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的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观)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的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观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扩展资料:

西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对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两种质疑。

一、近年来,在西方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的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十分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有限,这些能力将随着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一直发展到成年期。心理学家们提出这种批评是以下面观点为依据的:

(1)认为皮亚杰发展阶段论的事实根据不足。传统的皮亚杰理论认为,幼儿缺乏某种认知能力,这种结论是依据非常有限的实验结果而推导出来的。

但现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任务中,各种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变化常使某些重要的认知能力时而表现时而隐蔽,因此,仅通过少量的实验,就来概括儿童的认知能力,根据不够充分。

(2)认为皮亚杰的实验过于困难,不适合年幼儿童去做,因而不能挖掘表现出幼儿的应有能力。最近的研究结果已表明,如果研究者能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课题任务,如果事先引入训练程序,再做皮亚杰的实验时,年幼儿童就能表现出原认为缺乏的认知能力。

二、提出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如下三种水平:

(1)二元论(dualism)水平;

(2)相对论(relativism)水平;

(3)约定性(commitment)水平。第一章提到的里格,他明确地提出辩证运算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此阶段正是成人思维发展的特征。

上述两种观点的提出者都表示自己是新皮亚杰主义者,但是他们在思维发展的模式上却和皮亚杰的学说有着不同的看法。

参考资料:

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还不能用言语和抽像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泛灵论”或“万物有灵论”,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外界事物区分开,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的;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做了“三山实验”得出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这种自我中心也体现在儿童的言语中,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独白、集体独白;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推,具有不可逆性,同时不能用多维度去看问题,例如:只能看到桌子的高这个维度,而看不到长和宽的维度,具有刻板性;

(4)还没有守恒概念,皮亚杰做了“量杯实验”得出,事物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换一个形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就不是原来的事物了。例如:把一个苹果切成六瓣,儿童就认为不是原来的事物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5)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所谓去自我中心,是指儿童逐渐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具有如下特征:

(1)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本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关系,而且能看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理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来解决问题,他们能在考察问题细节的基础上,假设这种或那种理论或解释是正确的,再从假设中演绎出这样或那样的经验现象实际上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然后检验他们的理论,看这些预见的现象是否确实出现。

(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物理环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个体必须对物体做出动作。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3)社会环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图式的一种新建构。

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婴儿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知识,从而认识物体。

___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___,叫做图式。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根源:适应

适应的本质:平衡。

___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___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2)低级的行为图式;

(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比如: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1.“万物有灵论”(也叫泛灵论)。比如:3岁的小红会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和自己一样饿。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4岁的小明给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奥特曼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妈妈喜欢的。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思维不可逆,只会沿着一个路径进行思考,比如:知道2 3=5.却不知道3 2=?。思维具有刻板性,比如:只会刻板的认识性别。

4.没有守恒概念。比如:当一个饼干被掰开后,就会觉得多了。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点: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来解决问题;

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3.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经验,皮亚杰把经验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该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叫做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就是指儿童认为这个东西没有真正的消失。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