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表现有很多种,饮食疗法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使用。对于心悸、失眠、多汗的焦虑症患者来说,可以吃胡萝卜、西芹、绿豆。
紧张不安的焦虑症患者可以吃山楂、红薯和大枣。有腹泻、恶心症状的焦虑症患者可以吃山药、白扁豆。总出现喉咙不适、窒息感的焦虑症患者可以吃顺气化痰的食物,如竹笋、冬瓜、橘子、柚子。
对于心思过重的焦虑症患者不妨试试牛肉和鸡肉。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焦虑症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精神疾病,但是长期患病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引起多种躯体症状,希望大家能提升治疗意识食疗办法虽然安全简单,但是不是长久之计,它只能辅助焦虑症治疗,希望严重的焦虑症疾患者要去正规医院诊治。
指导意见:你目前的症状考虑是焦虑的表现,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有必要尽快通过生活调理,促进植物神经功能平衡,缓解心理压力,可以每周两次登山或郊游,每天有氧运动60分钟,多参加公共娱乐活动,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有必要到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焦虑症引起躯体症状如何快速恢复,特别是肠胃?
焦虑症,不仅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两种,在临床上又可以把焦虑分为两大核心症状群,一个是精神性焦虑,另外一个是躯体性焦虑。特别是在临床诊断上,要注意精神方面的检查,并且围绕着两个方面的核心症状展开,还要包括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共病情况,如抑郁情绪、认知功能、躯体化症状等。焦虑症患者的肠胃不适,就极有可能是由于自经紊乱而造成的消化系统产生的问题,而由于自经紊乱而造成的躯体化反应,也就是身体不适的感觉,绝大部分焦虑症的患者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出现。
焦虑症患者所体现出的精神性焦虑,主要是患者的主观体验到的紧张焦虑,在按照患者的自述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症状及其严重的程度,这在临床诊断焦虑症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患者常见症状有不明原因的心神不安、烦躁、不安、担心和害怕、或有具体对象和内容的害怕,并具有回避的表现,患者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控制自己的反复思维,去考虑或有冲动、回忆及相关行为的体现或有濒死感、窒息感、所处在的环境感觉到不现实或出现瞬间、短时人格解体的感觉。
而患者所体验到的躯体性焦虑,主要是躯体症状或躯体语言为表达的焦虑,当然这种焦虑一般都表现在患者的外在行为上,比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无意识动作增多、面部表情紧张、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运动等系统出现的症状,这些都是以自经系统亢奋的症状为主而体现出的症状。患者的这些表现,基本上都出于自我的主观性的体验而无客观依据的存在,又在自身的主观上感觉到不适,所以,在临床诊断上不仅要倾听患者的语言上的表述,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实际症状的体现来判断焦虑症状的诊断条件,如果符合诊断条件才能下焦虑症的诊断。
如果焦虑症患者的躯体不适的感觉比较突出于胃部,基本上也是由自经功能失调而导致肠胃功能紊乱造成的,并有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组精神神经症状,也就是胃部的神经症,当然,前提是胃部的各项功能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但患者本身胃部不适的感觉,尤其是一些症状性的表现非常明显,内心痛苦。焦虑症患者胃部不适的症状一般有反酸、恶心、厌食、烧心、食后胀满、腹部不适或呕吐、饱胀痛、饿感痛、胀气、反食等。胃部所出现的症状,基本上与胃神经症的症状相似或相同。
实话实说,如果确实是焦虑症而引起的躯体不适的感觉,那么相对于焦虑症来说,不论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要想缓解躯体不适的感觉,只能先改变焦虑症本身带有的观念性的思维和态度,当焦虑症症状得到缓解以后,躯体不适的感觉也就自然慢慢消失了。其意思就是焦虑症本身的痛苦是精神上的,只有先将意识思维当中所体现出的观念,性的焦虑,把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事情,也就是一些偶然和必然的事情或内容剥离开,自己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体验的痛苦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如果是现实性的焦虑也是没有必要的。
最主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生活在“此时此地”,也就是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体验的到的事情,发生在现实当中,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把现实当中的一些所作所为,得到真正的体验,并且是真实的,尤其是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赋予意义性的性质,让他具有人生体验的意义和价值,也成为你去随时随地的,可以追求的生活目标,总之你就要以现实性的角度去认识任何事物,比如你很着急,得去办一件很重要的事在等公共汽车,而公共汽车并不可能因为你的事情重要而着急就来得快一些。再比如,你的老板,并不可能因为你家庭经济困难就给你涨工资,而是根据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上的贡献,才有可能给你加薪。
这两个例子已经说明了,有些事情不是你焦虑就能够解决的,其实焦虑症的本质就是心理,但是这样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尖锐而持久,也就是心理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我有急事要办,我非常着急,公共汽车你就应该早点来,而且忘了他为什么叫公共汽车,而不是你的私家车,这就是你又着急又想让公共汽车,而不是你的汽车早点来,几乎没有可能性,这就是内心的,因为你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闹混了,而当主体需要时,客体就得服从于你。如果是在家庭还可以,如果在社会以及公共场所所要实现这种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就带着这种主课题混乱的思维而产生的焦虑。
总之,要想尽快的让我们的焦虑治愈,你只要办好眼前的事情、办好需要办的事情、办好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对于未来的事情,他是需要发展和不断的变化,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知道结果。在生活当中许多事情如果我们靠预期的期盼,想达到某种结果和目的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也更容易使我们焦虑,我们本身的焦虑是长期存在的,但是,只要我们的焦虑没有过分,就不属于病态化的,也就是当我们的焦虑只有给我们造成了精神上或心理上包括躯体上的痛苦的时候,他才成为精神障碍。
焦虑症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琐碎事情的积累,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现实,或背离了现实,回避了客体而产生的焦虑,焦虑既然不是“一蹴而成”的,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焦虑症患者必须与事实相符的现实当中去体验切身的感受,促进或者改变态度,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根源都扎在了相对稳定的人格里,改变确实有些难度,所以那种“霍然而愈”的焦虑只是表面的现象,是不持久的。焦虑的病态是精神障碍,而焦虑的常态,是我们人类最普遍的情绪,当然,绝大多数人的焦虑是促进性的和轻微的构不成,病态性的焦虑也就是形成不了焦虑症。
但是焦虑必定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而这种又是尖锐而持久的,如果我们就算是普通的焦虑久而久之的存在,那么自身都会将焦虑的阵线分不清了,就会演变成我们内心中的“自相残杀”,“自己伤了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解决现实的问题,面对现实的生活,不回避现实的矛盾,不回避现实的人际关系,这才是减少、消除、预防焦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