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
历史唯心主义 又称“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
与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指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原
因归结为社会意识的历史理论.历史唯心主义有两种基
本的理论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历
史现.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主张人的意志、愿望决定历史
变迁.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
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我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
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
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观主张某种客观精神,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决定历
史的发展.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是“绝对
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外化的产物.孔子认为上天主宰
人世,各民族的伟大历史人物不过是“客观精神”的体现
者.历史唯心主义的两种理论形态的共同特点是:第一,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历史发展的最
终动因归结为精神因素,否认历史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
律.第二,在对待群众的作用问题上都表现为英雄史
观,否认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群众的作用排
除在历史之外.
提要:所谓“历史”,它包含有三层意思: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对过去的事的记载;人的历史认识.本文论述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区别,并阐述了历史科学概论课程的结构.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历史”这个词,在我们口里和笔下不知出现过多少遍.但是,我们真的清楚“历史”这个词的意思吗?我们清楚地想过“历史”是什么吗?
什么是历史?
我们常说、常写、常想的“历史”这个词,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但我们常常不大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随手举几个词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词典》有九种解释;中文的“历史”,《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辞海》和的《中文大词典》、日本的《大汉和辞典》均有二种,我们不去一一列举了.我们通常的用法中,“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 先说第一种,历史是过去的事.
这种用法,例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占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不仅限于人类,大至宇宙(现在认为它有120—150亿年),小至基本粒子(10-6—10-23秒),都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就是人类的历史了(个人、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世界).
雇佣劳动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说的不是一个事件,或事物,而是一种现象,一种关系.
这座房子的历史不长——物体.
医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某个人某些方面的状况.
历史的经验——从人们对某些历史事实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总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色各样的事物都在时间中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地位,在时间已经逝去的那一段,就是它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也是一种对“历史”的最早解释.在古代文字中,甲骨文中“史”作“”是象形字,象一只手拿着一个东西,和“事” 或不分或略有区别().史、事相连.甲骨文中有“历”字,作“”,指经历、历法,表示经历的一段时间,下面是一个人脚印,似乎是指人的经历,即今天繁体字的“历”.历、史连用,事再注入时间观念,成了一个词“历史”,指经过的事.历、史合为一辞,似乎晚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和历史,意思一样,但史的意思更宽一些,还包括了写史的人.甲骨文的史,是人名,是记事的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这个记事者,也是人,即史官、史家.
说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不错,但并没有完全表述“历史”的内涵.“事”通常被看成是“事件”(event),那是历史中有头有尾,轮廓清楚而且是显眼的东西.但历史中的有些东西不好说是事件,例如关系、现象、心态、过程等等.所以说历史是过去的事,应该包括了过去的事件、事物(物体现象)、事态(形态、结构、过程)、事情(包括非物质的心理现象)等等.
但是,这样讲也许还不够,尽管历史的“历”已经显示了时间的因素,但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过去的它是什么”,而不一定注意到“过去的它是什么”,即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它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常是从静态的角度如同看照片那样看历史事物,而不是从动态的角度如同看电影那样看历史事物.换言之,历史的事物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活动,而不仅是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着.因此,我想,比较更确切的提法是:
历史是过去的事物活动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但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是人的历史,因此,也许更应当说: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
这里包括了大至社会形态、国家、民族,小至个人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无穷无尽的、各色各样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态、事情的形成、发展、转换、变化、结束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来的历史”(历史是不是客观地存在过,是不是仅在我们的意识中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就这样认定了,也有人会反对,这里先不去讨论).说它叫“本来的历史”,那就有“非本来的历史”,下边马上就会讲到.“非本来的历史”与“本来的历史”是相对而言,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还要注意,这个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处在过去的时间段上,时间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转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无法使它再现(这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会不会重演?这到以后再谈).换句话说,对我们来说,那个客观存在过的“本来的历史”已经不再存在了.(这又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过程来说,本来的历史不存在了,但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还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是我们认识过去历史的一种极重要的资料和手段.这点我们下边再说).我们必需也只能依据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它的“载体”(不是它本身),或者说,经过一种中介来认识它.这就是有关历史的记述及今天留下来的过去的遗存.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文字记载下来的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写的历史”.这样,我们就有了不是本来的客观存在的历史的“非本来的历史”.这是“历史”一词的第二种意思.即:
(2) 历史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
或者说,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的记载.
这种用法,例如:
我们读历史.
我们在上历史课.
这里不是指我们在读那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没有法子读的.我们读的是记载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书.或者是听教师讲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课.
又如:
《史记》、《宋史》,信史.
这里指的是某一历史著作,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世人乃至现代人写的.被西方人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他的关于希腊波斯战争的著作就叫《历史》,西汉司马迁写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通史名字就叫《史记》[2](历史记载).《孟子·离娄上》:“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即用文字把齐桓晋文之事记载下来,这种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文字记载就是史,象《春秋》之类.前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注引《吴书》,“博览书传历史”,这里历史和书传一样,都是“览”的,指的是书,即历史的记载.
在,历史和历史记载是一个词,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在德文里则是不同的词,称过去发生的事为“Geschichte”(历史),而撰写的历史则为“Historie”(历史记述).
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就是根据对过去历史的记载来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换句话说,我们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过去历史的,是通过别人对历史的认识来认识过去的历史的.这是一种间接的认识,即通过一种载体、中介来认识本来的历史.
说我们是通过历史记载来认识历史,如果仅仅指文字还不够全面、准确,还需要做三点补充.
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
这种历史的记载,除了有目的的以历史为对象的记述外,还应当
包括当时人们并非以传述历史为目的而是应现实生活需要而记录的东西,如档案、帐册、公文、契约、书信、日记,乃至书籍、文章、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有的以原来的实物形式留存下来,有的以传抄、印刷、复制的形式传留下来,这些东西是当时人作的,而不是后人写的,也没有经过后人意识的加工,与专记历史的书不一样.它们在反映历史的真实程度上,往往超过后来对历史的撰述,即属于所谓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这些东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图象,那就兼具记述和实物两种作用了.留存的历史实物,不是那活着、运动着的过去历史,但可以反映那活着的过去历史的某些东西,也是认识过去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除了上述两类,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通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认识能力、认识方法和认识技术,这些知识、能力、方法和技术是历史地积累形成的.这里先不讲它,以后在讲历史认识论时还要提到.在这里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历史的东西,它们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们又确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存留、延续和变形,这是我们可以直接接触、认识和体验的.可是,谈认识历史时常常容易忽略了这点,以为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就只是来自过去历史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容易讲清楚,我们到讲历史认识论时再说,这里只提一下.
这样,过去历史的“载体”或认识过去的“中介”,就从“写的历史”或“历史记述”扩大到包括过去遗留的实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历史的东西,即把记载的“载”,不仅理解为文字的记述,而含有“载体”的意思.它们都是认识历史的凭借资料,可以说它们都是“史料”.
我们是生活在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有一段历史的经历,这是我们自己记忆中的历史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选举制度的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参加了.这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陆续于40年代末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要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反映在读者方面,这样的文学也刚好满足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而受到欢迎.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正是应运而生的.
科学的影响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孔德的实证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分析和批判,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如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使他们去积极探求新的观察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成就打开了人们的视野,鼓舞人们以新的角度和方法,去寻找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和解决方案.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着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所有这些,都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客观与写实的因素.
自身发展规律和内部原因
欧洲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但18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运动文学和俄国讽刺文学等,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方法上的直接先驱.从反映现实的基本方法上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颇不相同的,但现实主义也借鉴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经验,如历史题材处理上的风俗画风格、心理描写上的某些技巧、描摹大自然时的细致入微等.
每一个人,在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生存时,会将一些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内化,作为自己是否符合大众常态的标准,当一些意外的状况发生后,我们会通过这些准则去评判自己,或者假想别人在评判自己。每每出现这些心理活动,会促使尴尬的发生。关于一个人最尴尬能尴尬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还要取决于个人对自己的评判标准,至于为什么,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4c72d20e77f99b6ac4571e34d25d53b", "vname": "", "vid": "v020199a0000bdm3ekfqabaf943g2utg", "thumb_width": 640, "vu": "v020199a0000bdm3ekfqabaf943g2utg", "src_thumb_uri": "a36e0003b6674ea0e8db",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a66c000169c387eadaf5~noop.image?x-expires=1993940103&x-signature=ELT7sR8ntu/+HwRwPqbsvC8uaj8=",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06.4,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3901591}, "ultra": {"duration": 106.4,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9581642}, "normal": {"duration": 106.4,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2615437}}, "duration": 106.4, "thumb_url": "a66c000169c387eadaf5", "thumb_uri": "a66c000169c387eadaf5", "md5": "34c72d20e77f99b6ac4571e34d25d53b"} --}以上视频由“知我心理学”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联合出品。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有位曾经的同事来到我们家...他十分的着急,说有一笔生意等着去周转,要我无论如何也要借给他10万元钱,并说好了一周后奉还...因为我们的关系够近,所以我也就答应了他。但是,当时我手头上并没有这笔钱,他如果真的急着用,也要等一周后钱才可以取回来...一周后他又来了,巧合的是,来还我钱的那人也到了...,我们三个人见面后,那人却没有立即还钱给我,而是迟疑地望着那个同事说,"你还要再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你才可以把钱借回去...″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就在那个星期后的一大早,我的响了,是要借钱同事的胞弟打过来的,那边哭着说,他哥哥昨天在广场锻炼时突发心梗去世了...我们许多同事朋友都参加了葬礼。当然也见到了死者家人,他的妹妹红霞告诉我们说,他哥哥一周前说要做生意,从她那里借走了12万元,说好的一周后还给她,不巧的是,一周后哥哥死了,那个在形式上离了婚的嫂子不认这笔账了...后来才知道,这个同事在死前的一周里,曾经跟很多亲戚朋友都开口借过钱,并且讲好的都是一周后奉还...,而他借钱的真正目的,至今也没有人知道。因为借的钱不见了,他既没有做任何的生意,也没有在一周后还款的任何可能...难道他知道自己一周后会死亡吗?才专门下的这个套...?而据那个来还我钱的朋友说,他那天与借钱的同事一见面就发现了,那个借钱的同事有一脸的死相...,所以才没有急着还我钱...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怎么人人都成了预言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