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精神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病理基础。[诊断]一,病史及症状
(一)本病多见于女性,有明显的癔症性格特征,发病多与心因有关,既往有类似发病史。
(二)临床表现多样化。按症状的性质和形式分为两型:(1)分离型:以精神症状为主,①有情感暴发,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②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③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回避,瞳孔不缩小。其它可表现为遗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等精神症状。(2)转换型: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二,体检发现:无阳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既便有感觉,运动障碍体征,但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三,辅助检查:无相应器质性损害的阳性发现。四,鉴别诊断:应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癫痫,多发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颅内占位病变等;精神疾病,如精神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人格障碍相鉴别。[治疗措施]一,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下任何残疾,并应做好病人家属,同事等人的工作,避免周围人造成的紧张及过分关心等不良气氛所造成的影响。①暗示疗法,可觉醒暗示或催眠暗示。主要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的理疗,针刺或按摩,以取得疗效。②心理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或分析性心理疗法,目的在于:引导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个性缺陷,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③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二,药物治疗:对癔症性朦胧状态,精神病状态或痉挛发作,很难接受正规精神治疗时,可采用盐酸氯丙嗪25~50mgIM;或安定10~20mgIV,促使患者入睡。急性期后,精神症状仍然明显者,可采用盐酸氯丙嗪口服25~50mg1~3次/d。头痛,失眠等可给予阿普唑仑0。4mg3次/d。
睡眠障碍分八类,失眠,如生理心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所致的白日过度睡眠与发作性睡病。昼夜睡眠节律紊乱。异态睡眠。与运动相关的睡眠障碍。单独症候群。其他睡眠障碍,包括非物质依赖或生理状态所致的,以及环境性睡眠障碍。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睡眠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最主要的就是心事重。晚上睡觉之前想的事情太多了。包括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若是睡前经常想事情的人,往往睡眠质量是很差的,会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第二个,植物神经紊乱。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往往伴随着神经衰弱,也有些患者白天嗜睡,夜晚兴奋。有些患者白天夜里都兴奋,紧张,会导致无法入睡,或者睡眠很浅,往往10点睡觉,夜里1、2点就醒了,醒了之后就无法入睡了,或者迷迷糊糊,这个对自身健康都没有好处。第三种人,往往没有什么毛病,但是生物钟紊乱。白天睡觉,夜里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有些人熬夜写策划,有些主播夜里直播,有些学生夜里打游戏,而有些人却是为了工作而上夜班。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失眠或夜里不睡觉。往往会造成身体健康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白天乏力、嗜睡、精神不佳、听力下降、幻听、脱发、黑眼圈、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往往导致身心疲惫,不在状态。若是出现幻听,我建议你可以首先去五官科检查一下,明确是否实质上的听力障碍或者听力受损。若是检查没有问题,那么,我建议你去中医科找中医师辨证施治,好好调理一下。在吃药的同时,我建议你积极改变自己的生活作息习惯,改掉熬夜的喜欢。好好调理,加强睡眠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相信你就会有所好转的。最后祝身体健康!
睡眠障碍可包括多种类型:1、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易觉醒、觉醒次数多、睡眠总时长不足等。2、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3、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症。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情绪障碍: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6、睡眠节律异常:如生物钟紊乱等。
谢邀,精神疾病和其他内科疾病不一样,很多时候病情表现通过物理仪器是不能检测出来的,需要精神科医生对病人进行精神检查,然后根据诊断标准进行确定诊断。精神疾病起病原因复杂,受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患者出现认知、情感及行为方面的异常,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但在精神障碍中也有部分疾病能够通过影像学、检验学的检查,辅助诊断,而多数精神障碍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才能明确诊断。什么样的精神障碍需要仪器呢?在临床工作中,排在精神疾病诊断第一位的要数器质性精神障碍,这类病人虽然会出现精神障碍,但确实存在脑器质性病变基础;我们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可以进一步评判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从而明确诊断;在临床上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氏症、血管性痴呆、肝豆状核变性症、急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病等等。临床上怎么确诊精神疾病但对于多数精神障碍,还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通过患者既往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分析,这也是对一名精神科医专业能力的考验。比如精神症,在收治这样的患者时,家属第一个问题都是这个病是怎么得的;按照专业的解释来说精神症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医学上比较普遍的认识便是神经递质假说,也就是我们之所以患上精神疾病,是因为大脑功能异常导致神经递质分泌出现障碍,而神经递质的异常活跃或者浓度的下降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之一。现在虽然有些设备可以检测病人的神经递质,但这并不是诊断患者何种精神疾病的工具,因为很多精神障碍的病人都存在神经递质分泌的异常,但具体是精神症还是情感障碍,是强迫症还是妄想性障碍,这些都不是能靠仪器检测的。医生在收治患者时做了什么?我们还是拿精神症举例,我们在收治患者时,首先需要了解病人的生长发育情况,用来排除患者是否存在先天神经发育缺陷导致的精神障碍,之后了解患者从小到大生活轨迹,比如何时上学?和同学关系是否融洽?老师给予患者的评价如何?学习成绩怎样等等;需要重点了解的便是患者来就诊时的主要表现,作为精神科医生,掌握精神检查是必不可少技能;从病人的一般状态开始了解,来院时的状态、表情、衣着、饮食、二便、夜间睡眠等;接下来我们可以询问患者感知觉是否有异常表现,是否存在错觉、幻觉或者感知综合障碍,在思维方面,考虑病人是否存在思维联想的异常,有没有思维内容方面的问题,比如患者是否存在妄想表现;交谈时要观察病人的注意力,有没有对自己疾病的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是否协调,有没有情感高涨或者情绪低落,意志活动有减退、增强还是其他问题等等;之后开始了解病人的计算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经过上面的精神检查,精神科医生会发现病人的一些症状表现,在根据诊断标准进行确定诊断,如果来院的患者不能给予配合,那我们需要等患者病情稳定能够配合治疗时再进行精神检查;所以精神科医生需要有专业的症状学知识,才能再精神检查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从而确定诊断,而这些都不是现有的医学仪器能够做到的。为了避免误诊,作为精神科医生需要扎实的掌握症状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诊疗能力,只有提高诊疗率才能体现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