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轻度抑郁是没有节食却体重明显下降,或食欲增加,或食欲降低,几乎每天如此。轻度郁抑症的症状失眠或者嗜睡,几乎每天如此。激动不安,或者反应迟钝,几乎每天如此(通过自己的主观表达,和别人的感受得到证明)。
The following error was encountered while trying to retrieve the URL:
您好!如果被确诊了抑郁症,你父母的做法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大多数人对于抑郁症存在偏见,认为抑郁症可能是精神出了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希望自己有一个精神问题的儿子,这也是为了不给你带来病耻感,再者抑郁症患者是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心境障碍,表现出来是持续的心境低落,郁郁寡欢,社会压力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诱导因素,本人在从业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3%,近十年来增速约18%,其中有5400万患者,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抑郁这个词,严格来说不是描述一个情绪,而是一组情绪,包括悲伤、苦恼、沮丧,这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我们可以笼统的把这一组情绪统称为“不开心”。这描述了情绪的一个向量,即:向下的,也就是低落,和高涨相对应。情绪还有一个向量,指向时间,我们今天可以是开心的,明天可以是不开心的,这一小时是开心的,下一小时可以是不开心的。然而在情绪之下,还有个内隐的东西叫情感(心境),情绪是反应性的、短期的,情感(心境)则因为和认知结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结合了起来,更加稳定和长远(表问我情怀)。当抑郁情绪绵延数周甚至数月、数年像林黛玉那样,她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长期的不开心已经渗入了她的情感乃至人格。
人生最大的痛苦都来自情绪,情绪之伤往往最容易被人所忽略,过去的情绪:后悔愧疚悲伤怨恨忧伤自责愤怒,未来的情绪:不安焦虑紧张自卑害怕惊恐,情绪会被压制进入潜意识形成仇恨跟痛苦,长期积累导致肝郁气滞最后显化成为疾病,诸如躁郁/社交恐惧症/惊恐症/暴食/抑郁症/强迫症/上瘾/乳腺增生/双向情感障碍(心境障碍)/木僵/自闭症/妄想等。
情绪只是为头脑提供故事的素材,在头脑编制的故事里,你是一个受害者,你一直扮演这个角色,你一直在备受煎熬,困在头脑的限制性信念里,诸如自信不足我永远比不上别人等这样的限制性信念,最最糟糕的一点是,他会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直到你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状态。
在故事里所有的事情都被扭曲了,有一户人家丢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在挖他的山谷的时候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头脑编制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为你的坏情绪负责,总要有人负责,如果你自己不为坏情绪负起责任,全然的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你就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卡在哪里?你永远不会出离头脑活在当下,那样你就一如既往的活在故事里,你从来没有完全地笑,你从来没有完全地哭,你从来没有完全地怒,你从来没有完全地恨,你从来没有完全地爱,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完全的.,因为存在时间世界的头脑只关注过去跟未来,唯独忘记了当下的世界。
情绪是二元对立的,即不是好就是坏,头脑总是以各种形式想方设法逃离不好的情绪,以各种形式抗拒它,如果这种抗拒越激烈那么痛苦就越强烈,日积月累人就会越来越抑郁甚至。“见”存在于思维的过去,“念”存在于思维的未来,所以思维是存在时间当中的,如果没有过去与未来的时间维度,他就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对我们进行控制,它视当下为威胁,实际上思维与时间是密不可分的,时间是由人的思维创造出来的。
无论情绪是好还是坏,他都能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从而导致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因为好坏都是交替互换的,月亮在最圆满的时候出现亏蚀,花儿在全盛的时候开始凋零,好的情绪之后马上就是坏的情绪,我们要主宰自己的情绪只能首先向他臣服,向他示弱,这样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原来上痛苦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能够求助心理医生,这是很好的,但是基于情绪的二元周期性,你感觉很好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这样你又会再次去心理咨询,所以如果你能够知道心理疗愈的理论,这样可以自我疗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预防抑郁症的再次复发以及停药期间的戒断反应!
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抑郁情绪大多来自过往,将自己的意识投射到了过往, 大多会沉浸于过去发生的事情,要摆脱委屈和悲伤,除非施暴者忏悔改变,或者时间可以倒流,让一切不该发生的不曾发生,同时在脑海里堆砌一大堆证据,证明自己是的,如果发现一点自己的长处,也会想尽办法否认它,将自己扮演成一无是处的废人。当然,这个角色扮演是自己无意识的,他们不觉得自己在演戏,而是深深相信自己就是那个者,除非你能够停止这种下意识的投射,否则,自己就还是那个受害者,只能继续着那份无奈的悲伤故事。
这种投射是无意识的,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提升你的意识,当你的意识多一点,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少一点,痛苦是无意识、不觉知的一个副产品,喜悦是有意识的、警觉的副产品。人可以在两种选择中任选其一,他可以以无意识的,机械的来生活。或者他可以在每个片刻,每个动作,每个思想,每个感觉里带着深深的警觉来生活,痛苦是一种经验,喜乐也是一种经验;你要待在喜乐的外面,保持观照。任何有经验的地方就会有障碍,而这也意味着你还没有到达最终点。
如果你是有意识的,痛苦会消失。痛苦只是意识的不在。你在此刻变得有意识,痛苦便即刻消失。你不需要等到下一世,你甚至不需要等到明天。人们生活在无意识之中,那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源,没有其它原因导致痛苦。你并非是因为别人而在受苦,你会受苦是因为自己的愚昧行为。而什么算是愚昧的行为呢?就是那些发源于无意识的思维状态的行为。
我们正在吃一个梨,先仔细观察这个梨的颜色形状有无虫蛀,这就是将意识转移到了眼睛上了,然后用手拿起这个梨,仔细体会这个梨的重量温度触感等,这时将意识转移到了手掌上来了,将这个梨凑近的鼻子,仔细闻它的气味,你这时就将意识转移到了鼻子上来了,当仔细品尝这梨的时候,请仔细感觉它的味道果肉的细腻程度,这就是将意识转移到了味觉。
意识就是一股能量流,就像是电脑的数据,在理论层面上是可以在不同个体间进行意识的传导的, 意识可以让我们产生思维塑造小我,是否有意识是判别一个人真正死亡的标准,所以即便只要意识还在,就不能简单认定为死亡,即便是在停止运作后, 意识还会带着我们进入纯意识的中阴境界,这是一个恒定永远的境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毁江河万古流。
无意识是被奴役着,那个无意识就是罪恶,因为那个无意识是我们所能制造出来的一切无知、梦想、幻象和无意义之事的背景与基础。罪恶只是一个无意识的头脑。人们生活在无意识之中,那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源,没有其它原因导致痛苦。无意识之人不自觉的做出反射动作,保持是无意识的就是在做一个受害者。你被丝线绑着,而那些丝线从帷幕后面纵着。你会被自己的被自己的情绪操控,自己成为它的提线木偶。
平常你过着一种非常无意识的生活。你吃太多,因为你是无意识的,你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变成嫉妒的,你变成占有的,因为你是无意识的,而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在生气的时候几乎要疯掉了,当你在盛怒的时候,你变得几乎被魔鬼所附身,而你会做出一些连你自己都莫名其妙的事。
情绪是无意识的,恐惧的情绪让人开始保护自己,愤怒的情绪让人开始去对抗他人,情绪是一股能量它只是想穿过你的身体传递你一个信号,所以情绪需要发泄,但是出于无意识下的发泄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你必须通过你的感受去释放这种能量,情绪随着你的感受被释放,此刻它改变了释放的方向,转向了更为广大的梵天跟宇宙。身体是狭窄的,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但你的意识并不是狭窄的,你的意识跟天空一样广大。你看着天空,天空是广大的,但是那个看者、那个观照是更广大的,否则你怎么能够看着天空?你的觉知一定比天空更大。所以有时候感觉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它比情绪更可靠因为有意识存在其中,它更接近事件的本质更接近于觉知。
—采撷于《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抑郁症的产生因素有很多,是基于先天和后天的共同作用,也就是说,它既包含生理因素,也包括环境和心理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家族基因
如同高血压、过敏、哮喘、心脏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精神疾病也同样可以遗传。
如果你的父母都患有抑郁症,或者父母一方患有抑郁症,那么你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抑郁症的产生大概有20%的因素是跟基因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亲或者父母的整个家族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以及其他的精神疾病,那么这个遗传的比重可能还要增加。这就提醒我们,如果亲人里,有人患有某些精神疾病,那么一定要提早做好预防,多注意个人情绪管理,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并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更少地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2)身体健康状况
通常来讲,身患疾病的人,比身体健康的人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需要分摊一部分或大部分意志力来对抗身体的病痛。倘若疾病要持续很久,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足以引发抑郁症。
另外,一些特殊时期,比如更年期、女人刚生完孩子后,由于身体内激素的大幅变化,也特别容易产生抑郁症。
(3)物质滥用
有些人在面对焦虑和痛苦时,长期选择酒精、尼古丁、毒品或某种药物,来缓解压力。
这些物质既损害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大脑的情绪功能,使他们容易过于兴奋或悲伤,加重了抑郁的表现。
2、环境因素
(1)家庭成长环境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病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他们不是在成人之后才开始抑郁,而是从小时候就养成了抑郁的习惯,到成人时期才爆发出来。
小时候不安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逃避、压抑、否认、顺从等错误的防御,成了他们童年时期的保护伞。
也正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量变产生了质变,抑郁情绪得不到纾解,逐渐演变成了抑郁症。
(2)社会环境
除了家庭环境,一个人所处的学校环境、职场环境和大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他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同样的家庭环境,如果一个孩子在校园里遭受校园霸凌,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帮助,那么他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再比如,一个员工长期在充满竞争性的、有高业绩要求的、有严格等级划分制度的环境中工作,如果他的抗压力不强,也容易患上抑郁症。
(3)重大创伤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出那个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度,我们的内心就会遭受巨大的创伤。
这些重大创伤,通常是人生中一些极端的负面事件,比如车祸、地震、死亡、家暴、等等。
心理创伤对身心的杀伤力极大,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会成为一辈子无法愈合的伤口,这个伤口也成了诱发抑郁症的源泉。
3、心理因素
(1)对挫折的态度
除了生物和环境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也会诱发抑郁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负面的思考。
正常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也会沮丧悲观,但这种负面情绪不会持续太久,他们会迅速调整心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改善目前的境况上。
而对于抑郁症易感人群来讲,挫折令他们不知所措,令他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无限的负面想象中。越想,问题就越糟糕、越严重,内心就越抑郁;越抑郁,就越走不出来;越走不出来,就越绝望;越绝望,就越想逃避现实、封闭自我;这样的情况多了,就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经常觉得无助,正是诱发抑郁的一个种子。
(2)对自我的评价
从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能够多多少少看出这个人是否是抑郁症易感人群。
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可是他明明就很好,只要他不是开玩笑或者过于自谦的话,就表明他是一个低自尊的人。
低自尊的人很容易抑郁,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越低自尊,他就越想取得更高的成就,来填补内心的卑微感,但追求成功是无止境的,成功也终归只是少数人的命运,大多数人都会走向平庸。
面对失败,低自尊的人习惯把它全都归咎于自己,这无疑会增强他们的卑微感,以至于他们一旦遇到令他们感到失败的事情时,就很容易抑郁。
矛盾的是,很多低自尊的人即便取得了成就,他们内心深处的“匮乏感”也会令他们觉得这“没什么”,自己始终“不怎么样”,甚至会觉得自己仍旧一事无成。
通过上述各种产生抑郁症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抑郁症,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是很复杂、很狡猾的。有时候你觉得抑郁症好像没有那么严重,感觉自己好像变好了一点,可是还没高兴多久,就发现抑郁症可以随时卷土重来,浇灭你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情。
抑郁症的复发率很高,但即便如此,只要你曾经有一次战胜过抑郁情绪,那么你就应该坚定信心,自己一定能够战胜抑郁症。
随着成功的经验越来越多,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你会发现,你抑郁、绝望的次数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