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1、病情不稳定病人要及时处理转诊,病情基本稳定病人每月访视一次, 如发现治疗效果不好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转为每两周访视一次,病情稳定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2、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 防止复发, 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春天,可能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了。
万物复苏,鸟语花香、阳光明媚,从这些形容春天的成语中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春日里的暖风。
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如此美好的春天却也是精神病的高发季节。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有个疑问:“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吗?应该怎么办?”,
得了精神病,最怕的就是复发。
研究发现,精神病的发病与季节也有关系,民间有句俗语叫“菜花黄,病人狂”,意思是说春季是精神病的好发季节。
是的,开春以后,我们医院每天收治的患者明显上升,而且,有好几年没犯病的患者都来了。
焦虑、愤怒、沮丧,各种负面情绪总喜欢在这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里找上我们。
曾有数据表明,春季精神障碍疾病复发的人数占全年的70%,春季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
也就是说最容易让人们崩溃的不是炎热的夏季、不是凋零的秋季,而是万物复苏的春季。
[玫瑰]原因
1.据研究表明,春天气温易变、气压较低,很容易就能刺激到人大脑神经中脆弱的一面.
精神病人对气温、气压、气湿、气流等气象的变化高度敏感,脑调节功能相对比较差,
可能不能适应这种气候的变化,容易导致机体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从而出现代谢紊乱,以至于将人们诸如:愤怒、焦虑、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无限放大。
一旦未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容易诱发精神症、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病。引起精神障碍复发。
比如可能是长时间工作的积压、可能是他人无心的一句话,甚至可能是忘记带钱包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
它都可能会成为我们引爆负面情绪的导火索。
2、春天的日照和气温变化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
加上渐渐暖和的天气,使得人的代谢进入旺盛期,这也容易引起人体的一些内环境和内分泌的活动发生变化。
对于原有精神病坚持服药者,春天里人体代谢加快,药物排泄加快,药物浓度降低,病情易于复发。
3、春天里电离度升高,空气里阳离子增多,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易发躁狂和精神症。
4、自古以来,人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春天,是一年底开始,各种计划和任务都下来,人的精神压力增大.
且在春天,高三初三学生备战中考高考,学习压力大,易患各种心理障碍。
[玫瑰][玫瑰]症状复发的信号
出现早期症状复发的提示信号:
1.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或是经常做噩梦、睡眠时间减少。
2.情绪异常:情绪不稳定、感觉压抑、高兴不起来或是情绪高涨、爱管闲事。
3.行为障碍:生活习惯改变,如人变得懒散、不讲卫生或者过分爱清洁,反复洗澡、换洗衣服;社交能力下降,离群独居,饮食无节制。
4.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遗忘重要事情,做事有头无尾。
5.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或被控制的体验:表现为多疑,莫名担心别人害他或是有人议论他,认为周围的人又对他不好等。
6.病人自述头痛、乏力、心慌、不想进食或食欲大增及改变。
出现以上现象应引起患者家属和医生注意,尤其对于一些严重悲观消极、自伤、症状时应及时介入治疗。
[玫瑰][玫瑰][玫瑰]预防措施
预防春季复发的根本措施是坚持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是精神病最基础的治疗
1.坚持按医嘱服药,无论病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不要擅自随意减药、停药,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2.家属要随时注意这些早期信号,及时洞悉患者异常表现并及时就医。
3.给病人创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消除复发的心理诱因。
4.精神病人春季最好不要独居家中,如病情较稳定最好参加一些简单的劳作和社交活动。
5.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劳累和娱乐过度。少看手机,因为这是是造成失眠很重要的原因
6.多去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郊游等。
这样可以增加大脑感受到的外界刺激,使患者从过度封闭的心灵中走出来。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改变患者的性格甚至人生态度。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总结
春天,我们家属一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必须熟悉复发的征兆,一旦出现:难以入睡、早醒易醒、多梦噩梦、精神恍惚、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呆滞少语,或者自语自笑、话语增多敏感多疑,不承认有病、拒绝服药等反常现象的时候,
多为复发的先兆。
家属要密切关注这些信号,如果出现,应当及时就医。
如果病情严重有伤害自身或者伤害他人的倾向,应及时送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指导意见:<br>你好,一是抑郁症,二是更年期综合症,三是心理作用,到医院心理科诊治一下! 提问人的追问 2012-08-05 06:34:57您好,家人从小就有恐惧感,总害怕什么会爆炸,他有个妹妹30多岁得了精神病,我怕他也她一样。他大姨家也有得精神病的,是家族史吗?他这主要是什么病?该挂哪科?
很高兴能解答这个问题,我是心理医生杨白劳。精神症是一种高复发的精神疾病,复发次数越多,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越大,甚至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家属应了解精神症复发先兆,一旦复发,积极治疗。1、性格改变、神经衰弱患有精神症的患者疑心重,认为别人和自己过意不去,总是怀疑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度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失眠、头痛、出现紊乱。2、情绪反常、意志力减退总是无知缘无故的发笑并且对朋友和亲人变得道更加冷漠,不关心别人,也不会理会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无缘无故的紧张和害怕。工作变得马马虎虎,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生活上变得更加懒散,没有上进心。3、行为动作出现异常积极乐观的神情变得更加的内沉默不语,动作上出现迟疑,面无表情或者总是呆呆坐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总是喃喃自语,或者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当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表现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患上了精神症,希望大家可以多加注意。有任何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私信我!
20多年来,总是被家属、患者反复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精神病能根治吗?怎样能终身不复发?
他们所说的根治就是一次治好,终身不再犯,我常常反问他们:什么病能根治呢?一个最简单感冒,能根治吗?还有糖尿病,高血压能根治吗? 所以这里所说的“根治”,我认为是家属,当然也是医生的一个美好的理想,现阶段仅凭医学很难达到。
我想用个人的临床经验,从下面三点来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
1.药物治疗
根据生物医学原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肯定有效。
但,药物治疗只是治愈精神疾病的手段之一,
而且往往是基础治疗手段。
影响精神疾病痊愈的因素有很多,药物治疗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临床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是非常非常慎重的,尤其对一些特定的群体,选择药物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举个例子:A药疗效很好,但会致体重增加,影响女性内分泌,如果是年轻女患者,她会面临交友结婚,生育等问题,
或者B药疗效很好,是首选,但镇定作用强,而患者是学生、上班族等等......
医生需要权衡很多,才能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否则,患者往往不能遵医嘱,减药或者停药,导致病情加重或者复发。
所以,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也是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或者是否复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医生只掌握了药物治疗这个因素。
而且,精神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指望单一药物治疗解决全部精神疾病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记住,药物不是万能的。
在精神病病因尚不明确的今天,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药物解决掉的。
甚至,与你有缘遇到的医生,他的学识、智慧、人格魅力也会影响你(与这个人的职位高低没有必然关系)的疗效。
2.患者自身
从患者自身来说,家族史,起病年龄、起病形式、患者型性格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精神病的结局,甚至能不能停药。
比如,9起病年龄年龄越小,心理发展水平越低,患病后康复难度也就越大,停药就会很困难。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有希望停药或者说复发率较低的一类人,
希望能带给我们患者一些启示和希望。
但前提要记住:精神疾病是复发率较高的一类疾病,作为患者本人,一定要充分了解停药的潜在风险,明确症状复发的征兆,并为症状可能复发做好准备。
临床上,常会碰到这种情形,不同的人,得了同一种精神病,甚至用同样的药,结局往往大相径庭。
有的患者二进宫、三进宫......稍微有个风吹草动,
反反复复住院,成为家人沉重的负担。
而有的患者,却能完成自己学业,
组建家庭,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就,
与家人同事关系融洽,
就是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甚至有不到1/3患者停药也基本能正常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这与患者自身有很大关系。
一个很大区别是这样的:在医院,医生治好了患者的病。
出院后,如果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变成自己日后有用的能力资源,
培养自己积极阳光的心态,
也能注意学习提高自己能力,比如提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能力,开阔自己视野,多角度思维等。
即使生活中再遇到刺激或不如意,他会化解掉,不会让它成为发病的原因。
否则,生活中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会再次诱发精神病发作。
这类人的共同点就是:即使患过精神病,他们也不放弃。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美好的奇迹就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这个因素也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
3.家庭支持系统
在影响精神病结局的诸多因素中,家属的照顾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精神病人家属,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要以为病人的病情治愈了,就是完全解脱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停药伴随的风险,比如复发,要了解复发的征兆,定期与医生交换意见。
其次 对患者真诚而又恰当的鼓励和支持,对患者战胜疾病则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人对患者过分关注,过分保护,这样往往会削弱患者追求痊愈的意志。
最后,不要把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和不良情绪都往病症上联系,
也不要寄希望于药物治疗能够解决她的所有问题。
相反,必要时找专业人员,帮助患者提高能力,逐步适应社会。
患者的康复需要药物,也需要家人的温暖和耐心,鼓励和支持。
总结
影响精神病结局或者能否停药的因素有:
1. 药物治疗 药物有效但不是万能的,
2. 患者个体差异 结局因人而异,
3.家庭支持系统 为患者做长远打算。
还有其他因素,比如 家族史、精神病类型、患者病前社会功能水平、 共病(在患有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多少与轻重等等、 都会影响精神病结局或者能否停药。
从某种因素上说,能否停药,病情是否复发,也取决于患者,而不只是医生。
换句话说,在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医生只掌握了药物治疗这个因素,另外更多的因素包括依从性都掌握在患者手中。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估,给出个体化建议。
停药过程应循序渐进。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期望对我的患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