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的形成: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表现抑郁。
1、神经内分泌因素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分娩后,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在72小时内迅速达到以前水平。一些研究显示,产后期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和抑郁症状出现有关。2、遗传因素以前抑郁症的历史增加了女性得产后抑郁症的危险。研究显示,1/3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会在产后时期重患。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于无病史的女性人群。
感谢您的邀请,作为一名专业的医生,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在产后的第一周,50%~75%的女性会出现轻度产后抑郁,10%~15%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形成产后抑郁的原因,除了分娩血中的激素剧烈变化之外,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与产后抑郁有密切关系。
我们来归纳一下产后抑郁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死胎、畸形以及产妇家庭对新生儿性别的反感也是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在我们很多偏远农村“生儿子继承家业”这种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依然存在,这给生了女孩的产妇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很大压力。
我国的传统习俗是分娩要在家里养1个月,这一个月不须看书、看报、看电视,更不允许出门,甚至是不允许下床。这样产妇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生活圈子一下子缩小了,犹如被囚禁一般,这样使产妇产生厌烦、易激惹的不良情绪,也极易诱发产后抑郁;
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帮助,特别是丈夫和长辈的帮助,也是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当产妇面对新生儿手足无措、无力哭泣时,长辈的一句“就你矫情,我们那时候生孩子怎样怎样.....”、丈夫的一句“”真的会使产妇陷入绝境;
原本就很拮据的生活因为新生命的到来雪上加霜。各种支出增多、对孩子未来的教育预算、住房条件更加拥挤等因素产生的担忧,也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4月27日,湖南长沙一位37岁的海归女博士,带着5个月大的二胎女儿,从27楼一跃而下。这场悲剧引发网友无尽惋惜的同时,也将“产后抑郁”再一次推到了众人面前。很多人觉得“产后抑郁”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因“产后抑郁”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
杭州90后宝妈急诊室门口大喊"救我",随后失踪;通州31岁妈妈在家中坠楼身亡,留下年仅3个月大的孩子。济南一年轻妈妈生产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连带9个月大的孩子也被喂药身亡。湘潭年轻妈妈留下万字遗书,携两岁儿子和几个月大的女儿跳楼轻生。
这些悲剧背后均有“产后抑郁症”的“身影”,“产后抑郁”一直都在,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们很少去了解。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产褥期多发的常见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产妇在分娩后心境低落,常有孤独感、无力、爱哭、失眠或者嗜睡、疲劳等表现,并伴有交流障碍、激越、无价值感、轻生观念、精神运动型迟滞等。
“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对影响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与行为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夫妻关系、家庭和谐等各方面。
“产后抑郁症”一般在产后2周左右发病,产后4至6周逐渐加重,持续到产后6个月或更久的患者占总患者的25%-50%。
国外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33%,国内发病率约为11.38-35%,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属于高发病率类型,更为严重的是,“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妊娠分娩是育龄期妇女必经的一种重大应激生活事件,产妇产后除了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外,还会因机体内分泌水平改变以及强烈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应激因素而无法调节心理压力,导致产后抑郁。
1、孕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
产妇激素水平发生巨大变化,引发身体、心理不适。从妊娠开始,体内的激素水平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分娩过程中又会产生巨大变化。产后低催乳素、孕酮水平是最主要的两种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孕妇产生孕吐、情绪波动大、易激动等不良反应。
2、分娩的巨大疼痛,引发产妇无助与恐惧,进而诱发“产后抑郁症”
分娩的疼痛是无法用疼痛评分来进行评估的,这些都给产妇带来无助与恐惧感,导致精神过度紧张,特别是出血、产程过长,更是加重了产妇的压力。此外,手术生产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的可能性,会略高于非手术生产的产妇。
3、产妇生产知识缺乏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由于产妇缺乏妊娠及分娩知识,产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分娩,也难以应对分娩过程中的突况,这些都会使孕产妇产生紧张、焦虑感。
4、城市中事业较为成功的职业女性患“产后抑郁”的几率高于平均水平
城市女性产后抑郁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孕前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因为怀孕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可能在产后丢掉了原先不错的工作或升职的机会,这会让产妇产生巨大的丧失感,如果不及时调整,往往会发展为“产后抑郁”。
5、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患“产后抑郁”的可能性会高于经产妇
初产妇比经产妇更易患产后抑郁,初产妇由于新生儿的到来导致的生理、心理等变化,不能适应母亲的角色,母亲角色适应与母亲的情绪、社会支持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减轻产后抑郁,提高社会支持,促进母亲角色的适应。
6、产后所处的不良家庭环境同样会诱发“产后抑郁”
家庭环境是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社会化、关怀、爱护、情感、生育及社会地位的表现,家庭能满足个人和社会最基本的需要,家庭环境是维持个体心理平衡。
如果产妇在生产后,没有及时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照顾,经常独自一人去面对产后的困难,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产后抑郁。如果家庭内其他成员非但没有给予关爱,反而因为各种原因指责产妇,将使得“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大大上升。此外,如果产妇在患上“产后抑郁”之后,依旧身处不被理解、无人招呼甚至指责的家庭环境中,最终选择轻生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7、婴儿的性别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
在婴儿未出生之前,产妇自身或其家人可能都会对婴儿的性别有一定的期待,而当产妇生下孩子之后,婴儿不同的性别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产妇家属特别希望有一个男孩,产妇生产前可能会承受一定的压力:担心生下来是女孩,生产后如果确实女孩,产妇可能就会担心:家属会不会对她不好等等。尽管生男生女一样好,但是难免有部分人依旧存有“重男轻女”等旧思想,这些旧思想会给产妇带来压力,进而有可能导致产后抑郁。
以上因素并非单独发生作用,各类因素综合作用、互相影响,最终导致“产后抑郁”。比如,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孕产妇都要经历的情况,如果家人能够给予足够的宽容而不是指责、埋怨的话,可能就可以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以上因素仅仅是“产后抑郁”的诱发引发而非决定因素,即使存在以上多种因素也不一定就会导致“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所以,在产后抑郁的调节方面,自然也需要多方面调整,多方努力。此外,对于产后抑郁问题,预防才是最有效、最应该重视的方面。
1、产前护理:学习知识,减轻产妇心理压力
产妇生产前大多会心存恐惧,尤其是没有经历过的初产妇,对于未知的事情必定会产生很多猜测和惧怕,所以产前护理主要工作就是减轻产妇的担心和恐惧心理。
可以通过集体培训、印发宣教资料及个别指导等措施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图谱、多媒体使产妇能够掌握给婴儿换尿布、哺乳及洗澡等,减轻产妇对于即将为人母的压力。鼓励产妇进行自我调节,以愉悦的心境进行分娩,训练产妇保持放松的心态,进而提高产妇应的应激反应能力。
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入院后给予热情的接待,并向产妇仔细介绍居住的病房环境,耐心的回答产妇与家属存在的问题,疏导产妇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并为其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应尽可能多的让各待产孕妇以及产妇家属之间进行交流,以形成优生优育概念,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思想,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临产前把产妇转移到温度适宜,环境优雅的产房中,护理人员与家属应全程陪同在侧,给予其心理安慰,并施以科学合理的产前指导。
2、生产时护理:转移注意,减轻产妇疼痛
由于剧烈疼痛,所以初产妇很可能会因为难以忍受而出现想要放弃自然分娩的想法,此时助产士应通过良好的技术指导帮助产妇减轻痛苦,并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让产妇的安全感增加。同时家属应尽量分散产妇注意力,使之痛苦减轻,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3、产后护理:调养生息,恢复产妇身心水平
在分娩过后,产妇的精力和体力消耗严重,护理人员应为其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防止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许多,其中包括产妇尚不能全面适应新的角色、不满新生儿性别、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的焦虑等心理等。
因此,等到产妇恢复后,护理人员应将系统全面的育儿知识告诉产妇和家属,让其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并对男女平等观念予以普及,让产妇的心态保持良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调动产妇家属从心理上支持产妇,保证其睡眠的充足。
对产妇存在的抑郁因素与焦虑状态给予重点的关注,重点护理存在严重抑郁、焦虑情绪者,对产妇产前进行具有针对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并明显降低了产后的抑郁症发生率。
4、及时寻求助
如果发现产妇出现疑似抑郁症状,应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帮助,比如去往当地综合医院的心理科/身心科/精神科,或者去往当地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科医院。
除了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家属应当多陪伴产妇,多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通过聊天、适度运动的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应避免产妇和宝宝独处,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寻找原因。
尽管产后抑郁较为多发,但是这并不代表产后抑郁不可治。只要及时发现、治疗得当,产后抑郁完全可治。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心理咨询师陌路,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世界,你也可以。
辣妈育儿手册上是这样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