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毁掉孩子,是身为家长的一种错觉,是家长推卸责任的本能反应。游戏毁掉的是“你家孩子”,而不是孩子。我们这样思考,当一部分孩子,因为沉迷游戏,忘物丧志,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是的,会有另一部分,能力更高、自制力更强、人生目标更明确、意志力更坚定的孩子,替代他们,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一份更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意味着什么,这就不需要我来赘述了。而那些因游戏耽误了“前程”的孩子呢?试想,这类孩子,在家长严密的管教下 ,在老师每天的教导下,在我国如此高压的教育体制,和如此明确的“只有读好书才有好前途”的思维。和那些坚持下来的孩子比,为何有一部分会因为游戏而耽误人生?被耽误的那一部分孩子,怎么办?他们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目标,自制力差,不服管教,等等等等。要知道,以上缺点,不仅仅适用于学习上,是缺点,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是缺陷。是的,你可以一时靠政策、靠手段,制止青少年沉迷游戏,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成绩。但当他们成年了呢,工作了呢?他们自然还是会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如果他们的工作是公务员、医生、教师?是这种不容易被淘汰的职业呢?那时候,他们的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害的就是别人的家属,别人的孩子,害的就是整个社会。那这部分喜欢游戏的孩子怎么办?当主播、当明星、当自由职业者、从事低门槛新兴行业………家长出于保守思想,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当主播,从事新兴行业,家长的思维模式、知识体系如果不更新迭代,就如法对此指手画脚、指点江山。而当明星,是需要大量资金和社会资源的。原本找个普通工作,家长可以靠人脉,靠资源,提供支持,现在帮不上任何忙,身为家长,在孩子面前显得多么无力、。什么叫一个人毁了?看看那些几乎没有一分钟为自己而活的“人工机器” ,看看那些被他人控制思想的人,看看那些没有一刻开心,甚至抑郁的人。那才叫毁了。一个有自己爱好,快乐、乐观、单纯的人。不知道在怎样的价值观里,被称为毁了。本来已经写完了,不过还想补充一下关于游戏和学习的机制问题,通俗的说,就是游戏为什么好玩,学习为什么枯燥。游戏的机制,是及时反馈机制,是一种互动机制,就是你的任何行为,在游戏中可以立即受到反馈。而学习的机制,是一种延时反馈机制,就是你的所有努力,不能立即收到反馈,需要特定时间,特定情形才会收到反馈。所以当你没有足够的耐心、意志力、明确的学习目标时,游戏必然比学习更吸引你。那这一定全是坏事吗?当然不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学习的目的,是在工作当中应用。所以更容易受及时反馈机制影响的人,更喜欢游戏的人,他们对工作中的反馈更敏锐、更在意,更能激励他们,那么他们在绩效结算的工作,如销售、外卖、快递、主播等工作表现可能更好,而更能接受延时反馈的人,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等无法立即得到反馈的工作,一定是更适合这类人的。最后畅想一下,如何降低对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降低游戏的负面影响,不是让孩子不喜欢、不玩游戏,而是应该让孩子更喜欢、更在意学习。在人类现阶段的制度体系当中 ,以学习成绩决定前途命运,还没有更好的、可替代的制度。但是,咱们国家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确实过于违背人性了。让一个孩子,为了十几年后,并不确定的目标去努力,确实太飘渺,太不切实了。考,不然还要考,问题是怎么考。其实外国的学分制,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当然,我不支持他们很多其他课外项目都能计入学分,但我个人觉得,高考成绩,应该是平时学习成绩的累加,孩子的学习效果,可以累加,可以相对即时的收到反馈,这样更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才是让孩子把精力更多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游戏中的好办法。否则,没有游戏,还有小说、漫画、追剧、直播………太多比学习更能吸引孩子的存在。难道我们要把一切娱乐都禁绝吗?
(1)电子游戏它对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有一定的好处.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此;(2)依据身边的诱惑回答即可;从态度、意志力和方法等角度解答...
在回答能不能恢复之前,想问一句,这个学霸是你自己吗?还是你是家长?为什么这样问,如果是你自己,说明你自己其实会在考虑这个部分,那你想要恢复学业,相对是更加容易的,因为你有对应的动力。你可以尝试自己去进行一些恢复工作,例如在家继续保持跟进学业,根据自己能够接受的程度,逐步跟进课程进度和作业完成。最近本来也是期间,许多中小学都没有开学,在家学习。你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些调节。如果是你是家长,因为并不清楚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自己并没有这个意向,那也许就会困难一些。另外,一个孩子,你提到的是抑郁厌学,但是也说平时看起来没什么。平时看起来没什么具体是什么?是能够正常生活?还是说情绪看起来也正常?那当初厌学是如何开始的?许多孩子厌学,事实上都是碰到了一些困难。家长需要去帮助他们。例如是否在学校遇到了困难?学习方面怎么样?学霸也是可能遇到困难的,例如最近的成绩没有前两年的好,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与人相处方面怎么样?很多时候家长只在意孩子学习,但是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对孩子来说其实非常重要。还有就是家庭中怎么样?有时候是一个家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孩子开始不上学。因为即使是夫妻出现问题,但是孩子一不上学,夫妻会在这个问题上联合,孩子这时候就成了夫妻的黏合剂了。所以如果你是家长,可以多尝试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导致孩子无法上学。而且事实上,如果有专业人员帮助,孩子能够尽快回到学校上学,生活回到正轨,这对孩子对家庭都是好事,为什么要等待自己恢复呢?这就好像说摔断了腿能不能在家自己等腿长好,当然是要去看医生打石膏啊。
你崩溃了,你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是孩子没有按照你给她设定好的路线执行,你很愤怒?还是说你看不惯孩子的行为,你完全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样,你对她失望透顶?还是因为你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效了,你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可能我接下来的话会伤害到你,但是这的确是我不得不说的大实话。如果你是上述的任何一种情绪,你都只传递了你的焦虑,你没有传递任何爱的信息。那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她能感受到的也只能是妈妈的失望,妈妈的愤怒,妈妈的不理解,妈妈的无力感。不理解,不懂得,就无法心生慈悲,没有慈悲就不会有爱,没有爱谈何改变。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孩子休学、沉迷游戏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常一个孩子休学、不愿去学校,沉迷于游戏,不愿与人交往,是因为孩子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他无力承受,他只好逃避和退缩。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童年得到了过多的外部评价,他是通过外部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比如,当他考了好成绩或做了一件好事,爸爸妈妈就会表扬他,但这种表扬往往是空泛的,不具体的。或者常常通过物质奖励来激励他。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他只知道,只要爸爸妈妈表扬了,给他奖品了,他就是好的,他就是值得被爱的。久而久之,他就会为了得到物质奖励或他人表扬而努力,慢慢地讨好和自卑就来了。不光如此,仅仅依靠外部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是没有力量的,他找不到自己,他没有自信。同时他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所以,当他一旦没有考好,没有做好,跟他人的关系有了裂痕,受到了批评,他就胆怯了,恐惧了,退缩了,就认为自己不好,消极自我就产生了。现在清楚了吗,孩子今天的表现,都来源于幼年时父母的养育。不良的养育,不良的与外界互动的模式。我们只教会了他如何看人脸色,却没有教会他如何积极应对挫折。首先,你必须接纳孩子的现状,并且庆幸,毕竟游戏暂时给了孩子一个出口,让她还有一个做自己的场所和机会。如果你连这个机会都给封死,孩子会发生什么呢?想想都可怕。所以,做到真正的接纳,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她按自己的。把你对她的期待、学业、前程都先放下,孩子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当你接纳了,当你不焦虑了,当你情绪稳定了平和了,孩子也会慢慢轻松下来,也就能够开启跟你交流的通道,你就有机会跟孩子建立一个正常的沟通渠道了。其次,即使看到孩子目前的退缩,也要积极发现孩子的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和闪光点,进而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比如:谢谢你今天好好地吃饭,你喜欢吃妈妈做的饭,妈妈很开心!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具体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并学会表达真诚的感谢。你今天比昨天提前睡了半小时,太好了,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孩子体会到被看见,促进她积极的行为和启发思考。这个东西有点重,你可以帮妈妈抬一抬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等等。记住,鼓励跟表扬完全不一样。表扬是空洞的,虚的,高高在上的;鼓励是具体的,真实的,平等尊重的。多鼓励少表扬,可以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内在的能力和价值,正确的认识自己,建立自信。第三,当孩子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慢慢建立了自信,她在跟父母的互动中找到了安全感,那接下来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建立学习和生活的边界了。比如问问她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安排的,需要父母提供哪些帮助;目前哪些是她能做的,想做的,哪些是暂时还做不到或不想做的。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着急,一着急就前功尽弃了。遵循孩子的节奏,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陪着孩子一起过度,用我们的接纳、爱和陪伴,给孩子力量。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正向的积极的动力,都想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总之,当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困境时,最关键的是父母到底在关注什么。如果你关注的是结果,那你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你就很可能跟孩子两败俱伤,你越焦虑,孩子越抗拒。别急着给孩子贴上忧郁症的标签,没有那么可怕,小心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让她觉得自己病了,自己不正常,自己无可救药。如果你关注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孩子就能体验到被爱,被看见,被理解,他就越不容易被情绪绑架做出令人后悔和后怕的冲动行为。所以,怎么应对孩子的方法不重要,方法背后的能力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此时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你希望今后面对孩子的态度是什么呢?你有没有接纳力、感受力、情绪稳定的能力和爱孩子的能力呢?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实都是一次机会,一次跟孩子修复关系的机会,帮助孩子人格完善的机会,更是让自己觉察和成长的机会。我是心理彦究员,情感婚姻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孩子健康,祝你们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