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行为和思维的学科。它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语言和行为等方面,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你好,师大教科文为你解答。
广州中医药大学邱鸿钟教授写过一本书,叫《性心理学》(Sex Psychology,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2008年。《性科学百科全书》也涉及了一些性心理学的东西。
除了专著之外,要了解性心理学也可以看一些论文,例如《性心理研究的发展与现状》《本土化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西医性心理学的比较研究》《论性心理学在咨询工作中的应用》。
另外,霭理士的那本《性心理学》虽然年代比较早,但也有一些借鉴意义。如果怕自己被当中已经过时的思想影响,可以看一下一些现代心理学家对霭理士思想的解毒或者修正。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心理学家是受传统的思维影响的,传统的思维体现在心理学史中,研究心理学史有助于探索出适合于人思维的心理学发展道路。他们认为,科学心理学虽受专家青睐,但在一般心理学工作者中仍不被广为接受,甚至在校读书的心理学本科生对心理学杂志上的科研文章也不屑一顾,这往往并不是文章本身的问题,而是科学心理学与人的思维不太吻合。
中西思维大体有以下不同特点:
(1)西方人以自然为关注的焦点,体现了一种求外型的思维,而人以人伦为关注的焦点,体现了一种内求的思维,传统心理学缺少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分析。
(2)在思考模式上,传统思维重视整体综合,而西方则重视分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思维使他们能习惯于把主客、身心作分别观,而天人合一则是古代心理学所追求的境界,这是一种综合观。
(3)在思想方法上,人重视直觉感悟,西方则重视逻辑分析。直觉思维带有主观性、自发性、整体性、直接性和模糊性,而逻辑思维则讲究思维的客观性、严密性、思辨性和确切性。因此传统心理学习惯于用箴言的形式直取事物的本质,忽视对事物的概念的把握和思想建构的条理系统,因而论著文字十分简约,而西方思想家的论著则强调思辨与逻辑论证,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
(4)在致思目的上,西方人从求知、爱智出发,人从经世致用出发;西方人探讨心理的奥秘是为了求知,注重“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人一开始就重视社会人伦,重视世俗价值,注重用途、功能,他们的兴趣不在于解释自然,而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去探讨心理的本质,而是去告诫人们应该怎样做。他们进一步分析到,实验心理学是西的重逻辑、重精确、重量化思维的直接结果,所以在西方学术界容易得到认同,而移入后,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体现在:
(1)心理现象的外化与内化的紧张:科学心理学需要把内在的心理现象当做一个客观的观察对象,像对待物理对象那样分析其结构,而人习惯于将内部的心理活动与人的需要、、情感及善恶相联系,以直觉体验而非观察的把握人的心理,习惯于关注某一心理活动的意义,若没有看到主观意义,就没兴趣研究。
(2)心理活动分析与综合的紧张: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常常是分析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首要的任务是确立清楚无误的心理元素,然后再探讨元素之间的联系规律。而事实上只有元素的分析最适合于实验操作的研究,而元素之间的联结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常常为实验研究所不及,这种烦琐、艰苦的元素分析在传统的思维看来十分陌生、可怕,而且毫无意义。人缺少分析元素的耐心,愿意以直觉把握整体意义,从宏观上论述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3)抽象与具体的紧张:实证研究需要一种抽象能力,要求超越具体的感性物,探讨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思辨与逻辑分析,这与人的思维也是格格不入的。人习惯于从具体问题出发思考心理现象,就某一行为或某一观念的对错、善恶及对行为的影响来探讨心理活动,不愿思考心理活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4)求知与实用的紧张:实验心理学是基础研究,涉及的大都是心理学基本机制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实用目的有一定的距离,只是满足人类对知识、对事物的好奇心。而人对心理学往往有一种急功近利的要求,要么能立即解释与个人有关的心理问题,要么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基础研究易受到排斥。由于实验心理学所体现的西方思维与传统思维的紧张,我们便不能不思考心理学在的出路,走实证分析的研究道路并不适合的国情,只能使心理学走入象牙之塔。鉴于传统思维存在着惯性及受西方影响也是发展变动的实际情况,我们便应该将中西思维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创建有特色的心理学体系。实证研究在西方已经暴露出危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人与环境与他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把人同社会分开,把人的心理分成一个个元素,人就不存在了。为避免此种结局,传统思维是大有裨益的。在传统思维中,自然、社会与人始终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一思维对于把握人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心理学问题,是分析实证式的思维所不可取代的。实验室的解释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对自身心理现象了解的需要,人们需要对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作进一步的解释,若一味追求量的精确,只能把人当成机器来研究,最终使心理学走上死胡同,而传统的模糊性思维则有助于心理学走出困境。
逻辑推理的程式化、逻辑运作过程的循序渐进,妨碍了想象的驰骋以及思维的飞跃。在理论更加抽象、与经验联系更远的今天,新问题、新假设的提出仅靠逻辑是不行的,而的直觉性思维正有助于问题的提出。在直觉思维中,人的潜意识往往被调动起来,新的联系易于形成。在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需要有好的问题和新颖的假设提出。逻辑和直觉两种思维应该是互补的,在建立心理学体系过程中,既要尽量吸收西方逻辑思辨方法的长处,也要发挥人敏锐的直觉思维的优势。两种思维的交融,将是心理学未来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能承认中西文化的不同思维,就没必要硬是改变自己而去顺应西方,而应同化西方的思维,使之顺应自己,这样才能使心理学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葛鲁嘉、高荣(1997)提出,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传统是建立在物理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基础之上的。物理主义的世界观把科学探索的世界看做是由物理事实所构成的,世界相对于人而言是异己的世界,但人可以通过外观和外求来认识和把握世界。这种科学传统也波及到了西方现代心理学之中。西方主流心理学把人等同于其他的自然物,把人的心理等同于物理,并通过外观和外求来认识和把握人的心理。古代以来的文化传统则与此不同。
这一传统并非把世界看做对人来说是异己的世界,而是看做与人的心灵内在相通的和一体化的。那么,人就无需通过外观和外求来认识和把握世界,而是通过内观和内求来体认和呈显世界的根本。这强调了人的心灵的自觉或觉悟的性质和活动。这种文化传统也体现在本土的心理学中。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不是通过外观和外求来认识和把握人的心理,而是强调心灵的内观和内求,从而通过心灵的自觉和内在的超越来引导个体的心灵活动,提升个体心灵的境界,以体认终极本体,获取人生幸福。因此,本土的传统心理学注重的是意识的训练、内心的修养、心灵的觉悟。关于传统心理学的现代启示,他认为,尽管我们将本土的传统心理学称之为“传统的”,或者将其看做是“古代的”心理学,但是并不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它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陈迹和收藏的古董。
这里所说的“古代的”或“传统的”,是指它早就产生出来了,并且是一种古老的或传统的形态。但它并没有消亡,而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一直延续了下来,并广泛地渗透到的民俗文化之中。即使是在近代引入了西方现代科学心理学之后,这一“古代的”或“传统的”心理学也没有被终结、被替代、被抛弃,而是依然存有其影响力。另外,尽管我们把本土的传统心理学称之为“古老的”或“传统的”,但这也并不是说,就应该把它看做或当做前科学、非科学甚至是伪科学的东西而加以放弃或抛弃。如果按照西方实证科学的心理学来衡量,本土的心理学传统显然不属于科学的行列,它至多不过仅有某种萌芽形态的科学思想。但是,如果我们放弃这种参考构架,便会看到,本土的心理学传统也是一种具有某种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心理学。它以其特有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而进入了人的心理生活。的现代心理学是从西方引入的,这种西式的心理学建立了一个围墙,阻挡了本土文化的渗入。那么,心理学本土化的努力也在于打破这个围墙,还本土传统心理学以应有的地位。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的现代启示性,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这种内省可以达到对人的心灵的普遍性的了解和把握。西方实证科学的心理学通常回避和排斥内省,关键在于内省的主观性和私有化的特点。内省的主观性常常是与虚假性或不真实性相联系的,而内省的私有化常常是与个别性或非普遍性相联系的。西方实证心理学的传统把人的心理看做是客观性的存在,认为对人的心理的科学研究就是感官经验的实证。然而,这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涵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
由于人的心灵自觉的性质,人的心理还是主观性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存在,而对它的研究还可以是内省经验的体证。如果仅仅把内省看做是个体觉知和体察内心活动的方法,那内省就无法消除其私有化的特点。但是,如果把内省看做是心灵自我超越的生活道路,那就有助于达到内省经验的普遍性。因为,无论哪一个个体,只要按照这种内省,就可以实现一种普遍共有的结果。这无疑会引导心理学的研究走向另一种不同的路径。
其次,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可以达到心理学探索的知识与价值的统一。西方实证科学的心理学通常回避和排斥价值,以保证心理学知识的客观和价值中立的性质。实证心理学分离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强调对人的心理进行客观的考察,即坚持价值无涉的研究立场。这是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的一种思想倾向。知识与价值的分野,以及给知识带上了力量的王冠,也许大大强化了人对物理世界的探索和征服,但也造成了物理世界与属人世界的割裂和疏远。当这种探索和征服扩展及属人世界时,知识更彻底脱离了人,并凌驾于人了。实证心理学在涉及到人的心理时,由于回避和排斥价值,产生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难以深入探索被研究者的价值取向问题;二是难以给出合适的和有益的价值导向。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则强调心理学探索的主客一体性,立足于心灵的自觉活动,给出了心灵的内在发展道路。这本身就内含着价值取向,提供了价值追求和实现的道理和途径。显然,这没有分离知识和价值,而是将其合为一体。心灵的自觉活动、自我超越和自我提升,都涉及价值的探索,不仅涉及到每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追求,也涉及到心理学可提供的价值导向。最后,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也可以达到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结合。
西方实证科学的心理学通常与日常生活存有距离,而坚持心理学纯粹学术的性质,它是通过实证方法来探求人的心理,通过技术手段来干预人的心理。也就是说,实证科学的心理学不能直接进入人的日常生活。要想科学地了解、说明、干预人的心理世界,就必须成为专业的心理学家,接受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术的训练。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则使心理学很自然地成为生活中的心理学。它没有分离出研究者,也没有分离出一个纯粹的学术领域,而是提供了生活和人格的典范,提供了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生活道路。这是一种“日常人性的心理学”。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是把“实验室”放在了人的心中,是把心理学引入了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