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抑郁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由于孤僻的性格以及种种环境导致了极端恐惧或失望,使人变得抑郁,它影响了人的心理,但是他是不会导致生理疾病的,所以不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生活中,要慢慢学会乐观,多与他人交往。
母亲既往患抑郁症,睡不着,后来好了,去年又睡不着了……信息有一些乱,精神科医生帮你分析一下。是抑郁症,还是失眠症?因为信息量比较少,不好分析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抑郁症,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睡眠节律改变,也可以说失眠,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去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有一个全国性的研究报告——“抑郁障碍临床特征调查报告”。是全国12家精神专科医院和13家综合性医院共同参与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抑郁症患者伴发失眠的几率是64.6%,排在躯体化症状首位,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难以用焦虑描述的躯体症状46.9%以及体重减轻38.5%。所以如果你母亲的抑郁症状已经完全得到控制,或者抑郁症状已经完全消失,那可能是失眠症的问题。反之,如果她的情绪还存在低落表现,或是残留明显的焦虑,可能就是抑郁症状没有缓解,或者说抑郁症没完全好,从而导致的失眠问题。两者虽然听起来有些相近,但是治疗的方法却截然不同。所以,必须要确定失眠的原因。或者确定你母亲目前的心境状态,是否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然后再确定治疗的方案。如何缓解失眠?虽然我们说精神科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的复合治疗模式,但是对于不同原因的失眠,我们还是应该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抑郁引起的失眠 需要抗抑郁药物控制抑郁症状的同时适当选择一种辅助睡眠的药物,或者干脆选择一种镇静作用比较强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比如米氮平。比如焦虑引起的失眠 一般推荐选择一种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阿普唑仑。具有镇静作用的同时也有很强的抗焦虑作用。比如单纯的失眠症 同样可以选择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果尤其担心药物依赖性问题,也可以选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或者酒石酸唑吡坦,引导睡眠很快,没有依赖性,但同时也不具备抗焦虑作用。当然同时也需要开展认知行为治疗(CBT)为主的心理治疗,这里如果是单纯的失眠症,选择睡眠障碍相关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原理相近,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进而改变患者的情绪,改变患者的行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手大不易,点波关注,如果还有疑问可以随时私信留言,我会一一回复的。
可能很多人在看到这个问题时会感到“不可思议”,孩子病了就是病了,为什么还要说孩子是装的呢?但是精神科医生告诉你,这种情况在精神科临床上屡见不鲜。我曾见过一位父亲,对重度抑郁并饱受嘲讽幻听的女儿说“别装了,有那演的时间还不如背一会单词”;也曾见过一位母亲对想要离家寻思的抑郁症孩子说“要走也行,把垃圾带下去”;还在夜班时见到过一位母亲带着满身自残伤痕的孩子来门诊,目的是让医生证明这孩子没病,就是作。。。青少年抑郁如果不及时处理,症状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它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孩子的现在,也可能是他的将来。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教你识别还是到底是不是“装”得的儿童和青少年尚不具备充分描述自身情绪及感受的语能力,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抑郁心情,表现为厌烦孤僻甚至愤怒。青少年抑郁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1)情绪症状:感到心情压抑、不愉快。不活跃,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部分患儿表现为反复的脾气爆发,易烦躁、易激惹,情绪爆发之间的心境呈持续性消极状态。(2)思维症状: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现为发呆或走神。困难,不能完成相关任务/作业。但自卑和自责、自罪并不多见。(3)意志行为:行为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幼儿园/上学。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严重的可出现言语暴力和/或冲动行为(例如,以肢体攻击他人或财物)。(4)躯体症状:可能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如头昏、头痛、疲乏、气促、胸闷、胸痛等),很多家长带孩子检查得知并无实质性的病变会更加坚定孩子的抑郁是装出来的想法。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或入睡困难。也有少数患儿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孩子真的病了,家长该怎么办?第一步当然是带孩子来专业的精神心理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坚持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心理治疗适合不同严重程度的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有助于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最终改善抑郁症状,降低率,减少功能损害。药物治疗:目前氟西汀作为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首选药物。此外,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也是国外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一线用药,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目前18岁以下社区人群青少年儿童的抑郁积累发病率可达20%之多,也就是平均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孩子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孩子是不是真的病了,应该由医生来判断,而不是家长的主观臆断。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抑郁的症状时,请您及时带孩子来医院才是最明确的选择。
抑郁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别人的劝解,想通了心情好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工作学习做家务交流都不会有障碍,问题是她不能再受类似事情的刺激,一旦受到刺激必犯无疑。比如说一个女人因为老公出轨抑郁了,以后恢复正常,如果老公改邪归正永不再犯,她基本不会再犯,如果老公还是拈花惹草,像网络暧昧聊天或者再次出轨,她不但会犯并且会更严重。柳柳就是这样的情况,老公出轨和小三一块旅游时出了车祸,俩人都挂了彩,医院通知她过去才知道情况,当时是又气又心疼,问题是她不善表达,有啥事都闷心里,对于老公的出轨她没说什么,就是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别人都觉得过去了,谁知她一口气闷心里抑郁了,等她妈妈发觉的时候,已经很严重和精神病差不多,在平房顶上一坐就是一天,没人喊她下来她就不知道下来,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傻愣愣的发呆。刚开始婆家人还好言相劝,老公赔礼道歉发誓不会再和小三来往,可她心里始终无法释怀,以后看她还是那样,老公说要挣钱没法照顾她,直接送回了娘家,回来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平房顶,她妈妈就陪她坐着,怕她想不开有个好歹。父母心疼女儿带着到处吃药看病慢慢有了好转,看上去神情没那么呆滞了,老公来接走了,回去不到三个月又送回来,原来老公和小三没有断,这次更严重,还是喜欢坐平房顶,可她隔一会往下边扔一个砖头,她妈妈哭着劝她,已经听不进去了,她的头脑把自己封闭了。最后离婚了,父母尽力给她看病治疗,带着出去旅游,什么事都顺着她,大约一年时间,看上去好很多,父母托熟人给她介绍了个工作,也不求她挣钱换个环境权当散心,现在三年过去了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彻底走出来了。所以抑郁症患者首先要脱离让你抑郁的人和事,才有可能恢复正常,如果不能脱离只会越来越重,得了抑郁症的患者家人一定要重视,别拖时间长得了精神病,后悔也晚了。
您描述的表现可能不够药物副作用的鉴别标准,我建议继续观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通常服用的抗抑郁剂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仅供参考。临床确诊抑郁症后医生会建议病人服用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而临床上抗抑郁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所以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也有差别,对于广大患者来说,除了关心抑郁症的病情,另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抗抑郁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尤其是很多人在看完药品说明书后会增加思想负担,担心自己原有疾病没有治好,又添新病,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这也是我们临床上经常需要和家属或者病人沟通的内容。现在市面上比较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可分为,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5-HT拮抗/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DA与NE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5-HT再摄取增强剂、5-HT部分激动剂、褪黑激素能受体激动剂和5-HT2c受体拮抗剂等。看到上面的名称我想多数人会感觉头晕眼花,从名称我们能够看出这些药物都是作用在神经受体上的,我们出现情感障碍,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神经递质的紊乱,通过这些神经受体的调节药物,能够使我们的异常情绪得以缓解,达到治疗目的。三环、四环抗抑郁剂以及单胺氧化酶抑郁剂引起副反应相对较多几乎不再临床上使用了,我们现在最常见的要数这三类抗抑郁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在我们临床上也常叫(五朵),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虽然这五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不同,但是症状表现方面基本相似,耐受性和差别与服药剂量和时间的不同有关,高剂量也就意味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很多患者开始服药会有不适感,尤其对服药较为敏感的人群,但这样的表现常呈一过性,随着治疗的延续,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得到缓解。患者一般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常出现在用药早期,我们建议患者在饭后服用,减少不适感,服药一段时间后胃肠道不适可逐渐适应。性功能障碍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早泄、延迟或不能。女性可表型为性缺乏或延迟,性快乐缺失。在抑郁症状严重时常伴性功能障碍,一般不引起关注,而当抑郁症状缓解时,性功能障碍扔可能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更换对性功能影响少的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安非他酮等。选择性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眩晕、嗜睡和失眠等。在应用文拉法辛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持续升高,如果上升幅度较轻微,可密切观察,如果上升幅度较大,可更换抗抑郁药或者联合一种降压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的代表药物是米氮平,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和口干,嗜睡的表现在米氮平低剂量使用时明显,而在高剂量是反而减轻,这与米氮平的作用机制有关,低剂量时对H1受体作用已经显现,对NE增加尚不明显,而在高剂量时抗H1受体效应未增加,但对NE激活作用增强,嗜睡现象也随之减轻。以上介绍的抗抑郁药物并非成瘾性药物,但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突然停止使用抗抑郁药物,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列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疲乏、嗜睡、感冒样症状或焦虑、易激惹等,这样的表现和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常在中断治疗的1~3天内发生。抗抑郁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要数,5-HT综合征,其主要发生在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或者其他5-HT增强作用的药物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相互作用所致,并且与患者的身体特异性体质有关,主要表现腹痛、腹泻、出汗、发热、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谵妄、肌阵挛、易怒、严重者可有恶性高热、心源性休克等。但是5羟色胺综合征有一定的自限性,症状轻的患者在药物停用后症状很快消失,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应给予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5-HT拮抗剂赛庚啶、肌肉松弛剂硝苯呋海因和西泮,以及二甲麦角碱或等。虽然听起来抗抑郁药物比较吓人,但是相对于药物副反应,抑郁障碍带给患者的痛苦更加严重,药物的副作用在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后就能得到缓解,而我们严重的抑郁障碍,还是规律服药,系统治疗才能得到康复,希望大家客观看待药物的副作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