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对话视频课(武汉大学医院认知行为疗法专家有哪些)

武汉大学医院认知行为疗法专家有哪些

目前在武汉大学医院从事认知行为疗法的专家有徐鑫、黄影、王胜英等人。他们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知名度。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通常涉及为患者提供相关认知技能和策略以帮助他们改变行为和思维。此外,武汉地区还有其他专业人士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如注册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他们也可以提供相关帮助。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是指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人用表情、语言、态度和动作等来影响病人,从而调节病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来达到减轻病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心理治疗的基本形式有:集体治疗、个别治疗和行为治疗,都是通过现身说法,解释鼓励,引导劝慰,说服暗示,厌恶疗法及自我调整等方法,来达到改变旧的条件反射,建立正常心理和新的行为反应。不少老年人体弱多病,晚年期易患“锖疑症”、“恐惧症”、“忧郁症”、“强迫症”、“癌症”等疾病。对这类病,需要依靠心理治疗法来解决。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有:

(1)叫喊疗法:是某些西方国家盛行的一种心理疗法,适应神经官能症、癔病,或遭到重大刺激而神志错乱及长期抑郁不快的“情志障碍”者。具体方法是:让患者安适地躺在诊察床上,医生亲切地握着他(或她)的手,让其将自己内心的话,毫不隐讳地发泄出来,随便喊叫,直到自己感到痛快为止。这样,沉重的精神负担或缠绵的幽怨得到了排遣,经过几次这样的治疗,就可恢复正常。

(2)开导法:即开导其思想,使其放松,以此减轻他们的病情,抑制老年病的发展。一些老年人的疾病用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同时再配合做些心理治疗,患者恢复会更快,旧病复发率也会明显降低。

(3)喜怒调整法:心理学说情绪有两极性,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快乐和悲伤,满意和不满意,积极与消极,紧张与松弛等,这就是所谓的两极状态。情绪的两极性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上可互相转化。这种运用情绪上的两级性治疗疾病,不论是在中医临床上,还是药物或心理治疗上都不少见。

如何治疗强迫症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0年出现强迫症,经常洗手,数数,脑子还经常持续的想同一件事情,假设一些不好的结果的发生等等,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讲话,别人一关注自己就浑身燥热,心慌,腿发麻,手发抖等 以前在山东精神病院,心理康复科治疗过,平时能控制强迫行为,但仍然不能很好的控制强迫思想。

最近做过特殊脑电图检查,结果是,两侧出现短至长程 10.5-12Hz20-90uVa节律,波形及调幅稍差,混有少量低波贝特(B,打的不标准)活动,各区出现少数散在性5-7Hz20-30uV活动。

不知道这个代表什么?想做心理疏通,我以前没有吃过药,希望通过心理治疗能够好起来,如果必须吃药,可以试试。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蒋泽宇

广州脑科医院精神科蒋泽宇:

病情概要主要提示存在强迫症,同时可能共病社交恐惧症。您描述的社交恐惧的表现实质上是强迫症的一种亚型,其病理与强迫观念是一致的。

过去,大家认为强迫症是由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所致,但最近许多有关强迫症的遗传和神经生化研究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结果,这些结果一致提示强迫症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临床实践发现,使用抗强迫的药物治疗对强迫症有显著疗效的事实也支持了上述观点。

强迫症的系统治疗应该是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两者不可偏废。

一、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森田疗法等。

临床上应用最多,疗效也较为满意的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其中包括对强迫患者的暴露疗法和仪式行为阻止疗法。

具体要有专业人员指导实施。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方便性表现在基本上不需要患者的个人努力,使用相对方便的药物可比较快捷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进而减少其痛苦。

而药物治疗的不利方面就是可能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使部分症状存在残留的可能性。

目前,相关药物可粗分为:

1.抗强迫药,包括氯米帕明和SSRI类药物;

2.增效药。有一部分强迫症患者是难治的。这时,可以以一种SSRI治疗为基础,另加一种增效剂。可采用的方案包括:

丁螺环酮;

曲唑酮;

苯二氮卓类;

抗精神病药;

情感稳定剂;

甲状腺素;

吲哚洛尔等。

具体用药方案需有专科医生实际评估后制定。

患者:蒋大夫,我去过一些医院但是他们只是让我吃药,我们吃。我觉得单纯的吃药可能会伤害大脑,我不知道到您哪里去,能否先做一下心里疏导,看情况拿药?

广州脑科医院精神科蒋泽宇:

单靠心理疏导难以解决问题。强迫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它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学疾病,服药治疗是必须的。一味的迷信心理治疗,拒绝药物治疗,只能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越来越棘手。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什么是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也就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中的一部分,该疗法是21世纪心理学界三大主流之一。(三大流派分为为:精神动力学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技术)。

那么,到底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呢?

1.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认知”指的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或是某对象的认识与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想法,对坏境的人事,以及对事物的见解等等。

2.所以,顾名思义,认知行为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两大主要方向。

3.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对心理障碍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比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等障碍。

4.该疗法因为有着系统可操作的治疗计划和手段,并且可以为治疗提供出清晰的治疗方案,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种心理障碍疗法是一种高度系统化的疗法。相关的治疗师在对患者采用该疗法的时候,也会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将治疗方向聚焦在特定的主题与问题上,再来进行个体的认知重构和行为训练,以此来逐步推进治疗进程。

5.再者,认知行为疗法常被界内用于短程治疗。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治疗师完成这个治疗过程,让来访者达到高效的结果。因此,对于治疗目标也会十分明确,就是改善来访者当前的情绪状态,调整来访者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我们也可以说,认知行为疗法更加注重地聚焦在当下的状态下,而不同于精神分析流派去追究过去的更多信息。

总而言之,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障碍治疗方法,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临床技术。要更好地掌握认知行为疗法,也还是需要有一个专业系统的学习的。在此,大家总结的要点只能够给题主提供一个基础认识。祝好!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的编辑郑燕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联系。每日谈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学媒体,欢迎关注。

认知行为疗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局限

认知行为疗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局限?更适合哪些心理问题?

1946年美国心理学家贝克提出了认知行为疗法,这一疗法的问世,是心理学的一次革命,推动了心理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至今也是一些欧美国家的主要疗法。

贝克以抑郁症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心理疾病患者的思维特征,糟糕至极,非黑即白,自动化思维,并运用自己研究的方法治愈了一些抑郁症患者。

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工作是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认知调整,这就感觉讲大道理,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反感造成效果不好,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患者不能很清晰的知道自己问题的形成机制,这是不利于康复的主要因素。还有一点,贝壳看到了患者大脑的自动化思维,并没有找到解决自动化思维的有效方法。

由于没看到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没有有效的解决自动化思维,这就造成了认知行为疗法的低效,虽然已经70多年了,依然没有摆脱低效。

只有看到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能高效解决自动化思维的心理调整技术,才是高效的技术体系。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