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人回答
基础心理,基因更变心理,神经系统心里等等很多
精神病人,为什么有时候正常?这要从很多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情况来分析:很多精神疾病,本身就属于间断性病程我们对于精神疾病的传统理解是,“疯了”就是一辈子治不好,其实并不是如此。本人是精神科医生,我们在书写病历时都会这样写:××自某年起,由于何种原因发病,症状表现如此这般,中间缓解期如何。可见,大多数疾病还是有中间缓解期的,只不过对于某些疾病,如精神症,脑器质性疾病来说,其中间缓解期并不明显。尤其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症,患病个体可能会随着病程越加严重,后期可能会出现孤僻,懒散,个人生活需要督促的衰退状态。之前我们了解:对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人来说,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脑损伤,而脑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组织,所以,往往脑器质性疾病的病人间歇期缓解也不明显。哪些病属于间断性病程?我们常说的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以及过去诊断神经官能症范畴的一些疾病,如癔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等。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某些追求收益的私人医院正是利用这些疾病的特点打着包治包好的广告,所以,通常在正规医院只需要花费一两千元的疾病,被广告效应圈进了这类医院,花费几万元甚至更多。现实情况是:最终还是会复发,还是要长期服药。有时候正常,还可能是药物在起着作用我们都知道,抗精神病药由于药物本身阻断了多巴胺与受体结合,进而降低了多巴胺的浓度。那么,各抗精神病药特点不同,这其中就包括半衰期长短不同,导致有些短效药物无法长期起到阻断作用。拿氯氮平来说,由于其具有“快速解离”作用,虽然这个特点的有点是副作用出现的时间短,但同时也需要每天至少两次给药的标准。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每日更新相关知识。
和精神病相比哪个更可怕?作为专业人士,我们不允许这样的叫法,因为带着明显的歧视色彩。下面分别说说两种疾病的特点。大家口中的专业角度讲,叫做精神发育迟滞,现在新出版的DSM-5称作智力障碍,属于发育障碍的一种。智力障碍是在发育阶段发生的障碍,包括智力和适应功能两方面的缺陷。具体可表现在社交概念和实用的领域中。其基本特征是总体精神能力的缺陷,与同龄人相比,其日常适应功能存在损害。这种疾病大多起病于儿童时期,或者是天生的。一般严重的个体,他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均存在很大的损害,对于儿童来讲,2岁就能看得出来。再说说所谓的精神病人我们所指的精神病人通常都是后天起病,有些是由于遗传,有些则是由于某种原因的刺激,或者外伤,或者一些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如我们所接触到的精神病人一样,这类人群可能存在幻觉,多疑,以及不可预知的冲动行为,从这一点来说,精神病人对周围人和社会存在更高的风险。然而,对于患病家庭来说,二者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尤其对于患者本人来说,智力障碍的个体更多时候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智能落后的人受他人怂恿做出违法行为。的确,这样的人群,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可能对方只给他一元钱,或者一个口号,他就言听计从。就未来的预后来讲,智力障碍几乎是不可治愈的,严重者将时刻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照料。相反,精神疾病尚有接近20%的治愈希望。而且,就算是不能治愈,精神病人在缓解期也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所以,从患病家庭和患者本人来说,智力障碍的患者更加让人绝望。总结:对于题主的问题,我们要分别现在不同角度去看待。从对社会的危害性来讲,可能精神疾病的患者更具危险,但并不是说智力障碍的患者就完全不会有冲动,因为智力障碍同样可能伴发精神障碍,这个时候就同样危险。对于患者本人来说,智力障碍更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而且真的是终身患病,而且是无药可医的。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后续我会继续发布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