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常识

焦虑症发病时(焦虑症急性发作表现)

焦虑症急性发作表现

焦虑症是指不明原因的突然惊慌、恐惧、精神紧张、坐卧不安、濒死感、窒息感、失去自我控制感、不真实感,或大祸临头感,发作时多伴有的症状心慌、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失眠、胸前感或不适感,喉部堵塞或透不过气的感觉、头昏、头晕,或大气候平衡感,手脚麻木或肢体异常感,阵发性发热或发冷的感觉,出汗晕厥、颤抖或晃动。

焦虑抑郁发作时会有快疯的感觉吗

首先,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前者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亚型,而后者则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亚型。其次,疯可能更多的是指精神症那种症状,当前你需要考虑的是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诊断,因为焦虑症和抑郁症有着不同的治疗原则,确诊了之后,才能更好地选择正确的治疗原则,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精神治疗和康复。患上焦虑症会因内心烦躁从而表现出抓狂、浮躁的表现,这些都被定义为发疯。

焦虑症为何会在晚上表现的比较严重

作者/赖仲达

事实上,关于焦虑症,我觉得网上大部分人的治疗和总结其实都不规范,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我必须要说明一下,心理学是一门规范的学科,如果不规范,是没有办法对所有人都产生效果的。

心理学有许多许多的流派,目前成为共识的主要是普通心理学,即普心。普通心理学主要是以行为主义、认知神经科学、人本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格式塔理论、以及少数的结构主义、机能主义组成的心理学共识学科。

好了,闲话不多说,接下来上干货。

(如果觉得有用希望给个关注哈)

首先,我们知道,在心理学领域,流派众多。但是,目前能够非常准确的描述人类心理的理论,还是要以认知心理学为主。我的角度就是从认知心理学出发的。这门学科讲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

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

关键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手段非常好玩——

把人,假设为一台电脑,一切心理活动和认知行为,都是电脑的

输入——

输出——

简单来说,把人类的思维假设为逻辑运算行为。这个理论我们称之为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通过这种模式进行研究后,科学家得出了大量的结论以及治疗方法,目前与事实符合的相当好。这个理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患者心理想什么、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问题究竟在哪,都给挖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归因。

我最开始研究焦虑症,实际上是从抽动症开始出发的。因为我发现——

抽动症和焦虑症拥有一模一样的信息加工过程

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别急,听我慢慢讲完。

事实上,无论是抽动症还是焦虑症,经过我对大量数据的的总结,最终得出一条规律——它们有一套共同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大家可以试着比对一下:

  • 一、当我们环视四周后,周围有一个物体(或者某客体)和我们记忆当中的某东西重合了,而这个记忆存在有恐惧时,你就会对这个东西感到莫名的恐惧。
  • 二、如果这个物体(或某客体)的一些属性与恐惧记忆属性相同,你就会开始猜想甚至觉得——恐惧会再次发生。
  • 三、进而,你把一件可能完全没有害的东西,看做有害。这事实上是——你放大了恐惧
  • 事实上,在大部分焦虑案例中,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逻辑过程,患者把恐惧放大了。甚至没有恐惧,患者也要寻找恐惧,以至于达到了焦虑症的症状。

所以,事实上,放大恐惧是焦虑症的发病信息加工机制。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你长期或者多次处于危险之中,时间一长,你就觉得到处都有危险,有了危险就要想到最坏的可能性等等。

所以,我认为,治疗手段应该从这个角度下手。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在晚上发病呢?我认为,是因为晚上处于黑夜中,多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许多人会自动的把晚上的“黑”属性与“可能发生的伤害”挂钩,从而产生焦虑症发作。

焦虑症会突然发作吗

感谢邀请!焦虑症当然可能突然发作,专业内将这称为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包括惊恐发作,也就是题主说的焦虑的急性发作。发作时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心悸、冒汗,可能伴随濒死感的一种特殊体验。除此还可能存在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因为不适感明显,患者发作一次后往往便产生恐惧,害怕再次发作。

惊恐障碍出现在急诊室时情况比较多见,大多数被误诊为心脏疾病,由于其发作时活动明显受限,所以,还有一部分人群被诊断成“心力衰竭”或者“急性心梗”。而检查心电图、彩超等并无明显发现。还有一些人,由于需要接受更大的医疗检查,待好转后继续回家“疗养”,殊不知一直被当做心脏的器质性疾病竟与心理因素有关。

日常中,我们如何认识并区分是心脏疾病还是焦虑的急性发作?

其实,这种理论说起来容易,一旦发生的话,即使是专业医生,在没有工具可借鉴时恐怕也难以下结论,不过理论还是有必要和大家普及一下的:

一,看既往疾病:如果一个人既往没有心脏疾病,而此次突然出现了胸痛、心慌症状,尤其在没有劳累、激动等诱因的前提下出现上述表现,考虑惊恐障碍可能性。

二,看病前性格:焦虑症的病人通常病前性格敏感,受暗示性强,自我为中心。这里解释一下如何理解受暗示性强,比如:你告诉对方,感觉你脸色不好。受暗示强的人很可能就此结下心结,总是怀疑自己有病,必须做个检查才放心。

三,看诱因:心脏疾病通常由于劳累诱发,心理疾病通常由于不顺心的事情诱发。虽然急性心梗也怕生气,但结合之前我说的。如果既往没有心脏疾病,便可以初步断定。

四,相关检查:心脏疾病,作为器质性疾病,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或者心肌酶检查,一定会发现相应异常的。而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缓解也快(几秒钟或者1-2分钟),发作后检查并不能发现异常。

惊恐障碍的病因广泛,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治疗上,首先注重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学会放松训练,同时学会改变自我对疾病的认知。药物选择上,通常苯二氮䓬类(如阿普唑仑,等)效果立竿见影,但由于长期应用易成瘾,所以,通常临床上选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来长期维持治疗。

上面我讲述了急性焦虑发作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当然,有急性就会有慢性,也就是焦虑症的普通发作。最常见的是广泛性焦虑,是个体对于自身或者外界事物的过分担心,我准备在后面章节继续为大家科普。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