烧则是与氧气化合释放能量并激发空气发光发热的现象,历史告诉我们,直觉往往是我就是那一束烟花,在该绽放的时候绽放,人们不因我的消失而悲伤 我却给他们带去短暂的快乐。你与我共存在这个世界,我消失了,你在我眼里也就不复存在。

如何扩张人类意识

第一步,你要先搞清楚自我意识是什么,这里面的关键是一个“我”字,“我”到底是什么,你要先有关于“我”的认知。

讲一讲我对“我”的认知,有本我、真我、超我的区分,还有小我、大我的区分,反正定义的名词有很多,但意思就分为几类,一种是最表层的我,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因为你说的和做的,别人会对你的行为有一个评价、反馈和回应;再一种是中间层的我,你会想什么,思考什么,你的思考决定了你会说什么和做什么,;再深层的是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也就是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决定了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进而影响你的行为;最深层就是你的灵性、或者叫灵魂了,也就是超我,也就是心学里面讲的人人皆是圣人,佛家里面讲的人人均有佛性,皆可成佛。最深一层其实我也没搞明白,还在学习当中,只是隐隐约约觉得明白点了,但说不出来,讲不清楚。

第二步,你要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要知道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不要骗自己,正视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是人最强大的雷达,99.9%的人都具备,而且强度都差不多,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感受。这个事是可以练的。

第三步,用你的理性去分析自己的感受。比如,你今天起的晚上,上班没吃早餐,你很不开心。你正视自己的不开心,然后分析一下,你当下的不开心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不吃早餐你不开心吗?为什么不吃早餐你会不开心?不断的向下深挖,你就会发现一些你自己潜意识里面的逻辑开关,因为不吃早餐打开了你的那个情绪开关,所以你不开心了。然后,你可以用你的理性去调整你自己的潜意识,把不吃早餐与不开心的这个连接断掉,这样你不吃早餐就不再会不开心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断掉,然后告诉身边的人,如果不吃早餐你会不开心,这样,别人就会尽量避免你的这个情绪开关,也会知道你的不开心是因为没吃早餐,这样他们就会尊重你的这个选择。你的情绪就有可能被外界照顾到(当然,别人也有可能不照顾你的情绪)。这样,你就会让你得到别人尊重你的机会。

这一步,其实核心的是让自己知道自己的那个“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慢慢的清晰了之后,你的自我意识就会提高了。

后面的,可能是你不感兴趣的,但是出于我自己的价值观,我又必须得讲,所以你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

再往深了,就是那个灵性的“我”了。其实“我”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你能到第三层,你就会发现“我”其实就是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的一个程序而已,再说直接一点就是我对这个世界规律的一种认知(这里讲的认知是真知,是我真的知道并且认可,而不是只是知道概念而不认可),这个世界规律在的文化里被称之为“道”,加一个点的定语叫“天道”。所以“自我”其实是个伪命题,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天道”之后,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控一切,如鱼得水。而想要真正了解“天道”需要不断的去深入思考、体验人生,反正估计全世界没几个人能把“天道”整明白的。

推荐你可以看几本书,对于你的问题可以有所帮助,《新世界》《当下的力量》《道德经》《心经》《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卑与超越》。先声明一下,上面这些书我只是浅读了一下,不够深入,个别的都还没读完,只做参考。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