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表现正好回答了另一个问题,即思维也是有惯性的。
抑郁患者能够想得通,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说明他已经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了。只有继续保持这种心态,最后恢复健康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可是,现在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又遇到了新问题,“心里还是有莫名的恐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本文开始说的那句话,“思维也是有惯性的”。思维的惯性也可以说成是习惯性思维。在人们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惊人相似的一幕”。对同类问题采用同一种解决,这便是人们的经验之谈。
同样的道理,当抑郁症患者心理受到挫伤以后,对某种特定的事物缺乏了免疫力, 再遇到特殊诱因后,会再次出现抑郁的表现,当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必须对此加以的时候,矛盾的心理会进行激烈的斗争。患者最怕重蹈覆辙,所以他会调动全部的能量与之抗争。害怕再次回到抑郁的状态中,所以他会紧张,也会恐惧。
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家长情绪和恐惧心理呢?
我的方法是:咬紧牙,身呼吸,跺一脚,转过去。
这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改变不了的。通俗地说就是,眼不见心不烦。遇到诱发不良情绪的事情时,应该尽快避开。
让愉快的思维战领情绪的高地,以美的景色代替纷扰的世俗。
不知道我这样解释您是否同意,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每次看到类似提问我会口干舌燥呼吸困难,说千次道万遍依然起不了任何作用,您要逃离那就顺便带上我老太婆吧,其实我也很脆弱很容易受伤,愿您内心平静,心胸开阔,早日积极阳光乐观面对生活万花筒!谢谢!
心里总充满着恐惧感,说话、行动、做事不自然,为什么怎么办?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的感觉,其实恐惧的感觉也是在我们生活当中算上一部分,虽然有恐惧的感觉,是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但他确实是我们生活需要的,当然恐惧的感觉会让我们感到紧张和害怕,而这种紧张害怕又直接影响了我们在语言交流上(说话不流畅),体现在行为上(不好意思或唯唯诺诺),自然在做事情上,就前怕狼后怕虎,没有那种自然的感觉(做事干净利落脆)。
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自身的感知所出现的恐惧感,多数都存在于紧张害怕的心理交替过程中,其根本的原因大多数是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或情景,或所遇到的人的不适应的感觉而体现出来的害怕心理,不属于病态恐惧心理,这也是因为在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当中,恐惧的感觉往往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功能的体现,它会使我们在不适应或感觉到心里很不舒服的时候出现,也是在我们难以应对或无法解决的某些事物上的回避提示。
而恰恰是这种恐惧的感觉,会让我们产生紧张的心理,造成说话行动,做事不自然,都是这种紧张心理形成的一种思维语言及躯体行为上无意识性的笨拙,而难以顺其自然的将语言和行为自然一气呵成,这就是当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和某一个人在交流的时候。不论是说话和行为上的体现,基本上都处于无意识的,一种紧张感觉产生的不自然的情景体现,当然这主要还是由于自己主观意识到的,而非客观性的真实存在。
有些自我感知的事情,包括恐惧感,确实是我们主观所意识到它存在的,但客观却反映出意识当中所显现出的形态,换句话说也未必就是由于恐惧而产生的说话、行动、做事不自然的状态出现,而真实的体现却出现在紧张害怕或者附带着害羞心理的表现。而相对于病态恐惧症是截然不同的,你这种心理充满了恐惧感是由于内在的敏感以及外在的刺激,也就是对于所处的环境多有不适的感觉或完全不适的感觉而出现的恐惧感。
当然不论你这种恐惧的感觉,造成你说话、行动乃至做事不自然所体现出来的,是内在的,敏感还是外在的感觉性刺激也就是不适应,这时候你不妨想一想,当你处在某种环境或者场合情境当中,你是看到人多而感觉到不自在,还是看到这些人,你感觉到不舒服,还是怕你说话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感到难堪。总之,不论你出于哪一种原因,你可能就是一种很明显的,体现出由于紧张而产生的害怕心理。
你这种心理充满了恐惧的感觉所造成的一切实际上,归根结底的原因就在于你自己为了保护自己,而回避了一些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说的话做的事。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情绪性的置换,你内在的感觉和你外在的刺激所产生的心里充满了恐惧感,置换成了你表面体现出的语言上的交流和行为上的体现,都体现出笨拙的形态,行云而不流水,更无法自然的去做事,究其原因,就是你害怕自己在某些方面出丑、做错事、被人否定等。
当人们一谈到恐惧感的时候都有些害怕,实际上这个词语看起来不太好听,但在实际生活当中,依然是以我们和平共处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的恐惧总是可以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而无碍于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而病态的恐惧所体现出的害怕紧张是异常的,并不单纯,在说话,行动和做事不自然上来体现。特别是病态的恐惧,主要体现在他所体现的害怕与自己当时的处境不相称,也就是说所谓的不相称是相对于大多数人在同样或类似处境下害怕的程度而言,所以你的恐惧感,以他们那种病态的恐惧感是不同的。
1、其实很简单,许多人在面对恐惧感的时候,都是面对现实,而你可能就因为回避内心的现实和所面对的现实而越发的显现出从语言上、行为上、做事上的不自然的感觉,虽然有客观的因素,但你主观上是主导的因素。这也就是再说,你在面对你不喜欢,你不愿意,等等一切的,不愿意去面对某种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做出与现实情况相符的行为体现。说的直白一些,也就是认清现实,尊重现实,面对现实而展现出自己的真实,那么这时候,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也要自我表现,只有不断的历练才能逐步的消除你这种恐惧的感。
2、要学会进行性放松,也就是当一个人处于全身肌肉松弛状态时,你的恐惧情绪反应便逐渐的减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交互抑制,当你处在心里充满恐惧感的时候,学会放松口中可以指导自己放松,逐步的四肢放松和逐步的身体放松,告诫自己此时就需要放松,在你达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的时候,你的恐惧情绪反应会逐渐的减弱,让你越发的感到自然。当然前提是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你所面对恐惧感觉的场景,这在我们心理治疗当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很有效果,自己可以不妨一试,没有必要教条式的放松,可以随意式的放松,就能起到相当好的作用。
3、要想消除自己心里充满的恐惧感,就和上学读书一样,你必须一步一步,读完一年级才能读二年级,加减乘除你还没学好,就想学代数几何,你自然就会失败,所以内心里不能着急,一着急往往达不到自己所训练放松的效果,就好像你说话行动,做事都不自然一样,这些在他人面前如果表现出来,你似乎就伤了面子,同时也降低了你自信,在遇到类似的事时候,你可能会更加的紧张害怕,可以找一些比较相好的同事或朋友,一起练习说话,当然是在比较信任人的面前也比较好训练,基本上没有陌生感,所以比较好进行人与人交流或做一些事情,展开流畅性的训练。
人容易产生恐惧感,这与人对所处的环境或情景的评估也有直接的关系,也恰恰是这种评估很容易让自己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而感到恐惧,同时如果不存在病态化的恐惧,那就与害羞心理有直接的关联,这也是因为现在的人顾及面子、做事腼腆、不干净利落、怕失败、怕被人否定、更怕伤及自己的所谓自尊,所以对待很多事情都采取回避的心理对待,但很多事情,我们就不得去面对,因为很多事情都与我们自身的利益有关,我们不去面对可能就会对我们产生相关应的损失,这当然是我们也不愿意看到的。
消除自己的恐惧感,就要去面对现实,去适应环境,让自己能够融入到社会当中,你不能整天的去等待,让社会出现某些条件性的程度改变来适应于你,这些都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能的,只有你去融入社会,这是唯一的办法,因为社会是公众性的平台,而非自己所有,之所以让人要消除这种恐惧感,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害羞心理,当然这些都需要自己逐步的去训练脱敏性的和适应性的以及融入性的训练,只有在不断的历练当中,心里充满恐惧的感觉和说话、行动、做事不自然的状态,得到很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