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也是谈论最多的一种精神疾病。医学上对抑郁症的定义为:一种以明显而且持久的,并且与自身处境不相称的,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心理障碍。约有10%左右的患者还会出现躁狂发作,这些人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罹患了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没有快乐感;还有很多患者会出现思维迟钝、运动能力迟缓或者难以自我控制、自责自罪感;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的观念和行为。
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抑郁问题,可谓总说纷纭。可以说,罹患抑郁症不是单个原因造成的。总结下来有以下内在发病因素:
1、与遗传有密切关系,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的可能性越高;
2、5-羟色胺,这可能是与抑郁症发作关系最直接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浓度的降低会导致抑郁症发作;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增加人们体内的5-羟色胺浓度,已成为主流的抗抑郁药物;
3、去甲肾上腺素,这是与抑郁症发作有关系的另一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降低也会导致抑郁症发作;因此,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抑制的去甲肾上腺素回收,从而增加了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也被用于治疗抑郁症;
4、多巴胺,这又是一种我们身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关系最密切。人们发现大脑内的多巴胺浓度下降,可导致抑郁发作;多巴胺浓度上升,会导致躁狂发作;
5、乙酰胆碱,也是我们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最直接。人们发现,脑内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过度活动,可能导致抑郁;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过度活动,可能导致躁狂。
从上述原因看,抑郁症的发生与人们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功能的改变与遗传基因的易感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上述内在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外界的诱发因素,会导致抑郁症的发作:
1、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比如离异、分居或者丧偶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低收入的人以及生活中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的人更容易抑郁;
2、人格与个性因素,个性中具有焦虑、强迫或者冲动情绪的人更容易抑郁;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过于谨慎、最求细节和完美、过于拘泥于秩序、行为刻板固执的人更容易抑郁;
3、儿时的不良经历,如父母早逝、父母关系不佳、父母管束过于严厉、受到过等的儿童,成年后更容易抑郁;
4、罹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者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抑郁;
5、有酒精依赖问题、药物成瘾问题的人更容易抑郁。
总之,抑郁症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精神疾患。
抑郁症不是玻璃心,更不是矫情做作,它是一种疾病,疾病的成因往往是复杂的。
抑郁症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抑郁症形成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如果我们在抑郁症形成的时候,及时的治疗和自己努力改变,真的可能不会得抑郁症也不会发展到那么严重。那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自己正在得抑郁症,或者说我们有抑郁的倾向呢?
(1)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学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
②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生物节律)
研究表明抑郁症很多生理功能指标(如体温、睡眠、皮质醇等)有生物昼夜节律变化,主要表现为相位偏移,大多为相位前移,即生理节律的峰值时间提前,抑郁症病人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即前移),有人认为可视为抑郁症的生物学指标,具有论断意义。
③生物化学的研究(神经递质失衡理论)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的功能和效果的变化可能在引起抑郁症中起重要作用。
还有,荷尔蒙平衡的某些变化会使你更容易抑郁。例如,妇女通过与生孩子有关的荷尔蒙变化或有某些甲状腺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状。
④神经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现代科学通过临床观察抑郁症患者,检测抑郁症患者的脑部数据时,发现93.2%的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分泌功能紊乱,在这基础上各国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最终确定了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2)社会心理学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易患上抑郁症: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好强、悲观、自信心低、有不良的思维模式、过分烦恼或者感觉无法控制生活事件。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且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3)社会因素
①生活事件的频度、严重程度
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亲人的离去,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
早期的创伤和:年幼时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更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抑郁。
日常压力:与朋友或家人发生会使人感到压力,增加易患抑郁症的人的风险。
②文化差异
大多数人往往只关注了性格和社会事件对抑郁症的影响,熟不知抑郁症也可以是先天性的。
我们了解了抑郁症的成因后,需要及时察觉自身抑郁症状并采取措施。如果抑郁成因为先天性的生物因素,那么只能交由医学来解决,我们需要做的是趁早发现并积极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符合抑郁症人格,也不要灰心,可以求助心理咨询改变认知和完善人格;
如果此时正经历创伤事件,那么提醒周围朋友多包容并提供心理支持,若痛苦程度较重无法依靠他人帮助走出阴影,则需要马上求助咨询师和医师。
您好,抑郁症有以下表现:
(一),生理方面的表现:胃口变差,食欲减退或增加,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失眠或嗜睡。
(二),心理方面的表现:忧郁,心情沮丧或掉到谷底,无望,易流泪,悲伤,激动易怒,害怕与恐惧,寂寞,无聊,感情淡薄,对自己不满意
(三),下列行为改变可能是孩童与青少年期常见的表现:功课突然退步,突然开始坐立不安,身体动作突然变慢,讲话音调变单调或变得沉默不语,无法解释地情绪激躁,无法解释地常常哭泣。
(四),严重的忧郁症患者则因伴随:无用妄想,罪恶妄想,惩罚妄想,疾病妄想,贫穷妄想,幻听等症状,常易使医师误诊为精神症您所说的手脚发麻,活动不便应该不是抑郁症的表现。有几种手麻原因仅供参考: 一,痛风:一名30多岁的男性,经常上网不到五分钟,就觉得手麻疼痛不已,就医检查过程中,医师发现患者的大脚趾,脚踝关节有红肿症状,抽血检查,结果尿酸值高达9。2mg/dl(正常值应为4至7),确定患者有痛风,治疗后,手麻及关节疼痛等问题都获得改善。临床显示,手麻的患者中约有1%是痛风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到正中神经,而出现手麻疼痛问题。 二,一过性脑缺血:这是引起老年人手发麻的常见原因。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会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会增高,睡眠时血流又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而致手发麻。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压,查血脂,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要进行治疗。平时多饮水,服用一些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手发麻的现象便会消除。 三,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它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或局部关节韧带松弛而使颈椎局部的血管,神经组织受压而造成的,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手发麻是其症状之一。患了颈椎病,做颈椎X光片可诊断,治疗措施有理疗,牵引和应用活血化淤的药物。平时,可常做一些缓慢活动颈部的保健操,并要注意睡眠时枕头高矮要适宜,一般以7-9厘米高为宜,不可过高或过低,软硬也要适中,睡姿要正确,可避免颈椎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而致手麻。 四,糖尿病:糖尿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会有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患了糖尿病,要进行正规合理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B6,维生素C,还可配合应用银杏叶制剂,川芎嗪等药物,四肢麻木感便会消除。 五,末梢神经炎: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差,营养不良,会引起维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经炎,也会引起手发麻,此时只要注意增加一些营养,多补充维生素B1便可。 六,臂神经受压:睡眠中如果姿势不正,颈项偏斜或手臂受压,会因臂神经受压而引起手发麻,这时只要换个姿势睡,活动一下手臂,麻木感便可以得到消除。 七,用药过量:应用某些药物过量,如庆大霉素,会发生口唇和肢体发麻的副作用,要注意避免用药过量。 你可以对照以上情况,看属于哪一种手麻。但最好还是到医院,由医生诊断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其实是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都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情持久而显著的悲伤,从而引起的情绪低落、认知能力弱化、身体机能减弱。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的行为。人为什么会产生抑郁症和焦虑症呢?
一、我们想要得到的太多
现实社会充满了浮躁的气息,天下熙熙,皆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快钱、暴富、炫耀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为什么别人能得到?我却得不到?于是乎心理不平衡,没有认真衡量能力与收获;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没有及时的面对现实。想要收获爱情,却不懂的怎么去爱;想要升职加薪,却只懂得溜须拍马;想要家庭美满,却不懂责任。当一系列的得到与失去的失衡,在人生这条赛道上越走越远的时候,看到的不是诗与远方,而是抑郁与焦虑。
二、我们没有认识我是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的终极命题,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与我无关。可是现实社会中无数的人生理上是成年人,在心理上却是一个巨婴。他们缺乏基本的自我认同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向何方。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可是很多人把年幼的事放到成年来做。人是社会的动物,自我认同也来自于社会,他们缺乏和亲人、朋友应该有的交流,得不到自我认同感,迷失了自我,在抑郁和焦虑中迷失了方向。
三、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缺乏基本的认识
很多人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遥远,然而事实上是全世界有三个多亿的抑郁症患者,然而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抑郁症患者选择,这不是怂人听闻,抑郁症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最大。我们很多人只懂得吃喝玩乐,静下来的时候却是泪流满面,心理反差太大,那是因为缺乏对心理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才能迎来美好的生活。
这是医学问题,必须严肃些!首先什么是精神病?如果你说的精神病是精神类疾病,也就是医学上的精神医学疾病,那抑郁症本身就是精神医学疾病的一种。如果你说的精神病是指精神症(最严重的的精神障碍疾病),那么抑郁症和精神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抑郁症不会发展成精神症。
你的问题在我的临床工作中也会经常被问到,很多患者觉得有幻觉和妄想就是精神症,所以一旦是抑郁症患者哪一天出现了幻觉和妄想不用考虑就认为是精神症。可精神类疾病本身是最为复杂的医学分科,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难说哪一个精神症状就能代表一种病,或者说,没有与精神症一对一的精神病性症状存在。不单单抑郁症,很多其它精神障碍也都是可能出现幻觉和妄想的。
既然并没有特定的某个症状能代表抑郁症或者精神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区分这两种疾病呢?
抑郁症是给人类造成巨大负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抑郁症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持久的情感低落表现。长时间得不到救治的抑郁症也可以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永久性损害。
而精神症最为致残性最高的精神障碍疾病,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情感反应的不协调,以及对于社会功能的摧毁能力。
所以,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抑郁症也可以有幻觉和妄想,但仍然会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而精神症最主要的表现应该是知情意的不协调。
相比较而言,精神症一定是更严重,危害更大的,也是更加难以控制,难以治疗的。精神症患者的愈后大多不好,缓解期多存在残留症状。而抑郁症患者的愈后相对好的多,缓解期一般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的地步。
首先总不能自暴自弃,精神障碍疾病虽然复杂,但有病,总是能治疗的,两种疾病当然也有大量的被治愈的例子。所以不应该自暴自弃,要积极治疗,尤其是精神症患者,经过治疗仍然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症状,但这时患者一般应该已经存在部分精神病性症状的自我辨别能力,可以分辨哪个是妄想,哪个是幻听,哪个是真实的。也就是我常常和患者说起的“带着症状去生活”,即使仍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也要分辨哪些是精神病性症状,然后尽量减少或者不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