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少了。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抑郁,提示脑内多巴胺降低,可能会引起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某些抑郁症的亚型存在多巴胺功能低下,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提高情绪。
我得过抑郁症,生孩子后的几个月里,睡不好孩子住院近一个月,婆婆不体谅老公不会说话。总之在那个时候本来想指望的人都是很冷漠。一下子看清了很多。晚上基本醒7次左右。最后是我的一个老师给我很多鼓励和支持帮助,让我走出来。一定要接触正能量的东西,和爱你的人在一起。慢慢想通了就好了。
说起抑郁症的病因,其实我曾经说过很多次,每次第一句话一定是“抑郁症绝对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所以抑郁症不可能来源于你们说的哪些单纯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起码不单是来源于此,同样承受压力的人很多,为什么别人没事?所以这是疾病。
说起抑郁症的病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目前医学研究的结果还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相互叠加作用而成的抑郁症的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
抑郁症是存在明显的遗传易感性的,这不同于我们既往认识的遗传疾病,并不是说发生遗传就一定致病,但目前医学上对于抑郁症高发家族开展的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结果均证实了抑郁症与遗传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抑郁症患者血缘关系越接近,则有可能比一般人群更易于患上抑郁症。所以说“遗传” 并非是绝对的,只是发病概率提高了,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遗传易感性。 甚至我认为遗传易感性对于一个正常人是否发病的影响甚至要高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生物因素
网络上总是能遇到有人在说抑郁症是单纯的心理问题,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抑郁症是存在明确生物学因素的医学疾病。
目前的主流抗抑郁药物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去甲肾和多巴胺通道,以上世纪80年代上市,使用最为广泛的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例。首先我们知道5-羟色胺是一种可以使人感到快乐的神递质,而SSRI通过阻断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过程,使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水平明显增高,从而达到使人感到快乐的感觉,减少抑郁症状。
社会心理因素
主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童年负件、应激性生活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刺激”)、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其中童年负件对于成年后的发病率影响尤为重要,曾经有研究表明,存在童年负件 的人成年后患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至少5倍以上。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婚姻问题中,抑郁症患病率在分居、离婚者中最高。
而社会经济状况则与低收入人群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可能更容易遭受到一些不良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有关。
至于被我们常常提及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也就是“精神刺激”更多的以抑郁症患者的诱发因素出现,也就是发病的“导火索”。
首先不管周围人怎么说,你要知道你是生病了,没有什么可羞耻的,不用不好意思,让的“病耻感”滚蛋吧!
生病了就应该到医院就医,也许你听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会有反复,这样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但毕竟不是你的病情、更不是你的治疗效果和你的预后,如果因为这的传言你放弃了治疗,那么就真的没救了,因为你放弃的是康复的希望啊。
抑郁症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好,但一定不是全部。首次治疗及时全面,且症状消失后遵医嘱听劝,坚持维持期治疗6-8个月的患者中起码有50%的概率今后不再复发的。这里面的逻辑是彻底治愈的抑郁症患者重新投入生活和工作,反复发作的患者继续治疗,所以他们看到的都是反复治疗的患者。感受到的都是抑郁症复发的病例。
再说一句,抑郁症患者治愈后疾病复发的最大因素其实就是没有按时服药,症状完全消失后的维持期治疗。
我们知道抑郁症有三大核心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但是三大核心症状是抑郁症的基础,除了基础当然还有很多细化的表现。
比如你说的感觉疲乏无力就是精力减退造成的表现。除了精力减退还有睡眠减少,兴趣丧失,社交退缩,自我评价过低,悲观厌世等等一系列表现。
可以说这些症状中,对我们日常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精力减退和思维迟缓,这两组症状会摧毁一个人完成日常工作的基本能力,很多人在这种症状影响下对自己产生了很严重的抵触,困惑于这种变化,因此自罪自责,悲观厌世。
上述的症状表现是基于抑郁症对人的改变,是疾病造成的,不是你人真的不好,所以要对疾病有几本的认识,不能因此自甘堕落或者悲观厌世。经过科学的药物治疗相信大家都会恢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