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暗示

强迫症是种怎样的体验(强迫症是怎么引起来的)

强迫症是怎么引起来的

心理分析:强迫思维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有:怀疑自己行为的正确性,自己明明知道毫无必要但难以摆脱,如出门后怀疑家中的水龙头没关好或门没上锁,虽已检查多次,证实都做好了,但过后仍怀疑;有时表现为脑海中出现一个观念后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个观念,如别人说“好人”,他总是想到“坏蛋”,人家说“神圣”,他想到“肮脏”,有时病人的联想内容是下流和亵渎的,这种难以克制的联想常常令患者痛苦不已;还有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回忆等。
      强迫症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其痛苦在于难以克制意识中出现的某些思想,但是越努力地去克制、排除这些想法,痛苦就越明显。
      有心理学家提出了“观音灸鬼平衡体系”的理论,即当患者出现强迫思维时,不要去抵抗、克制,强迫自己不去想,而是顺其自然,强迫思维出现了就出现了,不管它,由它去。
      假如患者做到了这一步,不久自己就会惊奇地发现,强迫思维消失了,至少不那么痛苦了。当然,顺应自然需要患者反复领悟、练习才能掌握,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一般说来,患者要连续4~8周,每周1次去医生那里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并且还要按规定完成医生布置的作业。在强迫症中,很多人举的例子都是强迫性洗手,给人造成的假象仿佛强迫症中一定有洗手这一项,其实不是的。
      有一种潜在的强迫症,如强迫性思维就很常见。它在刨根问底的人中很多见。这种人老是问一些无聊或者一些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如“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人为什么会从一个受精长成一个成人”,在如:“什么叫成功,成功是不是有一个公式”然后就反反复复的想,做功课时想,工作时想,睡觉前也想,他与那种有探索精神的人不一样,有探索研究的人有时候会放弃这种想法,甚至转移到其他的研究方面,而强迫性思维的人不是这样,如果他们停止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就仿佛生活的秩序被打乱,会明显的感到不安。
      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什么问题也不愿想,什么事也懒的做,而这种问题在常人看来,似乎根本没必要关心,或者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
      患者想的奇怪的问题,会长久的存在,久而久之,那种想法更是挥之不去,病人感到很痛苦又无助。另外具有强迫症思维的人口才都特别好,因为他对某件事关注的过于厉害,所以也确实对这个问题有研究,但你能发现他有明显的偏执,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而且有时显得志向很大,这时候我们都要小心,而患有该症状的人却本人无发觉,还以为自己是在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由于强迫症很容易同神经衰弱混淆,及打着“为真理而奋斗”的幌子,所以不易察觉,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及时的自醒,如果有,赶快找心理医生,以免耽误前程。
      心理指导:首先,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其次,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第三,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第四,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
      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第五,家人、朋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桥枉过正,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第六,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强迫症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强迫症是什么,它真的是病吗

在最新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它属于“强迫及相关障碍”这一大类疾病,这一大类中还有“囤积障碍(酷爱囤积)”、“拔毛癖(反复拔自己的毛发)”、“躯体变形障碍(总是夸大自己身体上别人注意不到的外貌瑕疵)”等。

一个人被诊断为强迫症,需要至少满足以下3个条件:

(1)反复出现的想法或行为;
(2)反复出现想要停止这些想法或行为的;
(3)因为前两者给自己带来了极度的痛苦或实际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

他们或者存在一些强迫性的想法,比如,站在马路上就忍不住想像自己被车,总是觉得有污染、很脏——这些想法不是他们自愿的,而是侵入性的,不需要的,同时,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焦虑和痛苦;或者存在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

还有很多患者的强迫性想法和强迫性行为会一起出现,比如存在左右必须要对称的强迫想法,所以睡觉时要左右左右翻转一定次数(比如6次),开门也要左手右手互换开6次。

通常,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即便他们主观上想要停止这些想法和行为,也仍然是无济于事的。

根据诊断标准,这种强迫思维和行为会耗费患者大量的时间(每天1小时以上),并带来极大痛苦和实际的生活影响。他们可能会因为需要开关到一定次数,导致自己总是上班迟到,或者无法在家以外的任何地方上厕所(比如,总觉得其他地方都很脏)等等。

如果题主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困扰,可以到医院的精神科就诊,切勿自行对号入座。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医生”——心理社区,康复指导,为你的心灵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