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表现是一个人心烦,情绪不稳,这样稍有不满就会发怒。从而就会表现你说的说话难听、骂人,一般认为,焦虑症是由于心理压力大导致的。。对于焦虑症的治疗,需要你就诊于心理科,通过心理医生的帮助,给与心理疏导,找到舒缓压力的方法,分析你的性格上的缺点,从根本解决焦虑。同时你需要服用抗焦虑药物。
您好!
谢谢邀请,首先你能指出自己的缺点,乱发脾气,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相对很多人,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不到。
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针对办法的话,我想说的是,在心里你要有一个信念,我是我,我不允许任何人控制我自己,冲动是魔鬼,这个魔鬼,我很讨厌,我不允许自己被魔鬼控制,我自己的理智时时刻刻都是我的,尤其是自己快要发脾气的时候,这个信念必须坚持一下,我要控制自己,你要是可以想到这个,那么就好做了。接下来,你要告诉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我,我要保持沉默,不论别人怎么对我,难听的话我也要忍着,坚持10秒钟,然后再说话,要慢慢的说,不要说的太快,动作要缓。当然这样很难一次性就改过来,你必须要坚持。半年时间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谢谢
看了前面几个人的回答很不错,但多是从技巧和应用方面的回答。我想从认知方面补充一下。
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发怒是指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发怒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人的一些感受不良的生理反应,比如:脸色发红,身体出汗,胃部收紧,坐立不安,咬牙握拳,双肩发紧,呼吸变快,心跳加速等的。
对于人类的情绪方面的认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一套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下面的事例很好的说明了这种理论。
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遭,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
ABC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认知能力的提升会让人们在遇到不顺利的事情的时候,会更多的从理性思维出发去考虑问题。能认清导致生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至于盲目的发泄自己的坏情绪。另外应该加强对自我认知方面的学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理性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当发生不愉快的时候,多从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真正的爱自己,保护自己!
回答者:昕动力,IT领域外企管理,关注心理学在职场和个人成长方面上的应用。
喜剧演员兼导演的周星驰在实际生活中,并非像荧幕上那么开朗、搞怪,相反,他很安静,经常一个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神情没落,有的时候也会发脾气,有人说他看上去像抑郁症的症状。
是不是抑郁症就应该情绪低落,一语不发,不应该想骂人?我想你需要对抑郁症有个全面的认识。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属于破坏性心境障碍,核心症状包括体验不到快乐或悲观绝望。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抑郁与哀伤是不同的。人在哀伤中不会扰动自尊,但抑郁会贬低自尊。哀伤可以体验到外部刺激,而抑郁状态下,人的自我则逐渐消融,甚至毁灭。抑郁存在的是一种想象化的丧失,充满了对自己的责备和诋毁,也会逐渐与自己真实的情感失去联系,拥有强烈的自毁倾向。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环境的需要而建立一个虚假的自我。
由于爱的客体(养育者或重要他人)丧失或幻灭,抑郁症患者产生挫败,进而引发愤怒、敌意与攻击,本质上而言,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愤怒与攻击,其实是对客体的愤怒与攻击。这种愤怒和攻击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患者的自责、自罪。
情绪就像一个气球,越充越大。由于抑郁症患者将负面情绪压抑,时间久了,总有承受不住的时候,偶尔爆发一下也是正常的发泄。普通人心烦的时候尚且想骂人,何况抑郁症。
抑郁症的分类
由于抑郁症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是不同的。临床上目前将抑郁症分为:
1.典型抑郁症
典型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一直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绝望,甚至悲观厌世,产生企图和行为,有的患者会出现木僵,严重的可出现幻听、幻视、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典型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语速缓慢、意志活动减退(俗称懒病),认知功能受到损害。有的伴有睡眠障碍、乏力、便秘、身体部位疼痛等躯体症状。
2.共病型抑郁症
所谓共病,就是除了抑郁症,同时患有其他精神疾病,不是单纯的抑郁症。最常见的有焦虑型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即俗称的躁郁症)等。
焦虑型抑郁症患者,除了有抑郁症的症状,还有焦虑的症状。患者除了持久的心境低落,还存在明显的烦躁、紧张、提心吊胆、胡思乱想等症状,严重者坐立不安。有的伴有呼吸困难、口干舌燥、尿频尿急、胸闷心悸、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其焦虑并非实际威胁引起的,或者焦虑根源与现实生活很不相称。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则是兼有抑郁症和躁狂症的症状。临床表现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抑郁发作时,病程较单纯性抑郁短,反复频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躁狂发作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思维奔逸、口若悬河,整天得意洋洋,精力旺盛。部分患者以愤怒、敌意、易激惹为特征,可能出现破坏行为,但常常很快就赔礼道歉。有的伴有面色红润、炯炯有神、食欲亢进、睡眠紊乱、暴饮暴食等躯体症状,可出现幻听、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混合发作最常见的是躁狂发作后,几个小时马上转为抑郁,几个小时后再度反复,极易误诊为精神症。
3.非典型抑郁症
非典型抑郁症,即临床中不常见的,较难诊断的抑郁症类型。
例如,微笑抑郁症。这类患者习惯性将不良情绪压制在内,自己呈现出阳光的一面,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感觉,但其实这类群体最危险,因为症状不明显,难确诊,率很高。
例如,部分男性抑郁症。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缘故,比女性更容易冲动,更爱冒险。有一部分男性患抑郁症后,并没有表现出典型抑郁症特征,而是以拼命加班、追求刺激等形式表现出来,但这种也难以诊断,因为有的人性格上喜欢追求刺激。
例如特殊群体抑郁症。特殊群体包括老年人、青少年、孕妇、产妇、更年期和一些自闭症患者。这些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不太典型,与典型抑郁症共有的特征是持续性的心境低落,但部分患者会有不一样的症状表现。如果是产妇患产后抑郁症,可能会带着婴儿一起。而自闭症患者患抑郁症就更麻烦了,因为自闭症患者活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与一般人无法沟通,他们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除非你能摸清他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沟通。此外,部分自闭症患者,没有语言能力,其中小部分有点暴力倾向。
总结
以上是抑郁症的基本常识。
普通人遇到烦心事都会想骂人,更何况抑郁症。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污名化抑郁症,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有色眼镜里。
事实上,抑郁症患者对艺术是敏感而细腻的。历史上很多天才艺术家都有抑郁症,比如梵高。所以,也许未来提升抑郁症患者的艺术创作是一个治疗倾向。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