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焦虑症伴有抑郁,躯体化症状严重,要不要辞职休养?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你所要辞职原因是:你感觉是工作使你的焦虑症更加严重了,或者你患焦虑症与你现在的工作以及环境和周围的同事有直接关系,甚至是由于工作性质本身而造成你的焦虑症,如果是这种因素存在的情况,果断辞职。其次,还是由于你患有焦虑症对你的工作效率或成绩有影响,而你又很喜欢这份工作,只是感到力不从心或不胜任这份工作而辞职,如果是这种因素存在的情况,建议继续坚持工作,因为辞掉自己有兴趣或喜欢的工作,相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伴有抑郁症状的兴趣缺乏会越发的严重,孤独与空虚的感觉更加强烈。01、必须果断辞职的工作对于一个重度焦虑症患者来说,心理社会因素多为一主要的诱发因素,虽然这种因素属于非特异性的,但是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的病症发生常与紧张件有一定的关联,尤其当社会心理问题持续存在的时候,患者的病症很有可能转变成慢性病程,在临床诊断上有许多惊恐发作的患者,在病症起病前的一段时间里所发生的焦虑,大多与生活、工作事件和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联。也就是说,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的产生是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所接触的人及所处的环境,有连带性的关系,比如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紧张程度都比较大,尤其是有些工作单位所实行的,绩效工作制的奖惩制度,给许多从业者带来很大的焦虑感,必定人与人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相对于强于自己能力或心理与身体所能承受压力的工作,自然会在许多人心里产生焦虑性的情绪,以至于焦虑感觉依存式延续性发展而成为焦虑症。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从行为主义理论的角度来表明,焦虑是恐惧某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焦虑发作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这里所指的学习就是对某些事物的在认识。如果将焦虑症患者的遗传因素去除在外,单纯的从心理因素及患者的生化改变因素来说,都与患者本身外在的非特异性刺激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与焦虑症患者所从事的工作和所接触的人,再加上所处的环境,都有可能形成对患者的非特异性的外在刺激。虽然焦虑症是对未知认识的危险的一种反应,多出于对于预期的恐惧而产生的焦虑,但是现实生活、工作中的既实性焦虑也就是面对现实所产生的焦虑患者比例现在是越来越高,所以当自己的工作与环境都不适应而产生焦虑的时候,为了不使焦虑趋向于更加严重性的发展,最好的做法就是果断辞掉现在所从事的工作。02、建议应该努力的继续工作建议不辞掉工作而继续的努力工作,这也是从重度焦虑症患者本身来考虑的,虽然患者同样存在着社会心理,与生化改变方面的因素存在,依然有外在或内在的刺激性的可能,但这种刺激性的不来源于工作或性质其本身,换句话说,也就是患者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给他带来焦虑的重要因素,或是促成原病的因素,而是患者本身的一些生活或其他方面所带来的社会心理、生化改变以及遗传因素造成的。这就等于辞掉工作,规避了这一现实性的社会体验,缺失了融入或适应社会环境(心理体验)的机会。患者本身的重度焦虑症并伴有抑郁症状,这也是许多焦虑症患者的状态,容易使患者的厌世倾向增加,更加严重的降低自我评价,包括其他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的共病存在,而使患者更加的痛苦,而且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也很严重,躯体性焦虑,正是焦虑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之一,又是以自经系统功能亢进的症状为主,有些患者会表现为无客观依据的主观性不适,不仅会让患者感到坐立不安、面部表情紧张和呼吸、消化、神经、运动等各方面出现若干的症状。而患者应该继续的工作也是为了缓解患者精神性焦虑,在主观体验到的紧张、焦虑方面的适应性,如果是在家休养,也就脱离了这一现实性的体验,也难以当紧张焦虑的不适应感觉出现以后如何去应对,势必在这一症状再次出现时,只能让自己的症状,在无法应对的情况下而延续向更加严重发展。焦虑症患者一般无感知觉障碍,但患者容易出现错觉,特别是有些患者在惊恐发作的时候,会出现非现实感,如果辞掉工作在家休养,面对的只是家里面的环境,而长期在一种环境下患者就非常容易出现类似于人格解体非现实感的存在。另外焦虑症患者的情绪一般都是精神性的紧张担心害怕,这也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但是如果患者处在一种工作性的紧张忙碌之中,这种精神性的紧张担心害怕,虽然可能会发作,但相应的在工作环境下更能启发自己去应对,在同事、领导面前,情绪性的烦躁易怒,也适合自己主动性的压制或调整,这些都是自己工作,所处于的环境,能给自己体验性的调整自我,尤其是能够重新建立自我观念的适应性的重新体验。在思维方面,虽然患者有思维自主性障碍,但工作上的思维,可以加强或维持患者的思维能力,减少思维性退缩,这也是补充或加强在社会功能方面的认知过程,重新树立自我信心,必定,只要工作就要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患者的意识和认知,如果让患者保持意识的清晰性和正确定向,特别是在惊恐发作的时候患者就完全可以具备自我保护力,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身体伤害。重度焦虑症患者一般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差,其客观上就是认知能力损害,不同的患者体现出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如果面对工作的强度,或需要动脑思维性的工作,那么相对于患者的认知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恢复,尤其是患者在工作当中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既可以保持患者的人际关系,又可以提升患者的认知度,从而使患者自我区分症状性的与正常性的发生能够完好的,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所以,如果焦虑症与工作没有性的关系,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坚持工作。03、结语其实不论是轻度焦虑症患者还是重度焦虑症患者,其本身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而这种态度已经被认知接纳了,也就是在患者的内心里已经生根发芽了,如果要把这种焦虑所产生的根和牙彻底拔除掉,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焦虑症患者本身的意愿是可以理解的,但绝对不能着急。治疗焦虑症有很多的办法,其中,药物 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有很好的疗效,这也说明焦虑症不是一个不可以治愈的病症,但是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治愈不是药物 心理治疗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必须要改变患者本身的观念性的思维。而患者的这种观念性思维,却是偏离现实与实际存在的事物,所以患者必须将自己的认知调整过来,可以说,重新学习加强认知,改变自我观念和对现实的误解,不要考虑那些预期的,不可能实现的或没有发生的事情。对现实所发生的事情要客观的对待,不要以主观先占思维来主导大脑的意识形态,就重度焦虑症本身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病症,但是只要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按照治疗的方案以及病症的程度,坚持服用药物,加以心理辅助治疗,调整自身的思维的认知,很快就可以缓解或消除焦虑的症状。
问题分析:您好,我来回答您关于“ 睡不着阿 ”的问题。失眠, 根据失眠的原因进行分类,可以简单地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失眠也是一些常见心理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精神症、躁狂症等疾病的伴发症状之一。而遭受强大的精神刺激如亲人去世、离婚、失业、被等可能引起急、慢性应激障碍,出现包括失眠在内的一些短暂的或持续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其中失眠更是慢性应激障碍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些较强的生理刺激如寒冷、酷暑、噪声及短期或频繁的睡眠环境变化如出差、倒时差、倒夜班等情况也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原因。还有生物钟的问题,应该自我调整。意见建议:建议:改善失眠使用如下方法:
一、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
二、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节律。
三、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比如,我听着收音机才能慢慢入睡,买了个钟控的收音机,60分钟自动关机;届时我已入睡。
四、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五、药物:服用安定片或者巴比妥。服用谷维素和维生素B1,这两种药物是营养神经的,对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没有依赖性也没有副作用。就这样。拜拜!
躯体形式障碍怎么办?心理疾病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个大类,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叫神经症,神经症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等几种,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指的其中的疑病症。临床上最规范的名称是疑病症,也有的叫躯体形式障碍,或躯体化障碍,在过去,还叫做神经官能症,主要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和胃神经官能症两种。疑病症患者是担心、觉得自己得了治不好得绝症,到处检查,医生怎么解释你是身体健康的,都难以相信,就是因为在以身体,才有很严重的躯体症状,所以叫躯体形式障碍,常见的症状有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头痛头晕, 尿频尿急,全身疼痛等等,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人在焦虑紧张的时候,体内的植物神经紊乱,所有有的医生叫植物神经紊乱,但植物神经紊乱是症状,而不是临床疾病的名称。有的人走遍了全国的大医院,检查费就花了30万元,但始终没有康复,几乎痛苦的度过了半辈子,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遇到科学的解释方法,还有的症状很严重,但医院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就可能说成是疑难杂症,让人更加陷入绝望之中。实际上,如果理解了这种病的形成是条件反射的原理,清楚无缘无故的出现症状是因为潜意识焦虑自动运行造成的,症状就容易消除。如果是能接受新知识,行动积极的人,康复是很快的。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在心理学上是三个概念。焦虑是一种不愉悦的情感体验,加上一个认知: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它是指向未来的。例如,你看到一个玻璃水杯,你想到水杯破了手指被割伤了怎么办?割伤了到医院没办法住院怎么办?事情被夸大,被赋予特殊意义,当增大到不可忍受的程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受损时,无力感就出现了。抑郁症是一种难过的感受,加上一个认知: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抑郁是把愤怒转向自身。还拿水杯为例:一个心爱玻璃杯碎掉了。你会自责我怎么这么笨呢?我怎么这样不小心呢?当你不断地指责自己的时候,无力感来了。强迫症一种放松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违反自己的意志,但无力摆脱。强迫症患者什么道理都明白,还是无法过好生活。认为“在命运面前所有人都为力”。还拿杯子为例吧,我是一个玻璃水杯,我不能做一个铁水杯,我生来就这样,我是脆弱的,我是丑陋的,这是命运的安排。无力感又到了。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患者感觉到身体上的无力感,实际上都是心理上的无力感的躯体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