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对孩子教育我有焦虑症(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有抵触情绪,该怎么办)

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有抵触情绪,该怎么办

我来尝试回答。

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纠偏,就是惩恶扬善,就是要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孟子以为人本善,荀子以为人本恶,孔子以为人一出生,不善也不恶,而是”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认为人从出生就如白纸一般不善不恶,但是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好坏就直接影响人的善恶。

不论是受社会的影响“向恶”,还是“本恶”,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善”。善,就是礼让,就是尊重,就是“孔融让梨”,就是牺牲自己的利息,而以大胸怀装下“天下人”的利益。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几千年的光荣传统。

小孩接受家长的教育,多数是正规的、传统的教育,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教化。小孩没有成长为“社会人”之前,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旦家长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时,他是有抵触情绪的。

二、“子不教,父之过”。不管孩子有没有抵触情绪,父母都应该负起教育的责任。这是道德的约束,也是法律的要求。《未成年人保》《婚姻法》《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的条文,对父母亲的教育责任做了规定。孩子从出生开始,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行为能力。

这次震惊全国的十二岁少年杀母案,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失败酿成的恶果。这种案例,古今中外有之,教训惨痛!就是孩子对家长教育有抵触情绪的“极点反应”。

三、相信绝大多数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都有过抵触情绪。通常表现为“哭”、“闹”、“不吃饭”、“不理家长”、甚至“出走”等,少数孩子从幼小到少年时期,会向家长“吼叫”或者“动手”。但是,过了少年时期,会通过教育,慢慢走向成熟,理解父母和老师。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断奶期”或者“逆反心理期”。归之为孩子成长的正常心里阶段。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我们都要参与和干扰,不能放弃,不能缺位,要保护好孩子,让他们走向正轨。

四、孩子开始有情绪,说明孩子在长大,他在用自己的思想在理解事物,在用自己的眼光在分析世界。尽管他也许错了,但是说明他是一个“在成长的人”,父母长辈应该高兴才对。

五、既然承认孩子的情绪,就要能够“换位思考”。人,生而平等。站在孩子的“低度”、站在孩子的视野上,去看很多事的时候,不是孩子错了,恰恰是我们大人自以为是。所以,请理解孩子,请把孩子当人看,当一个发展中的人看,当一个未成年人看。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

六、当孩子有抵触情绪时,要学会“冷处理”。不要“麦尖对锋芒”,“得理不饶人”,不要“赶尽杀绝”,要为自己和孩子留有余地,留有退路。先把事情放一放,大人、小孩都冷静冷静。

七、凡事三思而后行,但是任何时候,一定要有原则,要有底线。从孩子开始懂事开始,孩子再大的情绪,大人必须守住底线——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不得越红池半步。不能因为孩子的抵触情绪而放弃自己的防线!必须在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情况下,采取“雷霆手段”,纠正孩子的偏差。放纵和溺爱后患无穷,放纵就是失职,溺爱就是犯罪,无数事例与惨痛教训,可以做证。

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有教养、有品德、有才干人,需要付出家人、老师、社会多少人的努力。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我们永远不会放弃。无论什么时候,老师和家长,永远在一起。

不要怕孩子有情绪。情绪是短暂的。我们要的是孩子爱国、爱民、向上、向善的积极和稳定的情感。

情感对了,世界就对了。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原创图文。欢迎评论、转发、点赞和关注)


一辅导孩子写作业就焦虑,家长如何疏导自己情绪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和教学基本是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来安排的,简单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是简单知识的传授阶段;三四年级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五六年级是在扩大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未来七八年级的课程夯实基础。下面我们就分别以这三个时间段的学习过程与家长们商讨一下怎样处理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

我们应从学习方法和习惯入手,无论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以及七八年级的孩子,做家长的应对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做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依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摸索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家长就应对自己的孩子做到课前预习和以问答的帮助孩子解决课文里的疑难问题。这样做了,基本上能解决孩子在第二天上课时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和理解老师所教的新课程内容。当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的身份不是孩子做作业的监督者,而是孩子做作业的欣赏者。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不应对孩子在作业中产生的错误加以训斥和指责。即使是发现错误,也要鼓励孩子继续写下去,待孩子语文和数学等作业写完后,家长应告诉孩子:“你的语文和数学作业里出现了几处错误。”但不能告诉孩子具体错在哪里,应建议孩子对照课本和辅导材料认真仔细的检查自己的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一个自查自纠的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一旦这种方法和习惯养成了,孩子将会在未来的漫长的学习生活中受益终生。

如果是三四年级的孩子,家长就应该对孩子所学的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每天晚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孩子共同的去探讨当日的作业,预习第二天的新课程。在孩子独立完成当日的家庭作业后,家长如发现错误仍以让孩子自查自纠的检查自己的错误所在。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应以建议和探讨式的语气与孩子交流,鼓励和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用指责和伤害的语言去训斥孩子,实际上,家长在指责和训斥孩子的同时,自己的情绪是无比焦虑的。看到孩子的作业写的,情急之下伤害孩子自尊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甚至将孩子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写的作业撕的四分五裂,更严重的是不分轻重的体罚孩子。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对学习和写作业产生一种恐惧和拒绝的心理,甚至采取对抗的形式与家长作对。此时家长的心情就不只是焦虑了,更严重的是对孩子的心理不知所措,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五六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时,如果家长在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加强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优质培养,不去陪伴孩子在家里的学习过程,结果是很严重的。

因此,我们说做家长的不仅要知道什么叫好的学习方法和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你在辅导你的孩子写作业时产生的就不仅仅是焦虑情绪了,而是影响了你孩子的学习和耽误了你孩子的前程。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刻苦而艰难的历程,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顺利的渡过这一刻苦而艰难的历程,就必须加强你自身的修养和学会应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法。无论做家长的你是什么样的文化程度,是什么样的专业人士,都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一门专业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和建议,仅供各位参考,谢谢。

为什么有些大中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焦虑

“为什么有些大中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焦虑?”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正中目前社会现实的靶的。

但是,应该稍作修改。是“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特别是中等省会城市,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很焦虑”。

为什么不包括乡镇呢?

因为乡镇已经跨过了,恢复高考最初十几年,万众闯关毕业、国家安排吃皇粮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教育成本的日益提升,农村看病、升学、结婚生子等的费用,已经难以支撑。

还有一条,就是城市中等阶层的家庭,“学习决定命运”的社会意识早已全面觉醒。

其实,无论城乡、无论阶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很焦虑。只是,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而已。原因很复杂,不是一言所能以蔽之的。

现在我们回到悟空问答的原题上,“为什么有些大中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焦虑呢”?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社会现实所致。

目前,继改革开放四十年周年之际,时代发展更加迅猛,阶层分化日益明显。知识改变未来、知识决定命运,已经形成全民共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所有家长的盲目跟风行动。孩子的学习,成了他们为之奋斗、不惜牺牲一切的终极目的。

其二、望子成龙。

人的对比、跟风观念很强。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985、走出了国门读博、毕业后进入了高层。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能超越,总是感觉低人一等。所以,多数家长做梦都在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努力、再努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这样,一方面自己减轻了孩子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能成为街坊、邻里、亲友的羡慕,甚至自以为受到仰视的资本。从此,无论何时何地,也可以把委屈多年的头,能够高高的抬起。

其三、阶层日益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层分化日益凸显。条件优越的家庭,利用强大的资本基础做后盾,让孩子从小受到超越普通家庭的、更加良好的教育。让孩子走进重点院校,甚至跨越大洋彼岸深造,将来成为一流的人才。

普通家庭,因经济条件等等所限,只有靠孩子自己加倍的努力,和自己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期赶上或超过别人,挤进层次比较高的学校,进而一步步跨入更高的职业阶梯。

双向八车道,长龙处处挤。

在孩子依靠学习,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车好车坏、出现故障、道路结冰、发生问题等等现象十分正常。

但是,作为家长,不顾孩子、盲目的跟风。致使孩子在学习的漫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结果必然引起,众多家长的无奈和焦虑。

亲爱的家长们,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正在发生着及其微妙的变化。学习已经不是孩子走向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关键是从小培养其阳光顽强、积极向上、宽厚大爱的综合素质。

为了孩子,请跟上时代,加强自身学习。思维超前、改变观念,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为什么有些父母一教育子女,稍不顺意就开口大骂呢

  1. 感谢邀答!关于【为什么有些父母一教育孩子,稍不顺意就开口大骂?】这个问题,我认为这种现象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还不只是个别现象,甚至有不少的父母存在着这种“家长作风”,这种“家长作风”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结果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我认为“家长作风”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三。
  • 家族中家风家训的遗传。
  • 父母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素养的匮乏。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急切心理。

下面我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我的观点。

第一、家族中的家风家训的遗传

俗话说得好,“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从此句话中,就能看出家庭教育中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许他(她)们从小一直就是在家长的叫骂声里长大的。认为教育孩子,稍不顺意就大喊大骂是天经地义的,只有那样做才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不然,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教导孩子,绝对比大喊大叫强上好多倍。也许随着孩子“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到来,你越是大喊大骂,孩子越不听话,甚至有的孩子和家长直接就干起仗来。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改变“家长作风”,和孩子好好说话,孩子也会慢慢地变得听话。

第二、父母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素养的匮乏。

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许有的由于学历低,知识水平不高,自己本身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素养都很匮乏。就连自己都觉得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总认为大喊大骂孩子一定会害怕的,只要孩子害怕了,孩子就会听话的,其实不然,奉劝这部分家长一定要改变这种做法,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和好经验,要想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自身。

第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急切心理。

有些孩子的家长,经常拿别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来比,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太远。因此,稍不顺意,就大喊大骂,把自己的孩子骂的是一钱不值,这样以来,不仅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也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结果只会事与愿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最大心愿,教育孩子一定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的方法,“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家长不是这种急切心理,也就不会大喊大骂了,你说是吗?奉劝家长朋友,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帮助孩子找准学习方法,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别人,争取早日成才。

综上所述,以上三点就是我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敬请师友们留言评论!

我感觉要被孩子给逼疯了,怎么办

孩子一般没有错,哪怕身上毛病多。

作为大人要理解,耐心开导道理说。

帮助养成好习惯,小有进步便喜悦。

不能急躁不能乱,孩提时代都经过。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