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来说,从心理学方面对他需要进行专业的哀伤辅导,哀伤辅导会就哀伤情绪中几个核心问题来解决:分离困扰:对死亡或刺激极度渴求、或被死亡的恐惧占据内心,感觉孤独创伤困扰:对人极度不信任、感觉不安全、世界观崩溃,刻意的无所顾忌,放任自流,感觉空虚,缺乏目标、动力;害怕亲密;害怕被抛弃;对自我的迷茫,对生存失去意义感。拒绝回忆。对人际关系的敏感,令到矛盾回避型风格的人,对别人的伸手援助,往往是拒绝的。于是,你可以看到远离人群,是他们最常呈现的状态。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作为父母,一定要遵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准则,这是一条更古不变的真理。
这句话出自苏霍姆林斯基之口。他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经历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的家庭和老师都是巨大的损失。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开始投身教育工作,在国内外教育界享有盛誉。
他的代表作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普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给教育界带来很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对年轻的父母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人的一生会经历三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对应的老师分别是: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中的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社会教育中的长辈,同事等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而在这三位任老师中,父母是孩子最关键的一位老师,既是传播知识的老师,又是管理者,策划者,更是榜样。
父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树立榜样。言教重于身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的家长,自私自利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不可忽视榜样的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环境熏陶。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习时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生活学习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会对孩子的一生形成重要的影响。
三、正确的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是对子女不良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从实际出发,指出危害的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痛楚,进而产生改正的动力。批评时不是讽刺挖苦,惩罚不是体罚,掌握这些原则,就会使批评和惩罚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爸爸,这是我这次考试的成绩。”
“才98分,你怎么不考100?你看隔壁的小明,每次都拿第一。”
“爸爸,我刚才摔了一跤。”
“你怎么那么笨,连走路都不会。”
很熟悉的场景,是不是?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有一种家庭教育,叫“你什么都不行,别人家孩子永远优秀”。
心理学上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并且长久而深远的。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要与原生家庭产生许多牵绊。这种牵绊,从我们出母胎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在我们逐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首先是从养育者身上习得了如何开口说话,如何处理事情,如何面对社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果说,一个孩子从小就在一种打击式教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假如他自己也认同这种教育,那么,成年以后100%的会应用到自己的子女教育上;如果他自己不认同,并且拼命的否定自己的养育者,那么,这种否定就会像自我催眠一般,让他牢牢记住自己最不喜欢的养育者的言行,并逐渐发展成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而这两种情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成年以后对自己孩子进行否定式教育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待人接物,与人相处,随时觉察自己的言行,可以帮助发现自己是否受到了来自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如果发现了,分析尝试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慢慢改变自己。
“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不少家长出于担心夸奖会使孩子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于是选择不夸奖孩子,而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或者是否定自家孩子的努力;或者是吹毛求疵;或者是一脸严肃“不要骄傲”……有一些家长,似乎从未想过正面肯定自家孩子,吝啬于表扬孩子,并美其名曰“激将法”。
所谓激将法,就是利用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以刺激的激起其不服输的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但,这种方法的应用,是要看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并且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过缓,否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不少家长以为,激将法就是一直否定孩子,以达到刺激他的目的。然而,这种一直否定的教育,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打击式教育,不仅不一定能激起孩子的斗志,还可能使孩子从此变得很自卑,失去斗志,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对孩子使用激将法,前提是家长曾经表扬过孩子,肯定过孩子。也就是说,肯定和刺激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的,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缺乏沟通;或者自己小时候有曾经未实现的愿望,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理想的继承者,而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甚至有点不切实际;然而,他们并未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家长,看着别人家给孩子报课后兴趣班,就跟着瞎报,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舞蹈,后天学画画,大后天学计算机,把孩子搞得比成年人还忙,却从来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孩子的特长是什么。于是,当自己给孩子安排了一切,孩子却没有给自己相应的期望回馈,大失所望,于是对孩子各种批评。
在一些情况下,家长们喜欢互相攀比,尤其两家孩子在场,特别喜欢比成绩,比获奖……各种暗暗较劲,有的家长觉得自家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就是给自己丢脸,于是对孩子没好脸色。
虚荣心有时候真的是亲子关系的一大,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第一种,重男轻女
说起重男轻女,罪魁祸首,应该是明清时期歪曲程朱理学的人,由于他们的病态自卑,拼命打压女性,导致了今天的局面。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要去除这些封建余毒,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一些女性从小在家庭里不受待见,不管做什么,做的好还是不好,永远都是受气的那一个。
第二种,窝里横
所谓的“窝里横”,简单的说,就是对着外人满脸笑容,对着家人凶巴巴。
这类人一般有着深度自卑的心,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又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于是对着外人开启讨好人格模式,期待获得外人的肯定;对着家人开启霸道模式,其实也是想获得家人的肯定,但拉不下面子。他们最擅长的一点就是,把在外面的气带回家里来撒,弄得全家不愉快。
第三种,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各种批评、否定、侮辱、吹毛求疵,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心理疏导,因而,当他们成年以后,家里人必须听自己的,否则就是不忠,就是背叛,哪怕你是善意的提醒,他们也会视为是对自己的敌意,并且把事情闹大,弄得人尽皆知。而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最经常做的,就是在子女身上重复自己小时候的遭遇,拼命否定、打击。
上述几种可能,不管是哪一种,对子女心理成长都极为不利。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出于好意,但是长期在打击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有的可能心理扭曲,甚至患抑郁症、偏执型人格障碍等。
对于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只能说,学会自己疏导情绪,或找人倾诉,慢慢释放不良情绪,也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毕竟有些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