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常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问题及其成因何在)

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问题及其成因何在

儿童身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这是作为儿童家长需要弄清的重要问题。通俗地说,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是指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它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儿童的身体发展,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者密切相关。机体发育正常才能使体质不断增强;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健全发育。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认识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具体因素。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生理来说,会通过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作用,逐步发育完善;从心理来说,会通过他生活的环境和教育,促使他在活动中获得新的能力,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例如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只有极贫乏的词汇和不清晰的语言,但是他在不断地和别人的交往中,通过不断地模仿,会达到新的水平。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哪里?其成因又何在呢?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习状况、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心理成长等方面。从学习状况看令人担忧。据许多地方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我们访问过的许多教师也认为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是“差生”,突出表现是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行为上习惯较差。从基层妇联的调查中可知,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有的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有的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心理上容易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6~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出现情绪消极,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或焦虑、任性、极端、暴躁等性格特征。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留守儿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可能影响到一批人,将来对家庭乃至社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家庭方面看,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从学校和社会方面看,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留守儿童原因

一、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留守儿童的心理

1.敌对: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留守儿童”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以及搞破坏等不良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因此这样就会导致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参与盗窃等,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

本题侧重于强调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这就需要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精神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应该如何做,而不是要求提高留守儿童文的化修养;
②④符合题意,故当选.
故本题选C

留守儿童长大了都有心理缺陷吗

您好:

留守儿童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直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涉及对象是农村少年儿童。

就拿我所在的农村地区来说,留守儿童占比高达12%,这已经具有普遍性。

心理缺陷的问题主要是看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具有共性特征,不因为留守的问题而产生缺陷。

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小学部有27名留守儿童幼儿园部共有13名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管。经过正确引导,均很正常。他们在学校可以定期与父母通话,在家也随时联系。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实好坏不一而论。

有的孩子因为留守变得更能理解父母,有的更有家庭责任感。幼儿园有一位小朋友,非常听老师的话,不淘气、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幼儿。小学有一位孩子,作业从来不欠,回家洗自己的衣服,还帮奶奶做些家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留守的现实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因为监管缺失问题而产生胆小、自卑、顽皮、孤避等不良性格特征。但对于引导得当,负责任的家长,留守却为孩子提供了宝贵的成长锻炼经历。

爸爸妈妈,能看看我的眼神吗?

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人的性格都会被包括在四种气质里,这四种气质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郁抑质。每种气质对应的性格特征都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例如胆汁质型人的性格特征是外向,善交往,有激情,但缺点是易急躁,易怒。粘液质的人感情丰富、细腻,责任感强,但缺点是嫉妒心强,容不下别人。经过特殊的交往或者从事某一项工作之后,人的气质会出现一定的综合倾向,通俗说这就叫后天的培养或学习。经过培养后,优点会得到加强,缺点会减弱。

负责任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鼓励、引导,即使孩子留守,也不会耽误家庭教育。

简单说,性格就是气质的外在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每种气质的人在个性心理特征上都有优点,但同时都有缺陷,但某特征明显增多或减少,就会表现出与正常状态不符的现象。如胆汁质的人,如果过多地进入发怒的状态,易怒就成了这个个体的性格特征,久之便让人敬而远之了。

放任自流,太多的误解和片面的理解会让孩子迷失方向,进而形成偏差。

如果父母远离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性格一定会出现偏差。但如果用爱来关注孩子,那么时空的限制也不能阻挡孩子成为优秀者的脚步。

爸爸妈妈,我将要向何方

只会打工挣钱,您的前半辈子或许会幸福,如果能思考培养孩子成才,您的后半生一定幸福。其实,孩子只需要您的关心和鼓励,或者是每天的几句问候!不妨简化成加法:50%问候 50%鼓励=100%帮助(爱)。这是防止所有不良倾向的良药!

  • 1.防止孩子自我封闭

有的孩子因失去父或母后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常常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明显的表现就是不合群。要知道,父母是孩子唯一的依靠。

  • 2.防止孤独感

由于缺乏母爱或者父爱,孩子的内心是孤独的,越是缺爱的孩子越渴望被别人关注,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甚至有的孩子会破罐破摔,以期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明显的表现就是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同。父人母长时间不联系,不管孩子的成长过程,最终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听话”、“不守规矩”的刺头。

  • 3.防止暴力倾向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开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这种憎恨会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自己郁闷的心情常常因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常常会出现骂人、斗殴等行为。我们可以想想,作为孩子,取得成绩无人肯定,失落时无人倾诉。任其自生自灭,结果就是走极端。

  • 4.防止孩子自卑

看到其他孩子穿得干干净净,回家后搞搞学习就能自由活动,上放学有人接送,他们会想什么呢?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明显表现为不敢说话,不敢回答问题,总是做一名旁观者。久而久之,一个自卑者就产生了。

请在乎我们,给我们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如有不当,恳请斧正!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