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意见建议: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 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1)网瘾主要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 (2)如:①认清网络本质,即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②认清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③提高自我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力。④自觉请求家长、老师、朋友的监督。⑤培养开朗的性格和广泛高雅的情趣。 |
人无法抵挡一种短期内可解决深刻心理需求,长期而言却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称为“上瘾”。上瘾会让一个人丧失了继续还是停止相关行为的自由选择能力(失控),并给人带来不良后果。影响工作、损害社会关系,造成犯罪活动或法律问题,卷入危险局面、人身伤害、经济损失、情绪创伤。生活中、爱情、性、购物、上网、锻炼和工作都会上瘾,以及酒精、尼古丁、毒品和其他药物都会上瘾。判断一个人是否上瘾,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世卫组织在今年5月份,经过讨论,拟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但这个方案要在2022年才正式实施。所以网络成瘾将来可能要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来治疗。另外有成瘾专家认为:成瘾更多的是一种大脑障碍,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谢谢邀请。说句实在话,网瘾确实是心理问题,但有生理学机制存在。关于网络成瘾,目前科学家的解释是,心理上的奖励机制,主要是由多巴胺进行指导的一个奖励机制。可是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指出:少年儿童的网络成瘾,必须要父母和孩子一块治疗。如果把少年儿童的非极度网络成瘾看做心理疾病,那么对应过来,家长也有极大概率,患有心理疾病,需要一同进行治疗。讲的清楚一点,网瘾是个家庭病。认知神经科学认为,成瘾的原因是因为多巴胺在主导大脑产生一个奖励作用,它让患者认为,重复某种行为可能获得(或者说希望获得)奖励。患者为了获得奖励,重复进行某种行为的参与,这就是学术上普遍认为的成瘾机制。这种机制导致成瘾,那么,问题来了。关键问题就是,孩子,为什么那么希望获得奖励?为什么希望获得奖励?肯定存在一段非常强大的价值缺失经历,如没有得到足够关心、如家庭产生变故,孩子恐惧、如突发事件等等。孩子需要靠奖励或者排位赛,获得自信力。那么是什么让他失去了自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在获得爱与归属感后,进而会产生尊重需要。如果连最基础的爱与归属感都没能得到,孩子就会加强尊重需要,甚至过早想自我实现。青年创业者为什么那么多就是这样。治疗网瘾,先治父母。
孩子网瘾大,最重要原因是父母引导不利。无意识引诱。孩子在蒙昧混沌之时,父母觉得他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在人之初时,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兴趣,都在无意识中感知,其速度与强度远超成人。父母在这时,只要他不哭不闹,便自顾自的手机不离手,有时是学习,有时娱乐,熟不知一边的孩子正在看着。成人父母对网络的痴迷都很深,达到了机不可失的地步,他们的生活己摄入孩子的眼里,他们手里的手机成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东西。更有甚者,一边引逗孩子,一边给他拍照,录视频,孩子想不看都不行。这一切无意识行为,都在引诱孩子接近网络。无意识引导。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孩子己不仅仅是父母的孩子。亲人们时不时地会用手机打,视频,以远水解近渴。视频时还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参与互动,他互动起积极、越鲜活,大人们越高兴,还夸赞不己。熟不知,手机上熟悉的面孔,熟悉声音,互动时手机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已深深地印入脑海。亲人们也以此为乐,这种互动己成为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时间越来越长,频率也越来越繁。有时孩子过手机,作一些笨拙动作,如按键,学打,大人们不但不禁止,还报以欢笑,认为孩子聪明,这也客观上刺激孩子对网络进一步深入。更有甚者,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工具,只要他不哭不闹,干什么都行。正是这一切在把懵懂的孩子拉进网络。孩子自律性差。孩子因为自律性差,所以才叫孩子。网络所带来的虚幻对人们产生极强的诱惑,成人尚难自拔,何况一个孩子呢?如果引导管理不善,他一网情深,越来越痴迷。综述。孩子痴迷网络,首先是父母亲人无意识引诱、引入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次才是孩子自律性差的结果,因为接受新事物是孩的天性,对事物的痴迷是正常的。孩子痴迷网络,是大人自酿自饮的一杯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