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病人起病原因复杂,受遗传基因,社会环境及生物学因素影响,出现认知、行为、情感等多方面异常表现,我们疑问较多的被害感也存在于多种精神障碍之中;比如精神症的被害妄想,重度抑郁发作伴发精神障碍时出现的被害感,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时也可以出现片断的被害妄想等等,虽然症状相似但引起症状的疾病差别很大。
关于您提供的这个异常表现,我觉得应该多方位考虑,在我们出门诊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在医生角度帮你分析一下,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目前我不知道您女儿是学生还是已经上班工作,如果是门诊的的患者我们会从两方面来了解病人的情况,首先询问病人目前的表现都有哪些,最好从孩子出生后开始,包括智能发育如何,出生时有没有困难,孩子讲话,走路是否是在适龄阶段,还是较同龄孩子晚,上学时是否能和别人相处,学习成绩怎样,老师给予的评价尤为重要;在工作后和同事关系怎么样,是否合群,是否遭到别人排挤,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包括上学有没有被歧视或者欺凌;了解了孩子大概的生长轨迹后,着重了解病人现在和之前有没有明显的变化,生活习惯,言谈举止,日常为人处事都可以,有没有和以前判若两人的情况;下一步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目前的这些表现出现了多久,而他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周围人会有和她一样的行为吗,病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举止行为;当然您女儿一直说有人要害她,我们需要排除外在原因,如果这是她编造出来的不符合实际,那我们可以把这个表现算作精神病性症状;她怀疑的对象是某一个人,还是逐渐泛化,甚至怀疑到家人或者最亲密的人,怀疑对象越多,病人存在被害妄想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患者有精神疾病,不会只有被害感这一个单一的症状,很多病人会出现其他思维或者认知功能的障碍,可能会有感知觉的异常,情绪的不稳定,思维逻辑障碍等等,如果这些表现都存在尤其是病人受幻觉及妄想这样的精神病性症状影响,出现紊乱及怪异行为,那考虑病人存在精神症可能。
但现在不能评判您女儿就一定是精神症,我建议您尽快带女儿到专业的精神科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明确诊断;精神障碍如果出现,能够自行缓解的症状较少,尤其是慢慢形成的妄想症状,越早干预,对疾病的缓解越有利,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对身边的人求全责备,即不管大事小事都爱挑毛病,说话带刺,鸡蛋里挑骨头。
这种言行举止代表了有情绪要抒发,可能是对身边人的愤怒,也可能是从别的地方生成的愤怒、不满、压抑。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自我防御机制”概念,即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以便自我保护。
“置换”就是个人将从某人或某事上得到的感受、情绪,潜意识里转移到别的人或事物上。
在家庭外为人处事一切正常,却在家庭内爱对亲近的人莫名的发脾气,就是典型症状。
能够在头脑里理性的意识到身边人没做错什么,说明有清晰的自知力。有“自知力”就不算“心理异常”,即不算“心理疾病”,最多是因为自己吹毛求疵的言行给身边人造成伤害,自己心里过意不去的心理愧疚与困扰。
通过自我觉察情绪的种类、来源,及自己的行为模式,就可以很好的纾解心理困扰。
列举几道我做过的题目:1、你爱你的爸妈吗?2、你是否常有的念头?3、你是否能够勇敢的面对挫折?主要测试应试人员思想是否偏激,遇事是否会走极端。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