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一般大多数人使用一段时间后缓解。抑郁症的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复发。急性期治疗疗程8-12周,促进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巩固期治疗疗程4-9个月,此期间病情不稳定,复发风险大,原则上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不变;维持期治疗至少2-3年,持续、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需要对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看是否需要进行维持治疗,多次复发患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我女儿十三岁患病,病了十二年,去年开始有了久违的笑容,那是我期待已久的,说起来孩子病情的恢复觉得像中了一样,有点不可信但又是真实的,所以我有此生无憾的感觉了。和许多孩子出现问题的父母一样,孩子刚得病的头几年是崩溃无措的,有天塌地陷的感觉,但冷冰冰的医院和状态不正常导致失学在家的孩子告诉我,不是梦,孩子就是得了精神病。我总结一下这些年走过的路和生活经验,觉得精神病患者的恢复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环境相对安静稳定。精神病人出院后,都相当不愿意去医院,哪怕是复诊,他们也没有安全感。我家孩子出院后,我们家就搬离了原来的县城,因为亲友们都知道孩子的情况,小区的邻居们也知道,原因是几次去精神专科医院都是绑着孩子去的,小区里人尽皆知。精神病人都十分敏感,我女儿年龄小,更要顾及心理感受,于是我们搬到空气相对好的小城市,期待生活重新开始。第二:坚持服药。我家的孩子刚病头两年也是不配合吃药,说吃药就困还发胖,这点确实是事实。但六次住院让她记住了不吃药就还得封闭治疗。几次的住院经历让她知道了不吃药的后果,所以只有配合。并且我承诺孩子,身体胖了病情好了以后可以减肥,在家里减肥或者去机构都可以,让她减少对用药的顾虑。第三:创造相对轻松温馨的氛围。精神病人感兴趣的事相当少,经常能听到孩子说活着真没意思,所以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有工作,陪着她去海边赶海,她十八岁以前陪她上网吧,用我的身份证上网,最多的时候一天陪同六个小时,我也几乎崩溃,但是没有办法,家里不敢装网线,怕她迷上电脑控制不住。为了让孩子对生活有兴趣,报了美术班学习画画,还有烘焙,只要她感兴趣的,花钱又不是太多家里可以承受就去尝试。精神病患者率很高,每当孩子说活着没意思,家里就得重视。孩子得病这些年,出门旅行了很多次,我哪有心思,都是为了陪孩子出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崂山风景区、北京、鸟巢、万里长城、黄河风景区、南京玄武湖、哈尔滨太阳岛……这些地方都是陪孩子去的。第四:谨遵医嘱。这些年的用药情况,我都是按照医生的方案做的,每次减药量,都是医生允许的。春秋两季是病情不稳定时期,有问题及时领教医生。孩子去年好的,医生说巩固巩固再考虑减药,目前两片这个药量,已经坚持三年了。目前孩子和病之前没什么两样,但是我还是尊医嘱不敢擅自减量或停药。
现在的人不知是怎么了?压力来了就抑郁;情绪有问题了也忧郁;受到一点挫折或打击更抑郁。是时尚还是好玩?忧郁症可一点都不好玩,千万别自己吓自己。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心理比较碎弱,缺少减压能力,往往在生活中遇到些打击和挫折就承受不了,这虽然也是事实,但是,咱也不能稍微遭受一点挫折或打击就抑郁(忧郁)吧。就说打胎这件事吧,既然要把胎儿打掉,肯定是名方面条件不允许;既然打了,也肯定是你自己(或者双方)同意了。对于女人来说,打胎虽然对自己的身心会造成一些伤害,但也是无耐之举;即使自己心中还有些不是很乐意;但毕竟已是事实。只于吗?抑郁症严重了会变成狂想症,生不如死,所以才会出现的倾向,一点都不好玩。同时也不是说谁想抑郁就能抑郁得了的。首先,你能把自己的情绪讲出来,就不是抑郁;根据描述你脾气暴躁,还不愿意一个人独处,就更不是抑郁了,连轻度抑郁都还有那么点距离,充起量就是压力大情绪低落。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其次,抑郁症一般都跟个人性格有着一定的联系。抑郁症患者的性格大都比较内象、不容易或者不喜欢与人沟通、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心思和郁闷得不到宣泄,情绪的出口不畅而长期积忧而致。其三,短期的情绪低落、失眠多梦、郁闷等并不可怕,也不一定就是抑郁了。可怕的是持续长期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目光呆滞、面容焦猝、喜欢独处或者夜游等,这才是抑郁症的表现。如果尽一步出现狂想症就很容易导致自残。现在治疗抑郁症的途径主要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疏导减压。药物和心理治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能否从抑郁症中走出来,最主要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如果真的出现了抑郁症的这些表现,也不应该怕,只要勇敢面对,积极配合、学会自减压,为郁闷狂妄的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走回正常的人生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此观点你认同吗?如有认同点个赞,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赐评!
心态和疾病的预后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心态好的病人,和整天焦虑苦闷抑郁的病人相比,通常会有更好的预后。有一种性格理论,ABC型性格的人,其中C型性格的人喜欢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少表现出负面情绪,喜欢生闷气。在生活和工作中,这种人常有孤独感,活得很累。克己、压抑、焦虑、抑郁、无助的C型性格者,内分泌功能易紊乱,器官功能活动易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功能会受损伤,因此易患癌症。这些理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对于癌症病人,调节心态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我一向主张对于多数的癌症病人,是应该告知病人本人相关病情的,当然有一些病人不适合知晓病情,比如预期寿命不太长的高龄老人,性格偏执、文化层次太低的病人。对于早期癌症,我最喜欢引用毛老人家的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癌症也是这样,对于早期肾癌,一般是通过手术治疗,最后会有一个病理报告,给出准确的分期分级,如果分期分级都很早,那么属于真正的早期肾癌,预后一般是比较好的。这类肾癌病人,10年生存率也都在80%以上,多数人手术后不会复发和转移,所以一般说来疗效会很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战略上藐视敌人”,虽然已经是癌症病人,但是不要把癌症挂在嘴边,也不需要把自己当成癌症病人,不需要因此而焦虑。最主要的是,需要自己找事情做,不要当成病人成天待在家里躺在床上,想这想那的。对于中青年人,如果工作不是重体力活或者工作时间很长熬夜的工种,应该在术后继续上班,早期肾癌手术并不影响一般的工作;对于老年人,手术后应该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钓鱼、跳广场舞、甚至打麻将等等,只不过注意劳逸结合。病人需要让自己“有事情做”,才可以分散注意力,不去想疾病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战术上重视敌人”,虽然早期肾癌的预后好,并不代表就一定没事,有少部分人还是可能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的。不过由于现在医学技术的进步,即使发生复发和转移,还是可以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案,比如再次手术,比如靶向药物。肾癌的靶向药物种类很多,目前多数已经纳入医保,有策略的使用靶向药物,即使真正意义上的晚期肾癌,很多也能存活平均3-5年,所以目前肾癌的治疗是比较成熟的。对于早期肾癌,需要做到的,就是定期的复查和生活上的注意,也就是“战术上的重视”。关于复查,早期肾癌,如果是做肾部分切除的病人,只需要按期去复查相关的项目,主要是前两年半年一次的CT,包括肾脏和肺部,如果有骨痛的症状可以加做骨扫描,2年之后如果没有特殊症状的情况下,可以1年检查一次。如果对于做肾根治性切除的手术病人,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检查之外,还需要检查肾脏功能。对于生活上的注意,主要是避免熬夜和压力大的工作,注意血压血糖,因为这二者容易引起肾功能损害;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吸烟,不要酗酒,注意不要食用容易损害肾功能的食物,生病服药时告诉医生自己既往曾经做过肾癌手术(尤其对于根治性肾切除的病人)。整体而言,早期肾癌是预后较好的疾病,保持良好心态,多数人不会影响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