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不是医生,是一个曾经的焦虑症患者。我被焦虑症折磨长达三年之久,庆幸的是,我早己摆脱了它的折磨,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我53岁的时候,一天晚上正在外面散步,在接听完刚转身往回走,突然间就觉得天旋地转了,好不容易走到家,喊来家人一起去附近医院看了急诊,当时检查只是血压高和心率快,开了点降压片就回家了。当晚没睡,心跳的非常快,每分钟100下左右,伴随着身体说不出的滋味,整个人非常难受。
病发后的头几天,除了夜里没有睡意,两只眼睛锃亮外,白天的时候就是心跳快,有时待着的时候突然砰砰砰的快跳,有时还能听到心跳的声音。走在路上本来好好的,不知啥时候突然就来了,整个人都不行了,马上拦车去医院,到了急诊又啥事没有了。经常会出现恐惧的情况,有些还是莫名的恐惧。
去医院挂了心内科,女医生量了又量,听了又听,最后告诉我,你的心脏没问题,去心理科看看吧。重新挂了号来到心理科,出诊的是位男医生,60多岁的样子,是退休后又被医院反聘回来的。听了我的叙述,老医生说,你得的是焦虑症,随后给我开了盒帕罗西丁,这是进口药,一盒挺贵的。就这样,连续吃了三年多。
在治疗期间,我曾先后住过两次院,每次住个十天八天的,做一些心脏方面的检查也没啥事,但住进去心里好像有了安慰。最后一次住院时,科主任来查房,我说想把帕罗西丁停了,主任马上说不能停,她说你要是停了,后面再复发就更严重了。后来感觉自己比以前强了,心跳不是那么快了,恐惧感也少了,我就将帕罗西丁掰成两半,每天吃半片,后来再吃半片的半片,最后就干脆停掉了。
停药后一直没有再复发,到现在己经有五六年时间了,这其中又经历了两次大的精神刺激,也没有再犯这种病,似乎身体有了免疫力。
你好!长期处于焦虑肯定会让身体各部分感官紊乱,造成无法安然入睡,或者焦躁不安。我曾经在失业的时候也有这种焦虑,整天不知道干什么好!后来我学习以后总结出经验,只能了解了它,才能解决好它。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焦虑症,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情绪紧张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要解决它,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焦虑思想的根源,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解决它的关键也是找准它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细讲解,因为我前面有发表过专门的文章来解释它,你可以点进我的主页,去找到这篇文章仔细看看。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果平时性格开朗的话,应该是可以治愈的。可能他只是暂时被某件棘手之事困惑着,若能坦率将此事说出来,并得到彻夜解决,那么这种焦虑状况就能迎刃而解。
——另一种就是家族遗传,这种情况除了心理疏导外,必须佐以药物治疗。像家族遗传的人的性格,多半比较敏感、多疑、善良、多愁善感,所以治疗起来比较麻烦。要想治愈,得改变自身的某些性格,但常言道“青山易改,秉性难移”,要想完全治愈是有难度的。总之焦虑患者还是要学会放松自己,多运动,少思考,将自己简单化,避免对事物追根究底、扩大事态的严重度、自己恐吓自己。只要能做到这些,相信就能缓解病情,甚至达到治愈的目底。
首先,提到抗焦虑药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苯二氮卓类药物,由于其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又能帮助改善睡眠,所以,是我们大众的第一选择。然而,我们也熟知其具有明确的依赖、易成瘾特性,这就导致一旦停药可能出现停药反应,这里根据停药速度的快慢,分为急性停药反应和慢性停药反应。
急性停药反应:通常在药物停用的1-2个半衰期内出现,关于“半衰期”,我在之前的回答里面讲过:药物半衰期指的是血液中药物浓度或者是体内药物量减低到二分之一所消耗的时间。假设服药总量是1,一个半衰期过后,只留下0.5,再一个半衰期后剩0.25,通常,一种药物在体内全部代谢干净需要4-5个半衰期。拿我们熟知的阿普唑仑为例:其半衰期为6-12小时,那么停药1-2个半衰期就是大概6-24个小时,由于每个人个体差异,所以出现停药反应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同。我曾见过比较严重的的急性停药反应是由于停用酒石酸唑吡坦后出现大量幻觉、恐惧、全身疼痛、心率增快。
慢性停药反应:通常在4-5个周期后,也就是药物几乎代谢干净之后出现,最为常见的还是原有症状的复发,比如焦虑、失眠、流涕、以及全身的不自在,类似感冒一样的症状。
追踪其主要原因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于脑腹侧被盖区和伏隔核,此区域均为中脑缘的部分,又叫“犒赏系统”,该系统受刺激后,大脑会产生“舒适,欣快”的感觉。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会引起GABA A受体的异常表达,突然停药时这种异常就会出现。就比如炎热的夏季,你承受不住高温的煎熬,跑到亲属家蹭个空调,一天、两天,三天,五天,终于你发现你已经更加承受不了家里闷热的空气,于是,你终于决定,自己也安装一台空调。
临床上抗抑郁药物的应用以SSRI(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和SNRI类(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为主,虽然药物作用机理不同,但对于停药后的撤药反应大体类似,比如恶心、呕吐、心慌、冒汗、焦虑、失眠、头痛、乏力等症状,个别可能出现激越和认知障碍。
这里面顺便提一下,有些人刚服用抗抑郁要后反而可能出现上述症状,其主要原因是抗抑郁药物作用于5-HT受体,而药物通过肝肠循环时也可能作用于肠道,继而加速了肠道的活动,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SNRI类,由于其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可能增加了个体的警觉性,所以,同样有可能增加焦虑,不过上述两种情况多发生在服药初期,随着服药疗程增加,后期会逐渐适应。
丁螺环酮,坦度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相比于苯二氮卓类,没有过度镇静和肌肉松弛的作用,相对来讲药效比较温和,又没有依赖性。根据科学依据及临床经验,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停药后,80%以上的患者无不良反应。所以通常临床应用上,医生前期会把二者其一与苯二氮卓类同服,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停苯二氮卓类,后期应用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放眼未来的停药计划,使患者不至于对药物过分依赖。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