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不了解,最好你还是去医院找医生,医生会给你好见意。
残酷的胜负世界,让年轻的小范不堪重负,或许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绩,抑郁让其一直在焦躁无奈中徘徊,作出了他认为解决所有问题的选择,人生,有时候必须学会放弃,放弃世俗追逐自我,可惜了农心杯横刀立马的小范,留下了久久的痛在父母和棋迷心中,让他安静吧,犹如他最后所要的
谢谢邀请!重度抑郁焦虑不知道是你自己的判断还是专科医院的医生给出的诊断名称?如果是可能诊断是重度抑郁发作,重度抑郁大部分是伴有焦虑症状的。
跟抑郁症打交道十多年,确实有你说的情况好的,但极少,而且不一定是真的“好了”,很可能是“摁下葫芦起来瓢”。
我们知道抑郁症是指单相抑郁发作,而还有一种更严重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双相抑郁发作。其实在任何一所权威的医院,双相抑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和漏诊问题,而最常见的误诊就是被诊断为单相抑郁症。这是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全世界性医学难题。
而双相抑郁发作确实有可能未经过任何治疗突然好转,抑郁症状瞬间消失,但不代表真的好,而是由抑郁发作转为了躁狂发作,就是我们俗称的双相抑郁的转躁现象。
曾经我看过一个综艺节目,一个自称重度抑郁症患者说自己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而后还获得了演讲能力,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这就是我上面说的抑郁发作的转躁现象,病哪有好?只是一种病的不同转换,抑郁是困惑自己,而躁狂更多的是困惑别人。
至于单相重度抑郁是否会完全缓解,我想可能性存在,但可遇不可求!
首先你说的状态很危险,不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可能随时因为绝望、压抑的情绪而出现自伤或行为。我接触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起码有三分之二有过的想法,尤其还伴有严重的焦虑情绪,更加会加大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危险行为,后果可能无法挽回。
所以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尽快治疗,抑郁症确实可以存在疾病自知力,但不见得会配合治疗,所以伴有念头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多半是强制入院治疗的。在尊重患者选择和保命之间选择,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糊涂。
人们总是抗拒吃药,因为药物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中度以上的抑郁症只能依靠药物治疗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目的。所以,为了患者好,我们一定要尽快送其住院,相信他好了后会感谢你的。
作为已经精神科医生,我来说说我的见解。事实上我不认为抑郁症是不愁吃穿的人的专利,而是很多家境一般的人觉得去医院会花很多钱,所以他们不敢看病。而您所说的抑郁症多是吃穿不愁的人可以解释为:1.吃穿不愁的人,经济基础好一些,对于看病没有负担;2.吃穿不愁的人,对身心上的异常关注的比较多;3.吃穿不愁的人,大多数文化水平相对高一些,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的了解,我也收治过农村的抑郁症的老太太,来之前已经拖了很久了,直到老太太家里人去综合医院才急诊大夫建议他们来精神专科医院,他们才知道母亲是抑郁了,拿他儿子的话讲“从来没想过我妈会得这种富贵病”。我不是贬低农村人文化水平低,我本身也是农村出来的,拿我家里人而言,他们都觉得抑郁症是“城里人的病”,和农村人无关。
一项由国际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联盟(1CPE)举行的研究,采用 WMH-CIDI(世界卫生组织复合式国际诊断访谈)调查了来自10个国家(美国、欧洲和亚洲)的37000名成人,发现大多数国家的终生患病8%~12%,但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美国为16.9%,而日本仅为3%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障碍患者,在17个国家进行的精神卫生健康调查中发现平均每20人就有1人曾患或目前患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的年患病率为1.5%,终生患病率为3.1%,高达1/5的妇女在分娩后会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对抑郁症的表现、诊断以及研究方法存在潜在影响。虽然对抑郁障碍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但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在一些国家中甚至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高患病率精神障,,但社会调查表明,我国社会人群对抑郁障碍的基本防治知识了解甚少,这也使得人群中抑郁障碍患者的未治率居高不下,因此广泛宣传和普及抑郁障碍的人群防治知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常规任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尽相同的宣传内容和策略。例如针对管理人群,可侧重从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从而说明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患者家属及照料者,应强调抑郁障碍发生的早期表现,如何早发现、早治疗、防范行为和减少复发,在疾病康复期如何关心和护理患者,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针对基层卫生人员,主要介绍常用抗抑郁药物及一般处理对策,强调维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社会治疗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