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编辑本段]【解释】
原意是梅子很酸,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生出口水,因而解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编辑本段]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编辑本段]【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编辑本段]【说解】
魏武行役,矢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水浒传》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故事】
(非译文)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张角,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编辑本段]【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我安慰
[编辑本段]【近义词】
画饼充饥
[编辑本段]【反义词】
把饭叫饥
[编辑本段]【启示】
从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的人.
"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就会止渴?答: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电影《上甘岭》中,我们可爱的连长也成功地演绎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现代版.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坑道里严重缺水的危机情况下,连长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梅子"的故事,引得战士们一个个都在吞口水.
事实上,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除味听联觉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色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心理学家兰菲尔德(H. S. Langfeld)曾做过一个有关色听联觉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音符会引起不同的色觉,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音调和颜色的联系是相当稳定的,有些人在7年后仍保持c音符与红色,d音符与紫色,f音符与粉红色,b音符与非常明亮的铜色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联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的广告中有相当普遍的应用.
“望梅止渴”讲了一个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还有这样一件事,某人出门旅行,途中投宿于一个旅馆.睡至半夜,哮喘的病又发作了.他靠坐在床上,依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黑暗中,他摸索了好一阵子,才找到窗户.可是,任凭他怎么使劲,也无法将它打开.情急之下,他只得挥拳把窗子的玻璃击碎.顿时,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他探身对着被击碎的窗口深深地吸了几口,哮喘明显地减轻,于是又摸索着回床躺下,不一会儿就安然入眠.次日清晨醒来后,他想起夜间发生的事情,赶忙查看到底是哪一扇窗子被他打破.奇怪,所有的窗户均完好无损.原来,被他打破的竟是墙上那面挂钟的玻璃.
这个人的哮喘发作是事实,打破挂钟玻璃后,哮喘发作被控制了也是事实.而“治”好他哮喘发作的那“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却并不存在.这种“想当然”就是心理上的暗示.
小品《卖拐》是一个消极暗示的典型.在消极暗示中,受暗示者的性格多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听风是雨、盲目崇拜.他们大多知识浅薄,缺乏科学意识.如小品中的卖拐者以行家里手自居,用一些貌似科学术语的语言就更有欺骗性.买者说自己“脸有点大”,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腿没有问题.卖者则说:“那是腿部神经末梢坏死,把脸憋大了.”“神经末梢坏死”可不是小事,放在谁身上心里也得“咯登”一下.买者说:自己左腿没有毛病,只是小时候右腿摔过.卖者便说“那是转移了”.“转移了”这三个字是癌症晚期常出现的字眼,很有煽动性.让你把腿跺麻之后走一圈儿,肯定会有不适之感,因此买者对自己的腿有病就深信不疑.人对自己的健康是很珍视的,因而也容易疑神疑鬼,过分敏感,本来没问题的部位,在意识的指导下,也会产生错觉,出现“杯弓蛇影”的心理暗示效应,进而产生了急切求治的心理.怎么治呢?卖者说出了他的“经验”之谈:“架着拐,走一段时间就会好.”既然治法这么现成简单,何乐而不为呢?这时卖者不失时机地把拐拿出来进行推销.买者听说自己的腿有办法治,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一出骗局也就此宣告成功.
可见心理暗示有好有坏,合理利用心理暗示,能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哦!
[编辑本段]进行心理暗示的方法
“自我提醒法”: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心里可不断默念鼓励自己的话.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好”,这样的自我暗示力量必将为自己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 .
“转移法”:想一些其他开心的事情,或听听音乐,眼望窗外遇到困难事情的时候不要太焦虑,不妨放松躺在床上;想一些平和而快乐的事;用手轻轻按摩脚底涌泉穴,再轻松躺下.如果突然感到很紧张和忐忑不安时,可做深呼吸;双手手指交叉放在头部,轻轻扣接头部;双脚伸直,双手伸直尽可能去触摸脚趾.
把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最后一次:每个人都会有不顺的时候,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已经到了最低谷,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当你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给自己以信心.
不要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我们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这里摔倒的”、“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越是这样,我们心里就会越紧张.所以,聪明人应避免老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走稳些就不会摔倒了”、“经过这段路时应该减慢速度”等等.这种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编辑本段]【有关诗句】
望梅止渴
慕京
随鞭一指生梅林,
便使万军不唇干.
无中生有智者策,
用兵奇谋众口传.
纸上一事难学会,
因势利导不简单.
若无随机应变心,
读尽兵书也枉然.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电影《上甘岭》中,我们可爱的连长也成功地演绎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现代版.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坑道里严重缺水的危机情况下,连长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梅子"的故事,引得战士们一个个都在吞口水.
事实上,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除味听联觉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色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心理学家兰菲尔德(H. S. Langfeld)曾做过一个有关色听联觉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音符会引起不同的色觉,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音调和颜色的联系是相当稳定的,有些人在7年后仍保持c音符与红色,d音符与紫色,f音符与粉红色,b音符与非常明亮的铜色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联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的广告中有相当普遍的应用.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电影《上甘岭》中,我们可爱的连长也成功地演绎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现代版.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坑道里严重缺水的危机情况下,连长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梅子"的故事,引得战士们一个个都在吞口水.
事实上,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除味听联觉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色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心理学家兰菲尔德(H. S. Langfeld)曾做过一个有关色听联觉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音符会引起不同的色觉,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音调和颜色的联系是相当稳定的,有些人在7年后仍保持c音符与红色,d音符与紫色,f音符与粉红色,b音符与非常明亮的铜色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联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的广告中有相当普遍的应用.
先吃些食物,然后吃两一粒护肝片。酒后喝点新鲜水果蔬菜汁。
这是一门已经开了八年多的课,但现在却成了“网红”,网友关注的焦点是,居然大学课堂还教学生炼丹,并质疑“丹药”真有效果吗?而这样的讨论,和大学教授开课的本意是大相径庭的,属于教育的问题,用来进行判断,只会令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
从教育角度看,所谓大学教授教学生“炼丹”不过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和物理、化学做独立设计实验没什么两样。 作为一门以讲授中医药知识为主的通识课,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传统中医药知识,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的,而采取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则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王教授采取的正是这种教学,据报道,每年浙大本科生中选这门的人,接近400人,但真正能选上的不足百人,而且都来自不同的专业。王毅说,这学期学生人数是93人,93位学生分成19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和中药相关的选题,进行为期7周的调研,期末用5分钟时间报告研究成果。
所以,所谓的学生“炼丹”不过就是一个选择“炼丹”课题的小组,开展的调研,通过这一过程,学生需要查阅中药文献,并动手实践,并不是真正要生产“丹药”。但由于对大学的探究式教学并不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伪科学,有人认为学生不务正业。如果按照这种评价标准,很多科研项目进入公众视野后都可能被认为不务正业。作为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通识课,让学生去调研如何“炼丹”,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评价学校进行的教学,需要进行专业评价,而不能评价。因为并不了解教学过程。去年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开展苏轼研究,也引起质疑,诸如小学生搞什么研究苏轼的研究,能研究出什么成果来?这是不是拼爹?而其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就是进行探究式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怎样的研究成果,而是体验研究的过程。通过探究式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比灌输教育,更有效。
这其实给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要求。首先,应该进行教育管理和评价,即以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评价课程开设的意义和质量,评价不应受影响。像这门通识课,开设八年,受到学生欢迎,不能因受一些的质疑,就否认开设的意义,应继续开设。其次,学校在宣传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媒体在报道学校教学改革时,应该注重培养公众的教育素养,不能进行片面的炒作。炒作会误导,也不利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
对于大学教授教学生“炼丹”,一些就把其理解为大学教授带领学生炼丹,寻求长生不老,这是典型的标题党,不利于提高公众的教育素养。 我国学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我国正在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要落实学校的自,就应该尊重学校的自,要尊学校自主办学以及教师的自主教育。当然,这也需要学校建立能用好自的机制,以此树立自主办学的公信力,这也是获得尊重的重要方面。发达国家的学校,有很多另类课程与特殊教育法,可很少质疑,这是因为学校的自主办学得到尊重,也很少逾越权力进行质疑。对于学校办学,的监督集中在学校依法办学与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方面,而非学校的具体办学事务与课程教学。
谢邀,抑郁症病人内心的痛苦和无无助,没得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现在具体的发病原因还不是特别明确。得了抑郁症,尽量去大医院治疗,最好再找靠谱的医生做心理疏导。
抑郁症患者的心情极度压抑,要想把这种压抑宣泄出来,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喜欢出去散步,喜欢空旷开阔的空间,有的人则喜欢待在狭小的空间里。
如果喜欢夜走出去,去空旷开阔的地方散步,释放一下压力,能让心情好起来,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作为抑郁症患者本人,要知道自己出去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做傻事,不能,要注意安全,别给家人添麻烦,别让家里人伤心。晚上出去必须注意安全,尤其是女性,别去人少的地方,别去没有路灯的地方。晚上出去尽量别驾车或骑摩托、骑自行车,可以步行。尽量去市区比较安全的地方,走到没力气了,再打车回家。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出去走走,不喜欢待在家里。有一阶段心情就不太好。半夜的时候突然在家里待不住了,感觉特别压抑,当时也没想别的,就出去了,走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心情好多了,然后往家走,路过烧烤摊的时候突然感觉饿了,买了一大堆烤串带回家,到家的时候只吃了一点就困了。第二天将近中午才起来,也不太饿,把烤串热一下都吃了。再之后,后半夜就不怎么出去了,偶尔出去也是奔着有烧烤摊的方向走一会,回来的路上顺便买点烤串带回家,或者干脆在烧烤摊吃完再回家,偶尔再喝一瓶啤酒。
因为出去走走,心情会好很多,胃口也会好一点,吃点烧烤,喝一点啤酒,感觉也挺好的。过了那阶段后心情好一点了,晚上就不再出去散步了。再后来偶尔早上五点多将近六点的时候起床,去外面骑行,起到八点左右,去早餐店吃点早餐,感觉也不错。
现在心情比那时候好多了。最近肺炎很严重,在家里待着也没感觉心情不好。该吃吃该喝喝。
我想说的是,既然得了抑郁症,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自己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缓解压力的方法,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不伤害自己,不影响别人,都可以去尝试。最好多运动,运动的时候能让心情变得愉快,对抑郁症有很明显的缓解作用,最后还能有个好身体。也可以尝试看书,听音乐,旅行等多种。
天黑了,出去走走,不管几点,不管走多远,只要注意安全,都没问题。把自己去哪,去多久都告诉家里人,哪怕留个纸条也行,手机充满电,要是快没电了就随时携带充电宝。别让家里人担心,毕竟家里人也不容易。得了抑郁症,除了极少数人能放下工作,专心治疗或自我调整,一般还需要上班或上学,调整好自己的作息,尽量别影响工作和学习,如果治疗和工作、学习产生矛盾,最好专心治疗。抑郁症需要药物和时间慢慢治愈,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无法战胜自己。
很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甚至有误解,很多抑郁症患者也不愿意跟别人倾诉,全国有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公益组织,可以加进去和大家聊聊天。别信一些毒鸡汤之类的话,说这些话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货。
会。
抑郁严重时,总感觉要死,总想着死,总害怕死。整个身心都快被压垮了,有活着的,没有活着的信念,没有支撑活下去的力量和希望。
然而即便如此,当你战胜了抑郁症,慢慢活得有力量,当你有了正念,战胜了负面的情绪,活得快乐阳光光芒四射,你觉得那简直是一场梦,都不敢相信自己怎么会那么的走火入魔。
也就是说,不管抑郁症曾经让我们陷入了怎样的深渊,像一个恶魔一样控制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痛不欲生,不管我们曾经经历过多么可怕的噩梦,只要我们觉醒,只要我们愿意去对抗它,我们都有力量战胜它。
抑郁时我们的痛苦感觉是真实的,就算是我们的一些负面想法,比如说,觉得亲人不够爱我们,不被欣赏,朋友也不喜欢和我们在一起。
你想一想,自己当时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浑身哪里有活力,脸上充满怨恨、脆弱、哀伤、祈求,反应迟钝,动作迟缓。
你遇到这样的人,在短暂的时间内,也许可以给予同情,长时间你会怎么样?
对了,不是亲人不想爱我们,是我们发出的信号是不值得被爱。
很多抑郁症严重的人,都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伤害自己的亲人。
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强大的心理,能够理智包容一个充满负面情绪人的影响。
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你接触一个满脸抱怨充满仇恨,说话尖酸刻薄的人会让你的心情很不好,不管他曾经对你多么好,你都会想远离他。
说这么多,就是说抑郁症严重的人最后得罪了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他会感到孤立无援,真的会走向死亡。
可能抑郁症本身的杀伤力,不会导致我们死亡,而是抑郁症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一步步的把我们拖向了死亡。
自己的身心能量,在这些负面情绪下一点点的消耗殆尽,亲人朋友也因为被伤害,慢慢的远离。
慢慢的,一点点的对抗负面情绪,让自己更多的产生正念,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是无穷大的,抑郁症根本不能把我们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