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特征是:消极,悲观,觉得自己失败,抑郁者会减少与人的交际,觉得自己只会孤独的度过余生,似乎无法享受任何事情,并且常常苛责自己。
所以当抑郁者有这样的表现时,家人应该给予理解和接纳,认识到这是抑郁症特有的症状。避免急于用劝说的语言改变抑郁者,因为抑郁者整颗大脑,都泡在抑郁的汁液里,很难三言两语就恢复,家人要稳住自身情绪,避免恼怒。更不应给予训斥或责备,认为抑郁者矫情。
抑郁者常会呈现出“寻求再保证”的特点,不断的向至亲好友发出表现出“我很差劲”“我不值得被人爱”的信息时,回应者因始终维持真诚一致的态度。不能用敷衍或所谓“善意的谎言”对待,否则抑郁者很容易又去深究这些“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话语。
当患者觉得自己永远也好不起来时,可以告诉她(他),“这只是抑郁症状给的一个假象,并不是真的,我要相信:只要继续生活下去,坚持正确的服药和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的”。
己经在服药的患者,要按医嘱坚持服药或调整用药,千万不要自行随意停药,以免增加更多的复发风险,和治疗的难度。
最后最重要的是:引导抑郁者接受专业人员的导。
确实太敏感想太多了,有可能还自卑……管他们那么多干啥,你管别人有没有问题呢,你自己没问题做的对就完事了,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他们,有必要过度隐忍吗?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等着做呢
这是我引用的别人的一个案例:这算不得一次正式的咨询,因为受朋友所托,我只能从短短2个小时的交谈中给她一点启示,同时做出一个初步判断,这孩子是否是重度抑郁。
我不能给这孩子治疗出于以下几个考虑:第一是治疗关系,这是朋友的侄女,我在治疗过程中会有所顾虑;第二是不具备治疗的时间,她从内地过来,不可能一直留在深圳进行治疗,而远程治疗的效果也不会太好;第三,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家长的问题,要配合家庭治疗,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我只能当做一个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长辈与她谈谈她愿意与我交流的东西,稍稍窥探到她内心的风景,解读这些风景,赋予她意义,引领她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给予她力量战胜内心的自卑、怯懦、挫败感。
第一眼看到小雨,她低着头,戴着耳机,不愿与我有目光交流,沉默,脸色有点苍白,拘谨,稍稍有点紧张。我微笑着看着她,这是一个非常秀气的小女孩,说不上漂亮,但那种单薄感以及忧郁的神情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顿生怜惜。我想我在这一刻已经与她建立了一种心理链接。内心涌动的爱,可能已经在慢慢传递给她。我轻轻地向她打了个招呼,她怯生生地叫了声“阿姨好!”这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这又增添了对她的好感。(作为专业咨询师,要尽量保持中立,而不应该过多关注自己的喜好。但在这里,对于来访者的这种喜欢欣赏,本身也是一种工具,也有治疗作用。因为你看到了她内在的美好,这是给予她强大的力量,去认可自己)。“你叫什么名字?”她低声说“思雨”,为了拉近与她的距离,我问她有没有小名,我看到了她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不经意的划过,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没有”,“大人了,还是叫大名好了。”我打消了她的尴尬,聊天就从她的名字开始了。一个雨天出生的孩子,注定有点忧郁气质的。
在见她以前,朋友已经给我介绍了她的情况,内地一所重点中学尖子班的初三学生,因为抑郁症现在住院治疗,并且同时服用抗抑郁药物。
正式的交谈是从她的学习开始的。她告诉我她所在的班级大约有70多人,成绩在班级只能算中等水平,这与小学时的优秀是有落差的。每周一考,每考必排名并张榜公布,班级排名、年级排名,低于平均分的将会用醒目的红色标注,同时会约谈学生和家长。我所了解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在这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我的内心是愤怒的,难道人生只有考试这一条路可以走吗?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却只看到了这一条路,而对于不适合走这条路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条绝路。我能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残酷竞争所带给这孩子的压力,她真的好努力,但总是学不好,而她自己认为还不够努力,你让一个花季少女从周一学到周日,每天早上5:30起床,晚上11点睡觉,白天除了吃饭时间全部都是上课、作业,人不是机器,这样的玩法,效率会高吗?效果会好吗?当孩子说到自己的成绩落到平均分以下时,她的眼睛红红的,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告诉她,你已经很棒了,很努力了。让一个大人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这么长的时间,估计也吃不消的。我们不跟别人比好吗?我们就跟自己比,我每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欣喜。她说:“道理我也懂,可还是很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尤其在成绩落后的情况下,更加觉得自卑。”我试着让她从另一角度想想,假如你关注的某一个同学也是成绩落后,你会很在意吗?她说“不会”。“那就对了,每个人关注的都是自己,别人是不会太关注,既然别人实际上并不关注你的成绩,那你还需要那么在意别人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吗?”
在谈到与父母的关系时,她非常讨厌妈妈总在她耳边的喋喋不休,而爸爸一般不发火,但一旦发火就很厉害,让人受不了。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妈妈在学习上的安排,她又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对于她自己,想要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但又有一种无力感,内心充满了与矛盾。我给她的建议是,首先,妈妈是爱你的,只是方法不对。通过你这次生病,妈妈内心一定有很大的触动,她一定会有所改变,用更适合的来对待你。其次,在学习安排上,可以尝试给自己制订计划,细分到每周每天,计划的可执行性可以与妈妈共同探讨,也可以请老师帮忙(不过请老师帮忙被她否了,老师只关注成绩)。每天每周检测自己的计划的完成情况。学会独自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从小事做起,每做好一件事给自己一个赞。对于父母,我想告诉他们,首先,要将自己的心态放平,不要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对于成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据中央教科院的调查,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没有一个成为一流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或艺术家,而这些行业领袖现在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们所受的学校教育并非正相关。教育的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业压力导致了巨大的升学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社会,也来自于学校。如果家长再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根本没有喘息的空间,这不仅学不好知识,甚至会引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给予支持,给她犯错的机会,在可控的范围内,把自交给孩子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她的主观能动性。孩子需要你时,你就在身边;她不需要你时,你远在天边。第二,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珍贵礼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接受这种差异,不要太着急,小心培育,她一定会给你惊喜。第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有爱的流动,才能建立好关系,关系处好了,亲子之间的沟通才会顺畅。现在孩子有什么心事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本身父母应给予的支持关怀她得不到,她将会多么孤单、多么无助啊。
孩子出院后,后续还需关注的是,休学在家,如何合理安排在家的生活?接下来的转学,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顺利从休息状态恢复的繁重的学习状态?住院期间,同伴们尤其重度抑郁症患者甚至精神患者对其的影响,会否对她造成心理创伤?回到学校,自己能否接纳这段经历,如果被同学知道后,如何面对别人对这个事件的不正确的看法?这可能都是这个孩子将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无论怎样,都希望在父母的关爱下,孩子能够勇敢面对,重拾内心的阳光。祝福!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和邀请!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朋友,她最终走出来了,分享一下她是如何走出来的。首先我们自己是正面积极阳光的人,之前自己或多或少也存在有一些心理问题或卡点,但最终我们都走出来了,患者朋友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改变,把我们如何改变的故事分享给她,让她自己疗愈自己,而不是我们当作医生去给她看病,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强调造成我们的心理压力大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而是身边人造成的,而身边的人也是受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代代相传,大家都是受害者,我们要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我们要感恩身边的亲人朋友,用爱和感恩来化解所有烦恼,其实表面上看是患者的问题,其实深层处是环境的问题,就好比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问题,如果我们单纯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忽略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往往是无解的。
好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需要的我也可以提供无偿的咨询和帮助。谢谢您的邀请!
重度抑郁症应该是很难相处的,他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或许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已经差到极点了!可以说,那种自毁的会频率很高,当然,可能也会出现其它的问题!
当然,这个陪同人很重要。需要有耐心去引导、需要有花样去挑逗、需要心摸着心去感受、需要带着笑容去守候……针对(她)他的患病原因,去有心、用心让他(她)回到原位,找到新的乐趣!
切忌,,,莫要在原位提起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