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突然感觉心慌害怕有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可能与个人的心情有关,白天精神压力过大,熬夜劳累受到惊吓,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另一种主要考虑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脉胶囊、丹参舒心胶囊等药物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活动,否则会加重不适的症状的,严重的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经历,受到惊吓刺激后,先是心口“咯噔”一下(疼痛、憋闷、纠紧感),此后感觉胸前空空,嗓子发紧,然后就是一阵急速的心跳(突突突),接下来手脚麻木、冰冷。如果事态转好,则心跳逐步平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惊吓反应。
惊吓的症状如此,那么在我们身体里是一个什么过程呢?惊吓反射是人体快速完成最为稳定防御姿势的过程,主要由听觉刺激引起,其他如触觉、视觉及平衡觉刺激也可诱发。惊吓反射的中枢是耳蜗核,中继核为脑桥尾侧网状核(reticularis pontis caudalis,RPC)。惊吓刺激出现后,人体经40ms潜伏期后眼轮匝肌首先反应,在接下来的30-60ms咬肌、颈部、躯干及四肢肌肉均被激活,出现双侧同步的触电样运动状态,也就是说神经系统被中枢激活。神经的反射,立即引起心脏的异常跳动(心律失常),例如房性或室性早搏,而早搏后通常会出现一个心跳的长间歇,这时我们就感觉到了心口那“咯噔”一下。
神经系统被激活后,紧接着是内分泌系统。机体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危险”,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使得全身处于一个“应激”状态。心率增快、血压上升、肌肉收缩力急速上升。于是我们的“小宇宙”爆发了。如果真的处于危机状态,我们的反应速度,绝对力量都会迅速提升,往往能够做到平时不能完成的动作。比如美国一位母亲看到修车的儿子被压到车轮下,惊吓之余竟然双手抬起了轿车!
正常人体对于刺激会很快出现适应性,以相同强度的刺激重复干预4-6次后,惊吓反射可完全消失。但激素的作用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会出现其后的心动过速和高血压、血管收缩状态,引起后续的心慌、手脚冰凉及麻木。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这些症状会逐步好转。
但某些人群,激素代谢较缓慢或本身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就会出现心慌状态延长的情况。当然也有些病理情况,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比如惊吓综合征(过度惊跳——遗传性、散发性及症状性),引发惊吓性癫痫、僵人综合征、反射性肌阵挛等,这就需要至神经内科积极就诊。而心慌持续,并伴严重的胸痛、胸闷、憋气,甚至口唇青紫、心绞痛发作,可能是心脏出现了真正的器质性病变(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这就提示我们要及时的到医院或呼救,避免恶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