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我的儿子今年16岁了高一现在脾气暴躁不理)

我的儿子今年16岁了高一现在脾气暴躁不理

鉴于你儿子的年龄和行为表现,说明你儿子已经到了青春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的独立意志和自我意识已经觉醒。

16岁的孩子,心智已经接近成人。身体与心理快速成长,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增多和增大。很多孩子并没有掌握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却又迷之自信,遇到问题也不愿意求助家长和大人,将大人当做对立面。

你儿子的情况,很有可能是遇到困难了,才会有这种表现,而且出现吃不下饭的情况,说明遇到的困难比较棘手。同时他还拒绝沟通,想要帮他,却又无从着手。那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继续沟通,只有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但要讲究方法。

首先,要对自己孩子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坚决不护短。

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孩子是最好的,遇到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也不问是非曲直,直接指责对方和过分强调客观理由,为自己孩子开脱。基于对孩子错误的评价和认知,又怎么能帮助孩子呢,所以家长一定要摆正态度。

其次,掌握沟通方法。

一是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忌用命令否定口吻。对孩子多加肯定与鼓励,下放部分权力,给与孩子一定的自。

二是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三是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四是给孩子减负 ,允许孩子犯错。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

五是,禁用“武力”。最不妥当的做法就是和孩子对抗。遇到了来自父母强大的对抗,要么就会激发起他们在将来一直与父母对抗下去的动机,要么被父母的强权压制后会让孩子变的懦弱退缩,一旦遇到外力的阻挡就畏惧顺从。而且将来孩子还很可能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变成表面乖巧、内心叛逆的双重人格,当内心集聚了相当的反抗情绪后, 一旦爆发则难以收拾。

以上就是我给你提供的建议,希望会有帮助。回到你儿子身上的情况,大概率是遇到情感问题,不然一个16岁的大男孩,其他问题不会让他达到茶饭不思的程度。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这方面问题,一定要掌握分寸,这涉及到孩子最隐私的问题,是孩子最脆弱和不容触碰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

初二现象应该怎么理解和化解

初二年级是身体开始发育,心理还很幼稚的年龄阶段。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在所有问题学生当中,初二学生为数不少,而且似乎还呈越来越多的增长趋势。初二年级是学生的一个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吗?在学校,许多的老师班主任都深有体会,在初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在初二同学心中,自己像是学校的老大,刚刚入学的初一没本事,初三的又要进入中考的备战阶段,自然最后剩下的就是初二的同学们,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因此这种在初二特定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就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初二现象”。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3到14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在初一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逐渐使他们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但由于学生新到初中,环境的更新以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张扬由此的渴望和好奇,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的矛盾与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自已处理自已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已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状态。

2、从学校的教育环境来看: 面对长时间而不知哪里是尽头的应试教育,学生们在繁重的课业任务压力下,完全没有了快乐感和良好的心态,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大了很深的广度和难度,而新增开的物理学科,毫无疑问又起到了雪上添霜的负效果。学生之中,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充满了动荡和分化,这是一场竞争更为激烈紧张的重新定位,随着他们承受力的个性差异和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老师和学校往往缺乏一种平等的教育思想,习惯于领导和控制学生的教师,也就常常有了随便打骂挖苦学生,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等等变异的教育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平等的待遇与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平等交流的情感,产生了激烈的。

3、从社会的教育环境来看: 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更看重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的高低,与此良性引导相比,社会对学生们的负诱惑又远远超过社会对学生们的约束,从充斥于现代文化生活中处于放任状态的暴力文化中,学生们养成了暴力倾向,习得了暴力经验;从人类高科技结晶电子游戏机、互联网中,学生们在虚拟的梦幻世界里,寻找到了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从不负责任只求经济利润的药店或地摊中,同学们可随意购得致人死命的药物等等;另一方面,在初二阶段,对学生们而言,其性意识的觉醒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开始关心自已的容貌打扮,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往的愿望,受影视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很多同学加入了早恋的行列,由于初中学生对自已意志发展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又有很多冲动和盲目的成份,因此,早恋的结果是多是挫折,这种挫折对于耐挫折精神缺乏的学生来说,往往成为一种意志消沉和致命的催化剂。

4、由于父母的期望过高(独生子女居多)可以说将此生全部的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甚至溺爱,心理上,又将孩子当作自己早年理想的实践者,处处严要求高标准,却没将他们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平等者。

另一种情形家庭残缺不全型:由于社会化分工以及价值观的重新整合,逐年攀升的离婚率和一些家庭出现的意外变故,使“不完全家庭”(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死亡、外出打工等)的学生数在逐年上升,在这些家庭中,其直接监护人的失去或不完整状态以及隔代亲情的溺爱,使学生的家庭教育得到了弱化或者干脆出现真空。

第三种情形:放任自由型。竞争使下岗造成一种窘迫的生活。调查表明:15.6%的学生家长下岗以后整天忙于打牌、搓麻将或找工作,他们无心过问子女的学业,有54.3%的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做生意或应酬,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另一项调查显示:在放学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48.29%的孩子只能独自在家,有43.7%的家长一周和孩子在一起聊天、游戏的时间只达4~~8小时,由此说明,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教育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不关心,不过问,也很少和子女沟通交流,一切任其自然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一个发展中的生命自然会与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面对如此扭曲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而在初二年级,由于学习成绩分化的结果,这种扭曲更具危害。他们则更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闭塞、放纵和报复等不良心理,最后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资料显示,是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同时,近两年还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造成这种令人震惊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无确对待一些突发或超出常规的问题,因此,作为学校,就要从人文的角度,能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能埋身于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对初二学生,要冷静关注,适度介入,给孩子指明方向,给孩子留一片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个性的张扬得到生成。

学校组织心理课 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作为家长,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只关注分数,不把过高的期望变成压力向学生施压。 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要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心理和生理的危险阶段,还必须有社会的参与,惟有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合力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要清理学校周围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营业场所,精心选择一些素质高和善于和孩子交朋友的知心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制度。还可以通过建设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使爱幻想的学生们丢掉幻想,直面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承受能力。

如何让孩子科学的戒掉网瘾,主动的去学习

谢邀!

网瘾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戒的。首先分享一个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在中考中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我市最有名分高中明珠班。身边的人没有不羡慕的。但就在还没开学的这个暑假,孩子彻底被网络游戏沦陷了。

朋友为了奖励孩子取得的成绩,在孩子的要求下,特意安装了电脑。孩子从此爱上了王者荣耀,一发不可收拾。高考只考了200多分。最糟糕的是孩子已经网瘾成性了,什么也不想干,谁也看不起,总把自己憋在屋里,心里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父母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成功。最后孩子的舅舅是特种兵,把孩子带走了,一年的时间回来后孩子变成了一个硬朗、性格开朗活泼的大男孩。到底舅舅用了什么好办法呢?原来,舅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孩子。孩子看到了舅舅执行任务,缉毒抓坏人。知道了这才是英雄、这才是荣耀。网络里虚拟的东西都是假的。

最后孩子如愿以偿当上了特种兵。不知道这个故事有没有影响到你。

awake是什么意思

及物动词 vt.
1.唤醒,使醒过来
The thunder awoke me.
雷声把我惊醒了.
2.使觉醒;使意识到[( to)]
His father tried to awake him to a sense of duty.
他父亲试图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3.唤起,激起
Nothing can awake her interest in this subject.
什么都无法激起她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不及物动词 vi.
1.醒来
He awoke from a sound sleep.
他从酣睡中醒来.
2.觉醒;意识到[( to)]
We must awake to our responsibilities.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3.被唤起,被激起
Old memories awoke in me when I saw the picture.
我看到这张照片时件件往事涌上心头.
形容词 a.[F]
1.醒着的;清醒的
He lay awake in his bed.
他醒着躺在床上.
2.认识到的,意识到的[( to)]
We are fully awake to the dangers of the situation.
我们充分意识到局势的危险.
3.警惕的
They stayed awake in their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ts.
在与反恐怖分子的斗争中他们始终保持警惕.

大学生性心理发展阶段有哪些

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哈

青春期是个体从生理发育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化时期,是儿童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我国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异性疏远期

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两性明显分化,性意识开始觉醒,引起心理上的羞涩和不安,出现了男女之间彼此疏远的心理。男女界限分明,怕遭到同的非议,有的甚至对异性产生反感。这种对异性的疏远,主要是性心理的朦胧感和羞涩感造成的,其实在疏远中潜藏着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

异性接近期

青少年开始有的体验和要求,对性产生好奇心,并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对性的社会角色有了一定的认同,开始逐渐摆脱心理上的封闭状态,对异性由抵触转向好感。由于心理反应不够稳定,男女间的欣赏和爱慕是泛化的,注意目标容易转移,不具有专一性。

女生特别注意打扮,喜欢表现女性所特有的姿态和行为;男生倾向于显示自己的知识、智慧、体魄或运动技巧,表现得争强好胜。

两性恋爱期

随着性生理与性心理的成熟、知识面的增加、生活视野的扩大和个性的发展,青年男女对性的评价日趋明朗和稳定,对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趋向专一化,将以往的泛化好感转为专注情感,萌发出爱情。这是男女青年恋爱的开始,也是性意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