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有目标,迷茫产生焦虑,焦虑促使抑郁。工作的忙碌让你暂时有了目标,使你脱离了抑郁状态。
疯了,通常是指患有精神上的疾病,患有神经错乱和精神上的失调。轻度抑郁症是属于抑郁症的一种,属于心境障碍,是指以情绪为主导的,持续的情绪高涨或者是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
有精神障碍就是疯了吗,并不是的,现代相当多的精神障碍,研究的还不全面,还不能找出精神障碍的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暂时称其为脑功能的障碍。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词,而是用精神病性来坐代替。
要强调说明的是,精神病性,是指具有一定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或者是活动过多。由于抑郁或者焦虑而引起的持久而严重的社会退缩,不可称之为精神病性。
我们通常用精神障碍来描述心理异常。世界万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人们的心理活动也是同样,个体存在心理正常,也会形成心理异常的状态。
这两者是动态的过程,心理活动的异常,在经过治疗和恢复之后,也会改善到心理正常的状态。同样的,心理异常的人,并不是展现所有的东西都是异常的,在其它方面例如感觉、知觉等,都是处在正常状态的。
怎么判断心理正常还是异常呢?
根据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提出了三条判断心理正常或者异常的依据:
1、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保持相统一
当一个人主观上产生了某个思想,但是客观现实上却并不如此,但是他坚定的这样认为,他的精神和行为与外界环境就失去了同一性。
例如一个人坚持认为自己听到了什么,但是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相应的刺激,我们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个体的心理与实际的发生的环境不相符了,并且长期的持续,无法自拔,我们可以判定他的精神活动出现异常。
自知力,是指自我认知和自我现实的同一性,通常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他是不具有自知力的,也就是说他常会认为自己是正常的,是没有疾病的,因为他无法客观的认识现实的自我。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
人们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各部分统一协调合作去完成的,知觉、情感、意志等等,统一的协作,使得人们对于外界产生合理的行为和反应。
但是当一个人的心理协调发生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可以判断他产生了异常的状态。例如在遇到一件令其高兴的事情的时候,却用痛苦低沉的情绪去讲述这件事情,这样的精神和行为就产生了不一致的现象。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们的人格在形成后,虽然会改变,但是都是处在相处稳定的状态下。若一个人的性格突然发生了特别大的转变,现实的生活中又找不到促使其改变的原因,我们可以考虑其精神活动偏离了正常的状态。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作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失去了愉悦感、思维变得迟缓,对于社交活动总是想要逃避,内心感觉到孤独。常有自罪、自责的感受。意志力减退,语言动作减少或者迟缓,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会出现睡眠障碍等。符合以上几个症状,并伴随两周以上,影响基本的社会功能,就该多加注意了。
抑郁情绪的产生不可怕
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需求为基础的,当我们的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当我们的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抑郁就是一种个体正常产生的消极情绪,不能有一些不开心就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
生活中的小事、小烦恼,常会带来很多的心理压力,因此人们很容易处在消极的情绪当中。但是这样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你本身认知上的改变,或者是遇到开心的事情,而发生改变的。
生活中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当你能用更加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的时候,你就获得更加积极的情绪。消极情绪的产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焦虑、抑郁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想要更加健康快乐的去生活,我们就需要乐观满足的去生活,维持好亲密关系,从点滴中去体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