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群中,约有 10-15% 的人有着偏执妄想的想法。这其中更是有 3% 的人,他们妄想的严重程度与精神症患者有得一比。有意思的是,研究显示,在某钟场合会产生偏执妄想的人,在其他场合也会出现类似的妄想:假如你觉得你可能会被外星人绑架,那么你可能也会觉得你的同事总是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在看你,你还可能会觉得食堂里人们发出的笑声是因为他们在嘲笑你。像这样偏执妄想的想为你量身定做一个只是以你为中心的世界,就类似于约瑟夫 K 的世界(卡夫卡小说《审批》中患有被害妄想的主人公)。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你可能会产生这种严重程度的妄想呢?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期望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和一个人开始交往前,我们希望能能弄清楚这个人究竟会是敌人是朋友。当在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时,把一个人假设成敌人能有效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背叛。然而,问题就在于,这种人类认知中有着重要意义的警觉性如果太过频繁地出现,这就很容易令人的思维变得混乱。对于有着偏执妄想的人来说,这更会令这些人的人际关系变得一团糟。会有这样的猜测是因为我们都没有能没看穿他人的读心术,所以我们需要从他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他的想法。烦偏执妄想的人却总是会带着充满怀疑的态度去解读他人说话和渴望发现他人行为中的蛛丝马迹。
在对双胞胎的研究中,研究就发现,遗传特征和童年创伤(例如、任何形式孤立)都会对偏执妄想症产生大致相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其他同类的研究也发现,产生妄想和大脑部分负责读取社交信号脑区异常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大脑杏仁核。杏仁核负责探测潜在的威胁和感受不同强度的刺激。与普通人相比,偏执妄想者的杏仁核则格外活跃。一个在约瑟夫K身上最常见的偏执妄想特质就是,他很难摆脱自己这种被害妄想的想法。偏执妄想者在精神上经历的变化使得这类人总是过早地得出结论,并在随后难以摆脱这种受的想法。这说的其实就是“认知僵化”,这类患者所有的推理能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偏执信仰去了。在对进行的进一步谈话中,除纯粹的恶意外,2/3的偏执妄想症患者都无法给出其他任何客观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自己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们。
来自牛津大学的神经学家 Daniel Freeman 就曾做过大量的研究去试图弄清各种可能会对偏执妄想症产生影响的因素。他在计算机科学家合作中,创造了一个模拟现实 (Visual-Reality) 的虚拟环境,实现了对实验参数完全控制的目的。举个例子,在他们的一项实验中,VR环境被设置成了地下火车的车厢,其中虚拟人物在窃窃私语且不断发出笑声,而且这些人在对参与者的注视都给出了相应的回应。这些虚拟人物的表现都被设置成中性的状态,研究这借此来观察所有参与者对这些被观察、被嘲笑时给出的反应,从而判断他们哪些人有着偏执妄想。
研究就发现在参与实验的普通被试者中,有超过40%的人都曾有过至少一个类似偏执妄想的想法。这进一步说明了,即使妄想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常见,但许多人还是不定期地冒出一些偏执妄想。感到焦虑的人则出现偏执妄想的几率则更大。因为焦虑的人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十分敏感,他们也往往有着认知僵化或有过一些压力事件(如待或被霸凌)的体验。研究人员渴望在未来对遗传、神经生物、认知、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对偏执妄想可能产生的影响能有更多的了解。
被害妄想症是妄想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主要是指患者往往处于恐惧状态而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坚信自己受到或伤害,病人往往会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还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