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中学生的正常视力是多少
- 理想的心理状态有哪些
- 什么是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要求
- 中学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标准
- 好男优男,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评判、羡慕和
-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健康有多少条标准
- 男人身高多少才算及格
- 如何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健康,要400字左右
-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100字以内的.
请问中学生的正常视力是多少
你好!当前国际上把1.0(5.0)作为正常视力标准.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偏低对成人尚可对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是不适合的.它是造成近视眼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我国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理由如下:一1.02.03.0(在10米距离上看见1.5为3.0)都是正常视力而偏把这个视力的最低限作为正常视力标准显然有失公允公平因为它不能体现人类正常视力的客观实际和全部.二从理论上讲正常视力所对应的屈光度应该是0度左右是平光而从验光实践中看视力为1.0的人群中屈光度是0度的为数极少其中大多数已为低度近视和假性近视眼少数为远视眼等但都被"划"为正常行列.而视力为1.21.5者屈光度也不一定为0何况1.0呢!三目前我们所说的视力一般为"视力表视力"测查中因受时间地点光线视力表种类被测人心理遮挡严与不严和测查人掌握标准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所测结果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偶然性不能完全反映被测者的实际视力.四1.0的视力对成年人来说相对稳定因为成年人的眼球已经发育成熟学业结束视觉环境变化不大除少数极其费眼的职业外1.0的视力一般能够保持也能满足一般社会活动对视力的需要.因此该标准用于招工就业征兵及成人体检等是可行的无可非议的.五1.0的视力对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个动态数字过渡视力具有不稳定性是个稍纵即逝的视力.对远视眼儿童它是上升的;对正视近视及假性近视学生儿童它大多是下降的而且下降速度特别快.本为1.0的视力如在睡眠不足和数个小时的连续用眼(如看电视上网看课外书写作业等)之后再测视力就会下降一些.有些孩子上个月测视力为1.0下个月再测就可能为0.8或0.6了.不少孩子去年视力为1.5今年则下滑为0.5;几个月后又下滑为0.10.2了.六在近视矫正中也以1.0为配镜视力矫正标准.由于这个标准偏低配镜后仍然视物不甚清晰再加上丝毫没有改变用眼卫生习惯特别是用眼距离未变戴镜者的视力不久又下降到1.0以下造成反复配镜视力一再下降近视屈光度一再上升的恶性循环造就我国眼镜业异常发达.七1.0是正常视力的最低限因而它又叫边缘视力和临界视力对一部分孩子来说已经是近视了.把这样的视力作为正常视力标准是缺乏科学性的甚至是错误的.形成近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1.0这个标准的偏低也应是导致近视眼在全世界爆发导致我国学生近视率节节攀升到世界第二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决学生近视防控起始点问题迫在眉睫。
理想的心理状态有哪些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的评价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优、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大多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综合。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有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什么是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要求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够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心理状态。
除了疾病而言,还应该具备一些特点,比如可以持续学习,持续进步,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关系,良好的发展和保持亲密关系,能够有比较好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困难中应对,使自己度过困难跟挫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接纳自己的不足。
中学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标准
标准如下:
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应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到2023年,全省所有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50%;到2025年,全省所有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均配备至少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独立校区达到此规模需另外配备。
好男优男,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评判、羡慕和
人的美不能只看容颜,还需从德、智、体全面考虑,老、中、青都括其中。对吗?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暑假期间可以打打短工锻炼自己,如果是名校毕业后找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因为还缺是很多真正的人财。尤其是普通大学毕业后的青年,想找个好单位没有背景就有点难了,这样的学生走入社会不要有这样的思想:我是大学生就应该找好工作而且待遇要比普通人高一些,如果有这样的思想找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现在九零后的孩子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的。所以不要把自己想的和普通人高人一等,可以说现在的普通大学毕业就是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要想工资高就进厂和别的工人一样加班加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你想要薪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健康有多少条标准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精神状态正常。没有抑郁,焦虑,恐惧发作等症状。 (3)合理饮食,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肌轻松,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精神。
男人身高多少才算及格
男人身高应当是国旗护卫队员的标准,及格应是受阅部队的平均身高。
如何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健康,要400字左右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常识的错觉.
事实上,无论在那一个国家,达到真正健康标准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不少人错误地把能保持心理平衡看作是心理健康.其实,真正的心理健康代表着一种心理发展的水平或层次,代表着一种高水平的、高协调的心理动态过程.在心理学范畴内,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人格健全,或叫人格成熟.世界上关于健康人格的判断标准很多,但被公认的是由H·马斯洛、W·库姆斯、R·罗杰斯等一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并揭示的健康人格判断标准.这种类型的人被H·马洛斯称为“自我实现型人格”或“自我实现者”.
依照H·马斯洛的观点,心理充分健康的应具备15个方面的特质: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绝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具有苏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那么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达到这一标准的呢?H·马斯洛曾在美国布兰代斯大学作了一次调查,结果他在3300名大学生中才发现一名大学生达到了完全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带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倾向,这种倾向并不一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它却能够阻碍人向完美的方向发展,导致人在诸多方面失败.所以,一个人只有选择向充分健康水平发展才是最明智最完美的人生选择.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100字以内的.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如果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适当的调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