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抑郁了找我,来我头条就会好很多[捂脸]
抑郁症早期症状有:明显焦虑、睡眠障碍等。还会有心境低落、情绪消沉等。也会有自我封闭、自我否定、闷闷不乐、自卑、悲观厌世等症状。建议可以用一定量的电流通过脑部,激发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全身性肌肉有节奏地抽搐。
建议去医院及时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会使抑郁症状和抑郁情绪迅速得到缓解,总有效率可达70%-90%。
应该去精神心理医院或者精神心理门诊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心理医生会通过所填写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结合病人的症状进行综合判断,根据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抑郁症分三轻、中、重三度,一般平度可以心理治疗,中重度需要药物治疗,同时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神经内科医生说我得了抑郁症,针灸科治疗两个礼拜好了,说下我的经历:
十年前由于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事情过后我连续一个多月失眠,晚上顶多睡两个小时,还十分浅,困得很躺在床上还睡不着,白天上班头晕脑涨,走路头重脚轻,上下地铁里的楼梯都得扶着护栏。中午休息时想趴在桌上睡觉,也睡不着。最后实在痛苦趁白天上班请了假去公司旁边的中日友好医院,根据问询台的建议挂了神经内科,大夫问了下情况,说我是抑郁症,给开了药,让我吃吃看。我不相信自己是抑郁症,不想吃药,出来后给我爱人打,他也不让我吃药,于是没有交费取药就回来了。
周六休息的时候去家附近的友谊医院挂了针灸科想试一下,记得是一个姓周的女医生,大概四十多岁,慈眉善目的,给我把脉后让我趴在床上,说是走个冷罐,走完后,说哎哟心火太旺,今天肯定能睡个好觉了,然后又扎了针,大概20分钟取针回家,当天晚上就睡了4,5个小时,后来隔一天去一次,只扎针,大概有两个星期吧,慢慢就恢复正常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有些是不是误诊呢。
其实我的意见判断是否抑郁症这事还是应该交给医生来做的,因为抑郁症不是冷冰冰的诊断标准,要结合临床经验去分析,去判断是不是符合诊断的标准。
我们目前现行的ICD-10国际诊断标准是实行了几十年的标准,部分内容早已不适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所以今年的即将颁布的ICD-11国际诊断标准也做出了不少的修改。
ICD-11中对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把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三大症状群:情感症状群、认知-行为症状群、自经系统症状群
情感症状群:
抑郁心境:源自患者的自我体验(例如:情绪低落、悲伤)或他人观察(例如:流泪、外表颓废);儿童、青少年抑郁心境可表现为易激惹;
兴趣及愉明显减退:尤其是平时很喜欢的活动;愉减退也包括减退。
认知-行为症状群:
面对任务时,集中注意和维持注意的能力下降,或明显的决断困难;
自我价值感下降或过分的、不适切的内疚感,后者可以表现为妄想;如果内疚感或自责仅仅指向抑郁状态本身,则该症状不成立;
对将来感到无望;
反复想到死亡(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反复的意念(有或者没有特定计划),或有未遂的证据。
自经系统症状群:
显著的睡眠节律紊乱(入睡延迟,夜间醒觉次数增多,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显著的食欲改变 (减退或增加 )或显著的体重改变 (增加或 下降);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精力减退,疲乏,或即使最低限度的活动也会出现明显的疲劳感。
如果每天的大多数时间存在至少5条上述特征性症状,持续至少2周;其中至少有1条症状是来自情感症状群;那么依据ICD-11诊断标准可以被诊断为抑郁发作。
这只是疾病的诊断标准,但即使给出每一条抑郁症状的特征,到底什么样的程度符合每一条抑郁症状,是需要精神科医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加以判断的。所以普通人很难正确做出判断。
就好比我今天下午下班前收治的患者家属一样,孩子已经多次出现明显的自残行为,家属仍然不觉得孩子需要住院治疗,看了门诊回去不吃药,问题严重到无法上学了才不得不带孩子来住院。
很多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是无限接近于零的。这不怪他们,是我们的社会缺失了太久的。
目前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抑郁症最大患病国,约有近一亿的抑郁症患者,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可以说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认知程度,极大的制约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机会,有病避医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一直在问“我怎么就抑郁了?我也没什么事想不开啊?”这就是错误的认知,抑郁症不是什么想不开,而是有明显生物学特征的医学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