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郭念锋认为心理障碍持续时间(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用心理咨询的理念与方法做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

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素质虽然总体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稳定,但因缴纳学费较高,普遍将自己置于消费者、顾客的位置,对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高,自身集体观念却不强。学生普遍个性较强,自以为是,主动谦让差,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意志品质又较脆弱,适应力也不强。同时,由于学习基础和稳定性弱,学习不够勤奋,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因此情绪起伏较大,心态变化也较大。传统教条式说教的学生工作理念、制度和方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使学生工作更有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并借鉴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方法,对开展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 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问题和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学生从选择独立学院开始,沉重的学费和脆弱的文凭已成为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与此同时,与公立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因为高考没有考好而在心理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学习上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学费高昂、学业受挫让他们感到沮丧,文凭脆弱、前途未卜让他们失去自信。以G大学S学院为例,在每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强迫、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等,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是自上而下地说教灌输式的,将人生观、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缺乏双向的沟通与互动,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性,使学生管理工作丧失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观念的差异出现明显的代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甚至造成学生的抵触和叛逆。

二 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咨询师一方面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气氛;另一方面,以尊重、平等、的来接纳、关注来访者,耐心倾听,及时肯定和赞赏。当来访者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有分歧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包容和理解。这种“无条件的尊重”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这种信任和尊重的气氛中开展学生工作,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就敢于表达自身的问题和困扰,进而激发学生自我改变的和动力,大大地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实现自我的理想和目标。

三 有利于独立学院开展学生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1.以人为本,信任并尊重每一位学生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很多时候,学生工作的成败并不因为工作技巧和沟通技巧,而是师生关系。罗杰斯提出过著名的观点“无条件的尊重”。尊重意味着要以平等、的来接纳、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能够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被接纳而获得一种价值感,从而消除或减弱学生的不安心理,信任教师,最大限度地向教师表达自己。

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当学生与自己有分歧时要表现出宽容和理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不冷落任何一个人。

2.适度的自我开放,让教师更亲切

自我开放又叫自我表露,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距离,让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从而实现来访者的自我开放,增加咨询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自我开放,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某些具体的事件或问题,公开暴露自己的某些人生经历、经验或感受,包括曾经有过的负面经历或体验,会无形中增加老师的亲切感,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信任,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逐渐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学生工作中的自我开放一般分为两个层次。较浅层次的自我开放是向学生表明自己对班级各项工作的看法和感受,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较深层次的自我开放是把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和相关经验坦率地与学生分享。不管是哪个层次的自我开放,教师应注意尽量分享积极、正向的内容,少分享消极负向的内容。

3.积极关注,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积极关注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技术,是对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闪光点、长处或者潜力给予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加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群体,普遍存在时代感强、责任感弱,社会意识强、集体意识弱,个体意识强、压力承受弱等不足,学生工作的重点应注重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专长和潜力,特别是对一些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锻炼机会。

4.及时提供有用信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信息提供技术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了协助来访者了解问题、作出决定、规划行动、解决问题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给来访者相关的资料信息,是咨询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学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没有体验过的,他们不知道大学是要为自己未来人生的角色选择负责,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因而,学生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及时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环境,从而与时俱进地确立和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

[2]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商务印书馆,1993

[4]向群英、唐雪梅、赖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咨询师应当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姓名:葛新磊单位:合肥市新安江路小学【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鹏(化名),男,12岁,六年级一学生。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二、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他要求严格,他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通过了钢琴业余八级。还参加了作为班、奥数班、绘画班的辅导。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三、主诉和个人自诉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想到升学考试就更加烦躁。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中学。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升学考试?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升学考试,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四、观察和了解情况求助者独自求诊,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五、评估与诊断:(一)评估: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有: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病因分析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2社会原因:(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初中。(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六、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2.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升学考试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初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七: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受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八咨询时间与费用(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免费。九:咨询过程(一)第一次咨询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二)第二次咨询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咨询会谈片段摘要: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初中,考不上重点初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中学和大学?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一六八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求助者:如果要考上一六八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求助者:是的。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重点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考试杀出来的黑马和平时比较最优秀的,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重点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育才、四十二中……它们也都是重点,你这样想想可以吗?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中学。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还有:(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中学。(2)只有考上最好的中学,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1、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三)第三次咨询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睛,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3.曲项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6.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7.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8.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9.提收臀:收缩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四)第四次咨询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过程:咨询会谈片段摘要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松呢?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五)第五次咨询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十、咨询效果的评估: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十一、咨询总结: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参考文献:(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

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咨询

您好!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五年多的工作室个案咨询经验但是第一天来悟空答问题,有很多规矩都还不懂,但没有关系,请允许我尝试着来回答您的问题。

心理咨询就是咨询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您能问出这个问题来,我感觉大概您没有正式去向咨询师求助,大概是你站在局外人的身份来问的,是吗?没关系,不管我猜对了没有,但我认同你提的问题很好,大概有很多人想要一个来自咨询双方的不同角度的答案。

曾经我因为心理问题去找过心理咨询师帮助我,多年以后我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后又帮助他人解除其心理问题。在现实中我也问过我自己,我真的需要咨询师给我这个答案吗?咨询师这个答案真的能够疗愈我的问题吗?因为当时因为痛苦焦虑,我的正常工作生活都受到影响了,我不得不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我清楚地记得,我是苦着脸进咨询室的,那两个小时当中,我几乎没有听清楚老师在讲什么,我也不知道老师给我的答案是什么,但我在那个当下,我见到老师时就觉得她理解我的所有情绪反应,她包容我,她允许我有任何一种跟她不一样的想法,到了一个安全岛上,我放松了,我所有的抑郁委屈压抑焦虑等等负面情绪喷涌而出,我尽情倾诉,尽情地发泄,当我倾诉完了,也累了,回家睡一觉,第二天舒服了,正常了。其实多年以后,当我又为别人做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咨询后,再去回想,那时的我,也许就是我的心灵在老师那里充了一次电,喂饱了能量之后,其实老师当给我的是什么答案,那个答案上是什么病状我已经全不记得了,现在回去想连老师讲的是什么我也忘记了,但我记得她对我的允许接纳,对我的无条件的爱。这些对曾经的我做咨询的那个场景中脑补出来的戏,是因为我从来我这里做个案的无数个来访者那里得到了求证:是真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要向咨询师索取一点什么,这个“一点什么”就是被无条件接纳的爱的滋养,能量的补充。

写到这里,我想我的回答差不多可以结束了。一个字一个字的码也有点累哈!

但我还想再延伸讲一点就是关于诊断书上的病症名称。

这几年常被身边的人问及,我甚至在自己的职业成长过程中也如此自问过:根据咨询理论,我们咨询师是要给来访者一个诊断结论之后再进行后续的咨询。但这个诊断结论对来访者难道不已是一种伤害了吗?没错,做心理咨询就跟我们平时有病去医院看医生差不多,需要通过望闻问切之后给出诊断结论,再根据诊断结论,该拿药的拿药,该做手术的做手术。但心理咨询又不同于身体疾病。也许这个结论会无形中加重来访者的焦燥抑郁,对,用也许精准!因为,对于同一件事,同一种程度的刺激源,不同的人却会有不同的心理耐受力。所以,平时我会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区别对待,若是一个敏感的来访者,我会在诊断书上稍微偏轻点讲,对一个不重视,不敏锐的来访者,我会在诊断书的结论上稍微偏重一点,以引起对方重视。所以说,心理咨询,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一种爱的传递,一种能量的补充。这些是超越言语,超越诊断书上的结论的,是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因着信任而生发出来的爱,它因着哪怕仅仅是一次咨询,也会一直,一直,在各自的生命中鲜活的灵动的流淌......

有人说去心理咨询的人就是心里有病,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先答“是的”。为什么答“是的”呢?因为心理疾病是分层次的。

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我们说它是精神障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病。精神病和轻一些的神经症状、再轻一些的一般的心理问题去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有精神病的人往往是生物性的、生理性的病变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脑子已经坏掉了,生理上面已经出现问题了,这是比较严重一点的精神病。

比精神病比较的就是心理障碍,就不是精神障碍了。心理障碍的一个表现往往是社会功能的紊乱和心理功能的紊乱。比如他内心是非常的恐惧、内心很焦虑,那么他对自己的认知不够合理,前边是情感障碍,后边是人格障碍,这些都是神经症,都属于心理障碍。

大家看,先是精神障碍,后是心理障碍,接下来就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病吗?严格意义上它不属于狭窄意义上的病,但它又确确实实是我们心理上的毛病,就像我们患上了“心理感冒”一样。所以如果从心理疾病的三分法来看的话,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都属于病。从这个角度来说,凡是看心理咨询的人,当然都是心理有病的。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对的!

那么,它又不对,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人占少数的,完全健康的人也占少数的。实际上中间这个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人、有一般性心理障碍的人是比较多的,而这些人如果说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有一些心理上的个性需要完善和提高,他可能就会主动地寻求自助或者是求助他人。

比如说他通过学习使自己对这个世界、对自我有更好的一个理解,他通过提升自己对他人的认知来提升与他人的相处和互动,这些人和那些没有认识到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着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可是他们的不同又在于:有的人认识到了自己还有不完善和不足,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不完善和不足。那么认识到的这些人可能就会去看心理医生、去看心理咨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不能说去看心理咨询的人是心理有病的人,而不去看的人就是没病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不去看心理咨询的人或许比去看的人要严重。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人类在精神和自我的探索方面,一直要走向内的一条路就是对自我的了解。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办法。这是人类要走的一条自我探索、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的一条幸福之路。那么从这条路来说,我们一定是分层次的。比如说,我们都是有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人,但是可能低层次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有问题,然后稍高层次的就是知道自己有问题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去面对、假装自己看不到掩耳盗铃的类型,再高一些层次的就是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是愿意勇敢地去面对、去行动的人,他们开始通过学习、通过不断地反思去认识自己、去想办法克服自己人格不完善的地方而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卓越,这个就是第三个境界了。这是人的层次和境界的不同。

那么即便是你踏上了成长之路、踏上了自我完善之路,说明你已经走上了正途了,走上了追求幸福和自我超越的大路了,但是并不证明你是有方法的。这就要到了第四个层次,你找到了方法。你找到了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的路径。这就是我们说的你取得了“经”。其实,我们所说的这“经”那“经”都只是某一个领域里的规律,都是走向某一个领域真实世界的一个路径。,这个就是“经”。《诗经》、《书经》、《易经》、《四书五经》这些都是的。“经”就是我们找到了方法。这就是人类在探索宇宙和自己的和谐生活的过程中找到的方法。所以就是第四个层次,找到方法的人。

那么第五个层次的人,就是不光找到方法,而且还取得成果了。确实因为自己在成长、确实因为自己在探索、确实因为自己去发现而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享受到了自己在不断超越自我而带来的喜悦,这些人就是达到了第五个层次。就是享受其中了。

我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五个层次呢?因为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误解。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没有踏上心灵成长之路的人,他们烦恼可能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呢?第一他看不见,第二他看见了假装看不见,所以他就逃避了人生的烦恼,并不是他已经完全地面对了、完全地接受了、完全地享受了,是因为他没看见。

我们这些看见了的人已经踏上了寻求自我超越和成长的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会经历什么呀?就是你知道了但是做不到你会有烦恼,所以你要解决这个烦恼继续向前去走,路子和方向虽然是对的,但是你还没有到达。所以在路会有因为方法不得当、因为自己心生出来的一些所谓烦恼,这就好像我们肚子疼去吃药去看医生,医生给我们开了一个看肚子疼的药,吃完了之后我肚子更疼了,这叫什么?副作用。医生会告诉你:“你回去吃了这个药以后,有可能会拉稀比以前更厉害,但是不要担心,这是你在病好之前的一个症状。这个症状是正常的。”所以一些不理解的人就会说:“为什么我没有去学习的时候,我没有这么多烦恼的,反倒现在烦恼这么多?”你要搞清楚你这是在走向“康复”、走向完善的反应。

比如我们哪里有伤口,我们的伤口在愈合的时候就会比过去更痒、更痛,那个痒实在是难受,这种难受实际上是使你接下来更好受。因此,我们要知道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会那么舒服,完全舒服的路不一定离我们追求超越自我的那个目标是近的。有时候不舒服却可以使我们达到想要的一个理想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问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没有学心理学之前,没有踏上心灵成长之路之前,我没有那么多的烦恼?现在反而烦恼更多了么?”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而为什么我们看一些去看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病的,对呀,人人都是有问题的,没有一点点烦恼的人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你活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你就会有不同的烦恼。只是每个人的境界高低不同,每个热爱自我的人对烦恼的应对不同而已。

所以我们说,每一个去看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病的,这是对的。同时,我们又需要辩证地看这种观点又是不对的。它的不对就在于你不去看心理咨询并不代表你没有心理问题。也许你不去看你的心理问题更严重,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踏上心灵成长之路。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大家!

声明:本篇文字内容归韦志中所有,严禁其他公众号转载,如有发现,责任必究!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