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暗示

儿童暴力行为心理学名称(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的人是什么心理)

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的人是什么心理

一言不和就打人的这种人脾气暴躁,极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遇事不考虑,认为自己所想所做都是对的。

小孩子有暴力倾向,性格暴躁,要怎么教育呢

看是生理性(基因)方面的问题,还是后天环境的问题。

生理性的话需要医学方面的控制,外加家庭环境的引导,历史上有很多出生于暴力甚至是犯罪基因的家庭的人,最终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学者的案例。

如果是环境方面的影响,那么孟母三迁就是好的例子。

不管怎么说,爱是克服一切魔障的解药,让孩子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下成长,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如何看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早期的幼儿打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本性很坏”。他们打人有时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相处,又不会以语言来表达,就以打人的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还有一种情况。孩子打人,不会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别人,会引起别人不高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觉。虽然父母总期望自己的孩子对人友善,和睦相处,但孩子满怀好奇,喜欢探索,他打人不是想要得到什么,而是去试探一下有什么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同伴发生哭的反 应,而他看到同伴哭得伤心,又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也跟着哭。孩子早期打人与儿童期的打人动机是不一样的,大人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不理他或惩罚他,更不能因为别人打了你的孩子,也让你的孩子去打还他。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纠正。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治:原则就是应以正面疏导为主,而不宜再以刺激等去强化他的攻击性行为。 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都可以减少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例如,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可以告知孩子他的行为之后会有什么后果,比如你打了人,别人会疼,这样慢慢让孩子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讲座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在给孩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一定要讲清这个行为的具体表现,我们说孩子你要懂礼貌,什么样的行为是懂礼貌的行为,要说得具体一些,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去讲。作为成人要怎么做呢?一个是首先要做到父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个道理家长都懂。比如大人在家里,可能上了一天班或者工作上有什么问题,你的情绪很不好,一回家有可能就是发脾气,夫妻之间吵架就会摔东西等等,这些就会对孩子有影响,他也会慢慢觉得我用这样的发泄自己的愤怒、委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孩子教育时的粗暴方法是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和重要原因。由于父母粗暴方法,孩子感到印象深刻的不是父母的教导而是其,而更严重的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孩子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的渲泄,只能积压在心中,迁移到“弱者”身上。父母应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孩子虽小也是人,存在各种需要,父母应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基本需求(精神、物质两方面)如长期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导致心理的异常变化,变得烦躁、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不能造就孩子的不合理需要,形成习惯后亦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再有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一家庭里总是充斥着一种互相指责,一种很矛盾的气氛的时候,是不太容易矫正他的行为。所有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人或者跟孩子教育有关的人,经常是爷爷奶奶跟父母同住的,大家尽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一致,这一点也很重要。

为什么有的父母总喜欢打骂侮辱自己的子女

这种父母,是素质问题。他们自己,活得就像一只困兽。能力一般,在社会上很卑微,内心充满挫折感。在外面像个孙子,在家里充满了戾气。家庭里,最弱小的人便是孩子,他们就把负能量统统发泄在小孩子身上。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过程中,心理上会留下创伤,情绪模式也会承袭父辈的原始性,波动特别剧烈,脑子时不时进入失控状态。孩子长大了,能够本能地远离这样的父母,在某些方面来说,也是自我成长和自我保护,是对原始落后的人格的丢弃。我,要有自己的生活了,我,不会延习你们的愚昧。

老师骂学生是笨蛋、弱智、傻瓜、,学生是否应该忍受

老师骂学生是笨蛋、傻瓜等,许多人竭力反对,认为侮辱学生人格,与师德背道而驰。不利于师生关系和谐,还会给学生心灵留下阴云,严重者,终身难以散去。所以老师口语中要严禁出现“笨蛋、傻瓜、弱智”等字眼。对此我不完全赞同,老师骂学生笨蛋、傻瓜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棍子打死。接下来,我结合个人工作经历,简要分析老师骂学生笨蛋、傻瓜等三种情况。

第一,有的老师骂学生笨蛋,傻瓜等,是口头禅。后进生写错了题目,被老师骂是笨蛋傻瓜,学霸写错了题目,也被骂是笨蛋傻瓜。老师骂学生没有恶意,学生听惯了,不当一回事。

第二、有的老师骂学生笨蛋、傻瓜等,是调侃,甚至是爱称。老师骂学生时,有时还面带微笑,就像父母骂子女是傻瓜、笨蛋。以上两种情况,老师骂学生,学生自然不会生气,甚至还高兴。

第三、老师表情严肃或面带怒气,甚至在大众场合,骂学生笨蛋、傻瓜等,完全没有玩笑意味。这不是好的教育方法,用弱智等刺耳等字眼辱骂学生,有时比体罚更易给学生心灵带来伤害。

回归题主提问,关于学生该不该忍受问题。很显然,前两种情况,老师是口头禅和调侃,有爱称意味,学生不生气,那么也就谈不上该不该忍受。至于第三种情况,老师出言过重,伤学生自尊。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应该冷静对待,宽容老师,不要上纲上线。因为老师也是人,偶尔生气之际,难免要说几句重话。但出发点是好的,是爱学生,为了学生好。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