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常识

微动作心理学怎么分类(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哪三类目标)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哪三类目标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具体可参考《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版.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

心理学中喜欢一个人的微动作有哪些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身体和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eg:你说错了,对方会有嘴角轻微上扬而又恢复。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忧伤的表情:眉毛挂下来。羞愧的表情: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不屑的表情:上嘴唇上扬.说话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体将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障碍,是焦虑的表现。当然,每个人遇到被人疑为罪犯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对自己的话没信心。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下巴用力表示人在生气。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可能在伪装感情。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研究表明,越受欢迎的人,越会撒谎,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受欢迎。真正的凶手会对被害人表现出轻视、厌恶,甚至害怕,而不是惊讶1.真心喜欢你的人会挑起眉毛或将眉毛弯成拱形,相反,那些不太友好的人会轻轻地斜视你.2.当人感到受到威胁,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希望通过避免“看到”不想见到的事物保护大脑时,或想表示对别人的轻视时,可能就会眯起眼睛、闭上眼睛或遮住眼睛。这些都是视觉阻断行为。3.大事故发生后,大脑会受到边缘系统的控制,就会出现颤抖、迷失方向、紧张和不适等现象。4.遇到了麻烦或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时,人们有时会紧闭双唇仿佛要把它们藏起来。5.每个人紧张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缓解压力的动作,与某人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他们在紧张的时候重复同一个动作,因为“过去的行为是将来的行为最好的预演”。6.每个人有自己的基线行为,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当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基线行为时,代表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儿。所以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不同.7.当一个人要作密谋已久的事情时,会鼻孔扩大.8.一个人说谎时,额头会冒汗,这是不受控制的。夏天受用.9.人在说谎时,当你说的话引起他的注意时,亦或想起某件重要的事情时,身体动作会突然停止。10.当一个人想偷偷摸摸做些事情时,会故意减少曝光率,比如低头弯腰行走。11.当人们内心不想提及的事情忽然闪现在脑子里时,会内心烦躁不安,企图忘记却无法忘记。12.当威胁太近时,人们会出现逃跑反应,就好像每个人见到不喜欢的东西甚至是人都会下意识得避开一样。但所谓逃跑反应不仅仅是避开,还可以是微小的动作。例如将身体转向另外一边同时出现的可能还有各种阻断行为,如闭眼、揉眼或用手捂住脸等.13.感到不安、不适、恐惧或忧虑时,人们会用手掩盖颈窝。摩擦前额通常表明一个人举棋不定,或者到某种不适。抚摸颈部通常出现在一个人感到不适或不安全时。比如说谎时.14.面临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种令人尴尬的境遇或听到、看到或想到什么压抑的事情,男性多喜欢触摸脸部,而女性多喜欢触摸颈部、衣服、珠宝、手臂和头发。15.我们感到有压力时通常会轻轻一下颈部、摸一摸脸或玩弄一下头发,擦一下脸颊或用舌头舔一下嘴唇,或者会鼓起脸颊然后再轻轻地呼一口气.★说话时犹豫,语言重复,结结巴巴就表示正在说谎;☆人在撒谎时,常是眼睛看着一的方向,手势却朝向另一个方向;★微耸单肩表示对所说的话感到别扭,在一定情况下可视为撒谎;☆当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1秒,表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事先准备好的谎言;★一个人言不由衷时动作和语言往往相悖,如嘴上说“是”,却微微摇头;☆说话时双唇挤一下,说明对所说的话没有把握,模能两可;★人在撒谎时,不自觉会缩紧自己,如弓起身子;☆人在撒谎时,往往会不自觉后退一步,并作出保护性动作,如把手臂环在胸前,或把其他物品放在胸前;★当一个人在笑的时候,眼角没有出现细纹,有可能是在假笑;☆人在受到惊吓时,脸上惊讶的表情只能持续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惊讶”了很长时间,他多半是假装的;负面情绪篇:◆眉毛上扬,挤在一起,代表了恐惧、担忧、忧虑;◇咬嘴唇,摸耳朵,说明控制欲在增长,表示焦虑;◆鼻孔外翻,嘴唇紧抿,表示有无法控制的怒气;◇手扶额头表内疚、羞愧;◆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表自责;◇眉毛向上拉紧表恐惧;◆猛然睁大双眼表惊讶;◇摸侧脸或摸耳朵,说明正在控制情绪,表紧张;◆瞳孔在生理正常的情况下散大,表生气、恐惧、;◇当以个人害怕、紧张时,血液会从上身向下身汇聚,你可以触碰他的手,皮肤的温差大于5°C;◆单眼微眯,单侧嘴角微挑,表不屑、轻蔑;◇上嘴唇向上翻,路出牙齿,表厌恶厌恶说明仇恨,比讨厌、轻蔑更可怕其它:▲眉毛向下皱在一起,眼睑上扬,眼袋紧绷,说明此人有攻击倾向;△频繁的眨眼表示有连带的心理活动;▲当一个人用微竖的中指抚弄面部五官时,表明他对现下的对象有敌意;△双手手指交叉相握,伸出两个食指抵在嘴唇上,说明他在告诉自己有些话不能说出去,是矛盾,是行为控制;▲当见到、听到、说出某人某物某事时有吞咽动作,表示对其有强烈情感。

微动作心理学,两手交叉放在胸前

从心理学方面解释呢,人的胸腔部分有很多重要器官,所以这种姿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姿势,“双手交叉抱胸”心理学认为这是抗拒的表现,也是对方保护自己的一种,害怕被别人伤害而采取一种与他人隔离的一种方法;或者是不是自信,是缺乏安全感,不自信的表现。

《微表情心理学》背后的故事

科普知识:《普通心理学入门》

(贺俊杰文库)转载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第一节 绪 论

第一单元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一代又

一带的科学家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人的心理,即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但是,心里的本质是什麽,意识的本质又是什麽;心理现象是怎麽发生,它又是在什麽条件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最后达到意识的水平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怎样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

心理现象可以从它的发生,发展上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心理学中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上进行研究,构成了发展心理学

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

象产生的神经机制,构成了生理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

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

分支。例如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服务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服务于管理的组织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此外

还有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

理学等等心理学分支。

把上述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最一般的规律,

这就是普通心理学。可以说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的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他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

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

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四)能力和人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

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

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气质和性格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

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

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上的人格特征。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

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需要、

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

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在人的发

展过程中,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

约的作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

在的。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

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

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像环节动物只有

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

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

物,像猩猩、猴子,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它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

的萌芽,但是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

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

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所以,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

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们获得这一正确的认识经历了几千年。现在,这一论断得到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了人们生活的经验,临床的事实,以及从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研究所获得

的大量资料的证明。以致今天“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论断对大家来说已经是常识性的知

识了。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机能,心理并不是它自身所固有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

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括自

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让狼叼走养大的孩子,他们有健全的人的大

脑,但是,他们脱离了人类社会,是在狼群里长大的,他们只具有狼的本性,而不具备人

的心理。所以,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

产生人的心理。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

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

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

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把心理和物质对立起来,不能混淆,否则便会犯唯心主义或庸俗唯

物主义的错误。

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

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

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四、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自然

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所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

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是自然科学的

任务,研究社会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又是社会科学的任务。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如果他从自

然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心理现象,他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如果他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心

理现象,他就是一个社会科学家。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这句话正确地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心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

古代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时候,都阐述过他们对心理现象的观

点,有些观点至今仍有参考的价值,甚至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例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子

则说人之初性本恶;告子认为,人之初性不善也不恶,人性是后天生活环境决定的。2500

年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特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并

解释说,这四种类型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所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500年之后,古希腊的

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而且这四种气质类型

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过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辨和总结自己经验的方法,所以对心理现象的

看法,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想,而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19世纪以前,心理学

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

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虽然这一时期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有很多成果,例如德国生理学家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

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开创了

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但是,影响最大的

要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创建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人后

来到了世界各地,他还创办了《心理》杂志,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心理现象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人们很难对它做出全面

的解释,往往从一个侧面去认识心理现象,并把自己这种片面的认识当作是对心理现象的

正确的、全面的解释。这样便形成了各种心理学的派别,这时的心理学处在一个学派林立,

相互纷争的时代。

冯特、铁钦纳用研究化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他们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人们称其为构造心理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成为行为主义学派。这一学派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

普通心理学

(即卜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这一学

派的观点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等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

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派。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如果人的

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满足,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把压抑到潜意识中的

体验和情绪挖掘出来,加以抒发,就能获得治疗的效果。从此,心理学不仅注重对意识的

研究,而且也开始了对无意识的研究。这样,精神分析从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便发展

为一种完整的理论,这就是精神分析学派。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心理学建立初期学派纷争的局面到20世纪30年代基本结束。二次大战后新的心理学

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方向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

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其中最具影响的有:

60年代以美国的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它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只研究刺

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

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

终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

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

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

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同时,计算机科学也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

领域。当前,认知心理学又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

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更加深入地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

制。从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机能定位,到心理活动时大脑物质代谢变化的生化研究,

再到脑电波、脑成像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地加深着人们对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机制,

乃至于人格特征、智力活动与脑的关系的认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客观性原则

科学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说明、解释事物。心理

现象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事物,认识它,解释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古往今来,

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致力于心理现象的探索,取得过辉煌的成果,也走过许多的弯路,甚

至犯过不少的错误。关键在于,一要有科学的手段,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心理学靠思辨和总结自己经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心理学只能

孕育在哲学的襁褓中。19世纪中叶,心理学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

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0世纪中叶,心理学和先进科学技术,例如和计算机科学结合,

使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有了更多的手段。脑

外科手术的进步,脑化学、电子技术,脑电波、脑成像、记录单细胞活动的微电极技术的应

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了解与人的行为相联系的脑结构、脑的生物化学活动,

以及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过程提供了基础,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有了科学的研究手段,还要有科学的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坚持心理学研究

的客观性原则。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人们往往从某一理论假设出发,对调查或实验资料

有好恶之分,喜欢支持自己假设的资料,轻视和自己的假设不一致的资料,因而会歪曲事

实;人们也往往对心理现象进行主观的猜测,而不去找它的证据,因而以臆想代替事实,

像对动物心理或儿童心理进行研究的时候经常发生的那样。

(二)辩证发展原则

心理现象和其他现象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动物从没有心理到有心理,心理再从低级

发展 到高级,直至出现人的意识,这是心理现象的种族发展;婴儿从出生,历经幼儿期、学龄

期、青年-期、中年期,最后到老年期,人的心理也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老的过程。就是

同一心理现象,例如人的需要,也是发展变化的。婴儿时期,人的生理需要是主要的;随着

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需要越来越提高;在不

同的场合,人的需要也不一样。20世纪中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小康的象征;21世

纪的今天,人们在追求宽敞的住房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学校、课堂,人们在追求知识;

到了餐厅,人们想吃到美味佳肴。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又像其他现象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

成,又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对心理过程产生制约的作用。没有感

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只有理

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思维又影响着人的感性认识。所以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

互制约的。我们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有其理论目的,这就是探索心理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为解答精神

-普通心理学

和物质的关系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学还有其实践的任务,这就是运用心理学的规律为人

类的实践活动服务,解答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育运动、司法、交通、文化

艺术、航空航天等领域提出来的各种实际问题,以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理论脱离实

际的研究既没有效益,也不利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

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例如,观察儿童的游戏,记录儿童每天所说的话,了解儿

童的注意力和儿童的思维活动,比较儿童语言的发展等。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观察者不应

干预活动的进行,应该客观地进行观察,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记录,然后进行分析。

因此,观察法不能控制条件,只能听任活动的自然进行。但是,观察法所得到的资料比较

客观、真实。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也可提供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为进一步进行

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

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用口头提问进行的调查叫访谈法;用问卷的

提问,让被调查者回答进行的调查叫问卷法。例如测验、人口普查就是调查。在

进行口头调查的时候,事先要列好提问的问题或提问的提纲;在用问卷进行调查的时候,

要按科学的程序制定好问卷,即问卷要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具体,

而且不能有暗示的作用,不能让被调查的对象难于理解,或者产生歧意,或者暗示出问题

的答案;在选择调查对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随机的原则,否则调查的结果具有片面性,

不能代表调查的总体。

(三)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

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个案法

又叫个案历史技术,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对超常儿童的跟踪研究就

是运用的个案方法。通过对超常儿童的个案研究,可以了解超常儿童的个性特点,影响他

们创造性发挥的主客观条件等。此外,像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问题儿童所受

到的影响等等也都可以运用个案的方法进行研究。个案法是对一个人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

果,能否加以扩展,应该慎重分析。

(四)实验法

实验研究的方法就是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

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

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白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因变量。

我们所要寻找的就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为了研究的成功,实验者还要控制

除自变量之外的一切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叫做控制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变量。例如,在研究不同的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的时候,记忆的方法是自变量,被

试者的记忆效果是因变量。但是,除了记忆方法之外,记忆的材料、被试者的性别、年龄、

知识经验、个性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等等,都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影响。我们的目的是确定

记忆方法的优劣,在研究中我们只能让记忆方法这一个因素起作用,其他条件都要加以控

制,不能让它们影响记忆的成绩。控制的办法很多,主要是要保持这些条件的恒定,让它

们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相等。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也就是在实验中

不该起作用的因素起了作用,那么,就会造成自变量和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引起了被试

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实验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图1—1 神经元

时突

日体

轴突

末梢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变量。例如,在研究不同的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的时候,记忆的方法是自变量,被

试者的记忆效果是因变量。但是,除了记忆方法之外,记忆的材料、被试者的性别、年龄、

知识经验、个性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等等,都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影响。我们的目的是确定

记忆方法的优劣,在研究中我们只能让记忆方法这一个因素起作用,其他条件都要加以控

制,不能让它们影响记忆的成绩。控制的办法很多,主要是要保持这些条件的恒定,让它

们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相等。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也就是在实验中

不该起作用的因素起了作用,那么,就会造成自变量和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引起了被试

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实验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图1—1 神经元

时突

日体

轴突

末梢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所谓接受刺激就是把刺激

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即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就是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

或从感觉器官传至中枢,或从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官;整合信息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

合。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

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神经纤维,构成一根神经。神经系统就是由遍布全

身的神经组成的。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

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经系统。

脑神经有12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

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其中有感觉的,有运动的,也

有兼有感觉、运动机能的混合神经。

脊神经有31对,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中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

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自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分布于心脏、呼吸器官、血管、胃肠平

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调节、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自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

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经系统的活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

统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

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

的机能平衡。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经系统的活动与情绪有

密切的关系。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图1

(一)脊髓

脊髓由外周神经系统的脊神经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

它能向大脑传送神经冲动,或者把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官;也能完成一些简

单的反射。

(二)脑干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它是脑的最古

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如呼吸、心跳、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的主要机构。

延脑紧接脊髓,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但是,从身体两侧来的神经纤维,经延脑

的椎体交叉向对侧传导,使大脑两半球与身体两侧成为对侧传导和对侧支配的状况。此外,

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图1—2 中枢神经系统

脑桥在延脑之上,小脑之前,是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以及

两个小脑半球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

中脑在脑桥之上,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也是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是许多散在的神经核团和上、下行神经纤维交织构成的一个神经网络结

构,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它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

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三)间脑

间脑位于脑干之上,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网状结构最高部位的终端,在控制睡眠和觉醒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丘脑还是

大脑皮质下感觉的较高级中枢,除嗅神经外,其他感觉神经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

到达大脑皮层。

下丘脑是调节自经系统活动的直接中枢,对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激活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小脑

小脑位于延脑和脑桥的后方

运动的机构。

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

边缘系统是由大脑皮层底部向内翻卷而形成的。它由覆盖在脑干和间脑之上,并延伸

到整个大脑皮层里面的边缘叶,以及连接在边缘叶下边的杏仁核、下丘脑、脑下垂体组成。

它调节着脑干和下丘脑的功能,是支配动物本能行为,调节内脏器官活动,整合情绪体验

的重要机构。边缘系统的海马结构是短时记忆的机构。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 ·11·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其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即大脑皮层;其内部是髓鞘

化了的神经纤维,称为大脑白质。

从表面来看,大脑有几个裂缝,也有许多沟。把两半球分开的裂缝叫中央裂,大脑和

小脑之间的裂缝叫横裂,大脑左右两侧的裂缝叫外侧裂。沟是由大脑皮层的褶皱形成,褶

皱增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在有限的颅腔内可以容纳更多的神经细胞。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外侧裂以上,中

央沟以前是额叶;中央沟之后,枕顶沟之前是顶叶;枕顶沟之后是枕叶;外侧裂之下是颞叶。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大脑大致可分为3个机能区,即皮层感觉区、皮

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皮层感觉区又分为视觉区(枕叶后端)、听觉区(颞叶的颞上回)

和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皮层运动区位于额叶的中央前回。皮层联合区并不直接

与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而是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它在大脑皮

层中执行着高级的心理功能。

图1—3是大脑皮层感觉区和运动区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感觉和运动,身

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即脚在上,头在下。而且身体敏感的部位

和灵敏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比较大;迟钝的、活动少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

占的区域比较小。由于延脑的椎体交叉,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是对侧传导的关系。

图1

大脑皮层感觉区和运动区示意图

·1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

“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

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

右半球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

能力等占优势。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人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的现象。左右手

的分工形成以后,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损伤,言语功能便会发生障碍,而且难以在右

半球再建立起言语的中枢。

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即患

者虽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患者仍保留了听懂别人说话,以及

写字和阅读的能力。布洛卡的发现已经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为纪念布洛卡的发现,

人们把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叫做布洛卡区。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

(R.SPIy)所做的“割裂脑”实验,即在切断胼胝体(联结左右两个半球的一束横行的神

经纤维),把两个半球开的右利手病人身上做的实验证明,他们在手术前都能用左手和

右手写字和画画,但在手术后,他们只保留了右手会写字,左手会画画的能力;右手不再

会画画,左手不会写字了。因为这时右手只受左半球支配;左手只受右半球支配了,所以

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样的结论,即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

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自经系

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一、垂体腺

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受丘脑控制,由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组成。垂体后叶控制着泌

尿、血压,并影响着分娩和乳汁的分泌。垂体前叶直接影响着生长的速度和生长持续的时

间,并影响着其他腺体的活动。

二、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由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个腺体组成。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的作用与自经系统中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所引起的现象

类似。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其分泌受垂体腺的调节,对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

绪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 ·13·

第三单元

巴甫洛大学说简介

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

活动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这里,我们把大家经常使用的巴甫洛夫学说的几

个基本的概念介绍如下: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

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

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还可相互转化。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人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

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

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

收缩等。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五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例如,巴甫洛

夫在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

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也就是说这时狗已经形成了对灯光的条件反

射(见图1—4)。

除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之外,桑代克和斯金纳也对条件反射进行了研究。斯金

纳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到箱子里,箱子里有个杠杆,按压这个杠杆就会出现一粒食物。开

始,白鼠偶尔跳到杠杆上,压出了一粒食物,它吃了。这样进行多次之后,只要把白鼠放

到箱子里,它就会去按压杠杆,以便获得食物,这时白鼠也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

射是对动物所进行的某种活动或操作的奖励,所以叫做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为

了区别,我们把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两种条件反射之间既有密

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14·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图1—4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险

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

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

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的。例如对学生来说,电铃坏了,

铃声没响,只要喊一声“下课了”,学生照样会走出课堂,这是词的作用,是属于第二信号

系统的反射活动。在森林里有人看到一条草绳子,以为是蛇,回头就跑,这是第一信号系

统;这个人一边跑一边喊:“蛇、蛇!”后边的人听到前边有人喊蛇,也回头跑起来,这是

词作用的结果,是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活动。

五、动力定型

连续给狗形成几个条件反射:灯光的食物条件反射,铃声的防御条件反射等等。当这

些条件反射都是按照固定的/顷序出现的话,多次训练以后,只要第一个条件反射的刺激灯

光一亮,狗就会流口水,而且吃完食物还没听到第二个条件反射的刺激铃声响,它便会出

现第二个条件反射,即防御性的动作反应,此后,按照固定的顺序,其他的反射活动也会

陆续出现。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我们把大脑皮层对刺

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因为有了各种习惯,人常常不用花

费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动维持下去。例如,我们不需要去想,早晨起床、刷牙、洗脸

等一系列活动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样,我们可以把精力主要用在需要用心去解决

的新的任务上了。巴甫洛夫还认为,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例如,一个人

有天天睡午觉的习惯,一旦因为特殊原因,这天他没睡成午觉,他整个下午就会觉得不舒

服,不愉快。

感觉及其种类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

第三节 认识过程

第一单元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的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物体

的一个属性,眼睛看到光线,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滋味,皮肤摸到温

度和光滑的程度,等等。每个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

感觉。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

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

性低。

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叫刺激,发生作用的事物叫刺激物。我们经常只用

刺激这个概念,某种场合下它指的是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另一种场合下它又指的是发

生作用的物体,大家很容易分辨得出来。

有的感觉器官可以反映几种刺激,例如眼睛可以看到光线,用手按压眼球也可以引起

光感。但是,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例如眼睛对光最敏感,按压只能引起模

糊的光感而不能清楚地看见物体。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

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是非适宜刺激。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又称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

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1840年发现,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

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用

公式表示就是AVl二K。厶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

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1860年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研究刺激的物理量和它所引起的心

理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

·1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用公式表

达即S:Klo少。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的关系。

三、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例如,从亮的环境到暗的

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对暗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

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对光适应;“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人暴肆之室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

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痛觉则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

有保护性的作用。在各种感觉适应的现象中,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其他适应过程

一般都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在光的作用下,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在暗环境中视紫红质又重新合成。不过,

视紫红质分解得快,合成得慢。所以,对光适应快,一两分钟即能完成;对暗适应慢,一

般要30---40分钟才能完成。很多工作是在暗环境中进行的,如在X光室内的工作,冲洗胶

卷和相片的工作,都需要较高水平的暗适应。在对暗适应后,只要见到光线暗适应很快就

遭到了破坏,再对暗适应又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保护对暗适应是很重要的。现在发现,

在波长620纳米以上的红光作用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所以,戴上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

镜,就能保护对暗适应。

(二)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

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

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如看到白光以后眼睛里仍保留着白光的感觉;与

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如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

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的负后象是蓝绿色;黄色的负后象是蓝色。正负后

象可以相互转换,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

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又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这是彩色对比现象,彩色对比的效果是产生它的补色。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

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如红色看起来觉

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

动,这些现象都叫做联觉。

四、视觉,

普通心理学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一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我们把这一段的电磁波叫

光波。比380纳米短的电磁波,如紫外线我们是看不到的;比780纳米长的电磁波,如红

外线,我们也是看不到的。光波在整个电磁波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图1—5)。

┌───────┬──┬─┬───┬──────────┬───┐

│嘉裹广 x射线 │ 紫│ │ │雷s广电视‘笔昙\播 │交流 │

│ │外线│ │红外线│ │ │

│ │ │ │ │ │ 电│

└───────┴──┴─┴───┴──────────┴───┘

图1—5 光波

(二)视觉器官(图1—6)

眼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外界光线从瞳孔通过前房,再通过玻璃到视网膜上。视

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最外边一层是视细胞层。

工————氮19

图1—6 视觉器官剖面图

11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

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

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物

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轮廓。

从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即枕极的部位产生视觉。

(三)颜色视觉

在较强的光线下,人眼靠锥体细胞的作用能分辨颜色。本来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它是一个由黑到白,其间

有各种不同明度的灰组成的系列)。但是,人们常常说的颜色只指彩色。

光波的波长决定颜色的色调,从长波的红到短波的蓝紫色,中间有橙、黄、绿、蓝等

色彩。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

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便越大。

用三棱镜从太阳光中分出来的彩虹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它们是最纯的颜色,饱和

度为百分之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大多是通过颜色的混合得来的。颜色混合

有两种,即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它们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混合所得的结果是不同

的。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的混合是相减的混合,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例如,

色光混合时,红光和蓝绿色光混合得到的是灰,红和蓝绿色光是互补的颜色。黄和蓝光混

合得到的也是灰,黄和蓝也是互补的颜色。红和黄光不是互补色,它们混合的结果得到的

是光谱上处在它们之间的颜色,即橙色。颜料的混合所得到的结果就不同了,例如,黄颜

料和蓝颜料混合得到的是绿而不是灰;红和黄颜料混合得到的是橘红色而不是橙色。

有些人的色觉异常,他们分辨颜色有困难。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

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弱者能分辨颜色,但其感受性差,当波长差别较大时他才能分

辨出是不同的颜色。部分色盲又分为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红绿色盲的人看不见红或绿,

但能看到黄和蓝;黄蓝色盲的人相反,能看到红和绿却看不到黄和蓝。全色盲的人什么颜

色都看不见,他们看世界只能看到明度不同的灰,就像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色觉异常的

人自己觉察不到自己色觉上有缺陷,别人也难以发现。因为有色觉缺陷的人对明度非常敏

感,他们能分辨很细微的明度上的差别。虽然他们能和正常人一样说出物体的颜色,但他

看到的是物体的明度,而不是物体的颜色。他向正常人学到了用某种颜色的名称,来称呼

他所看到的那种明度的物体的颜色。这个过程是在儿童成长时期完成的,非常自然,他不

知道,别人也不会发觉。只有用检查色盲的工具(如石原氏色盲检查图表)才可以检查出

色觉的缺陷及其种类。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

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妈妈仅仅是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她自己能分辨颜色,不是色盲。

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五、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19

20---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比

20赫兹小的次声,以及比20000赫兹大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

图1—7 听觉器官示意图

圆窗

(二)听觉器官(图1—7)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和内耳组成。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

方。空气的振动传到科蒂氏器官,刺激了科蒂氏器官里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

沿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颞叶的颞上回,引起听觉。

(三)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

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我们平常听到的

声音大多是多种声波混合出来的,参与混合的声波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的波形。我们不用看

就能辨别这是大提琴的声音,那是二胡的声音,因为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

六、其他感觉

(一)嗅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觉器官是鼻腔上

膜的嗅细胞,嗅神经的终点在中央后回。

嗅觉是难于分类的一种感觉,至今仍用引起嗅觉的物质来标示各种嗅觉。例如果香味、

焦臭味等等。人的嗅觉不如有些动物,德国的一种狼狗的嗅觉灵敏度竟是人的嗅觉的20万

倍。动物的嗅觉之所以这样灵敏,是因为动物要靠嗅觉来寻找食物,分辨哪些东西能吃,

·2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哪些东西不能吃,而且还要靠嗅觉来辨别是否有它的天敌在这里活动过。适应环境的需要

造就了动物敏锐的嗅觉。

(二)味觉

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器官。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

有味道的物质。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四

种味觉混合的结果。

味觉的感受性和机体的生理状况有关,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对酸和苦的

感受性比较低;吃饱后就相反了,对酸和苦的感受性高了,对甜和咸的感受性却变低了。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又有密切的联系,在失去嗅觉的情况下,如感冒的时候,吃什么

东西都没有味道了,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三)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

刺激作用于皮肤,未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的是触觉,引起皮肤变形时便产生压觉。触

觉、压觉都是被动的触觉;触觉和动觉结合产生触摸觉则是主动的触觉了。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

身体各部分皮肤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同一皮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

(四)平衡觉

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轨管,

反映头部的位置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当人置与地心引力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候,三个半

轨管内的液体的流动以及耳石的运动,都会刺激前庭器官,引起平衡感觉。

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容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

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

(五)运动觉

晕车、

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身体运动时动觉感受器受到

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经过脊髓后索上行,再经丘脑最后到达中央后回产生运

动感觉。

视知觉、触摸觉、言语动觉的产生,以及身体运动的进行,都需要视觉、触觉和言语

听觉与动觉的结合,以及动觉提供的反馈信息。所以动觉在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

感觉等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

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只有某个

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七)痛觉

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

而且具有放射的作用。皮肤感觉中的痛是扎的痛还是拧的痛很清楚,定位也很准确;内脏

的痛经常难于说清楚是胀的痛还是拧的痛。阑尾的位置在腹部的右下方,阑尾发炎时开始

患者可能会觉得上腹部痛;心绞痛有时会放射到肩胛骨的位置。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21·

尽管外部和内部的痛有这些区别,但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却是共同的。痛觉的

产生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发生了病变,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加以保

护。所以,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应。有人没有痛觉,

这是很危险的。

痛觉的感受性人们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怕疼,有的人不怕疼。这在很大程度

上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有关系。一般来说,不怕疼反而会减少疼痛

带来的痛苦;越怕疼越会觉得疼。

解释痛觉有很多理论,在临床上也有针刺麻醉的实践,说明痛觉对人的重要,也说明

对痛觉研究的迫切。

知觉的定义

第二单元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各种感觉器官协

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

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

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二)选择性。人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

晰,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

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发生变化的,看两可图形就可得到证明(图1—8)。

图1—8两可图形

(三)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

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例如,在不同距离看同一个人,尽管他在视

网膜上的映象的大小有了变化,但对他的高矮的知觉却可保持不变。除了大小具有恒常性

·2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外,颜色、明度、形状也都具有恒常性。

(四)理解性。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

揭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三、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判断远近距离靠的是距离知觉,这种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对象

的重叠(被挡的物体离我们远),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近的物体大且清晰,远的物体小

且模糊),明暗、阴影(根据阳光的照射判断方向),以及运动时形成的视差(在做相对运

动的时候,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快,远的物体则移动得慢)来进行。如果没有这

些条件供我们利用的话,我们是怎么判断远近的呢?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来,我们判断

远近主要靠的是双眼视差。

所谓双眼视差,是说我们的两只眼睛相距大约70毫米的距离,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同时

看一个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在两个视网膜上的呈像是有差别的,即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

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我们判断远近的主要依据。立体摄影、立体电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差的原理制作

出来的,它们都能让人获得鲜明的立体知觉感。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们对时间的知觉可以以计时器提

供的信息为依据,也可以根据自然界昼夜、四季周期性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心

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消化系统

的周期变化调节着人的进食行为;体力和精力的充沛与疲乏调节着人的起居。机体生理活

动节律性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着人的活动,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三)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物移的速度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

能知觉到运动。但是,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

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中现象。电影就是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霓虹灯

给人造成的动感,路牌广告制作中画面的变化也都是应用的似动知觉的原理。

(四)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错觉的。错觉的种类很多,有线条长

短、线条方向的错觉,有面积大小的错觉,甚至不同感觉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

如形重错觉(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视听错觉(眼睛

看着台上做报告的人,觉得声音是从台上传过来的;低下头来不看报告人时,又觉得声音

是从旁边扩音器里传过来的)等。图1—9是一组线条长短、方向和面积大小的错觉图形。

漾==加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图1—9错觉图形

00留

记忆及记忆过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三单元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

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

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记忆可将人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人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

通过分类比较等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也通过记忆积累

自己所受到的各种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所以,可以说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二)记忆的种类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

过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

—逻辑记忆,即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

动作技能的记忆)。

(三)记忆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

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

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识记是记忆的

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

果,通过回忆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而且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对学习记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是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以自己作主试和

被试,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证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后人用他的实验数据画

出的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就是著名的保持曲线(图1—10)。

二、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也可叫表象。

(二)表象的作用

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表象既具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

见多识广的人,他的表象的内容,也就是他的感性知识会非常丰富。表象又是从感知向思

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因为表象的直观形象性像知觉;表象的概括性又像思维。尽管表象的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25·

图1—10保持曲线

概括程度比思维要低,但它毕竟有了概括性。表象的这种特性使它发挥了从知觉到思维的

桥梁作用。表象还是思维的感性依托,它给形象思维,也就是给想象提供了素材。

三、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

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图1—11)。

(二)瞬时记忆

I.什么是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

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把听

觉的瞬时记忆叫声象记忆。

2.瞬时记忆的特点

(1)瞬时记忆是外界刺激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的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

象性。

(2)斯波林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证明,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

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象记忆保

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长于4秒。

(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可将信息转入短时记忆,否则信息便会消失。

(三)短时记忆

1.什么是短时记忆

80 10肋 50 40 30

咖性掌

图1

短时记忆

:笋”产;11

三个记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2,短时记忆的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

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

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为大的单位。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变成双字的词(人

民)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

而不是它们的形象。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机械的复述或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可转入长

时记忆系统。

(四)长时记忆

1.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

2.长时记忆的特点

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

(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词对信息进行加工,

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象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3)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意识不到的。只有当人们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27·

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

意识到。 ’

(4)长时记忆的遗忘是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的。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

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

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一、思维

第四单元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早起看到雪,判断出昨天晚上下雪了),甚至是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

的客观事物(如原子核内部的结构)进行反映。还表现在人能对没有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如天气预报)。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例

如,从众多物体中抽取出它们的数量形成数的概念;把各种树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

括,形成树的概念。等等。 ,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综合是在

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是思维

的基本过程,又是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方面。

2.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

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概

括得出概念。

3.比较与分类:比较是对事物进行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作为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

论的思维过程)。

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

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

3.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

维)和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概念的形成

·2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

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

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

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个体越少;概念的内涵越浅,它的外延便越广。

2.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某个概念的过程。对概念形成的研究,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通

过观察的方法进行,但它需要很长的时间。为缩短研究的进程,便于控制变量,心理学家

设计了人工概念。

3.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例如布鲁纳设计的人工概念包括81

张图片,每张图片上都有图形(方和圆)、图的数量和颜色,以及图形边框的数量等几种不

同的属性。图片上的属性的不同结合可构成各种不同的人工概念,例如“两个绿色的圆形”

等。把所有图片放在被试面前,让被试猜出属于主试心目中想的那个概念。被试在猜测的

过程中,通过分析主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便能逐渐猜到主试心目中想的概念。主试通过

对被试猜测过程的分析,来了解被试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

(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问题解决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

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

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所谓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

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2.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研究,是为了了解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

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各种因素,并有助于分析创造性思维所包含的各种心理成分。

二、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语言又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

理活动的过程。

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只有得到人们的使用才是活的语言。所以,

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言语离

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

工,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位主要的有(图1—12):

1.言语运动中枢:位于左半球的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因是法国医生布洛卡于

1860年发现的,又叫布洛卡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即患者虽然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29·

—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沟 一..—…,一

— 听觉中枢 昕苋饪直堵甲In

图1—12 言语机能联合区

觉性言语中枢

视觉中枢

发音器官正常,但却发音困难、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

2.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1874年由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

现,也称威尔尼克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接受性失语症,患者的听觉器官尽管

还是正常的,但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

3.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患者能

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的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患

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的失写症。

三、·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不同于表象,表

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

忆的范畴;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心理学现在能够通过仪器,例如用脑电波的变化或眼动仪

测定的眼动为指标,可以准确地检测人在睡眠中是否正在做梦。研究表明,做梦是一种正

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做梦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

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3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分为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

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积极的幻想,如理想,对人能起到

鼓舞的作用;没有现实根据,不能实现的幻想是消极的,是空想。

一、意识概述

第四节 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

(一)意识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

优美的音乐),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如觉得舒服,感到饥饿、疲劳);既涉及觉

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

的评价。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例如,

人们可以有选择的注意,以适应感觉通道的容量;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

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解释,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等等。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

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和梦等。

(二)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如自动化了

的行为就常常不在意识的控制下进行;有时没有注意到某种外界的刺激,但它却对人发生

了影响,也就是既可以有无意识的行为,也可以有对刺激的无意识。

(贺俊杰文库)科普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