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亲生体验,但我女儿有抑郁,我相当于亲生体验了一番,那种说不出痛苦也只有当事人能理解,孩子抑郁时情绪低落,不爱说话,食欲也差,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那段时间就是世界,吃药只缓解症状,副作用还大,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找到高微治疗,还不错,后来女儿慢慢开始减药量,虽然过程很痛苦,但为了孩子的健康,也一定要坚强起来,我们是孩子坚实的后盾
很理解这种状态,我也有过。你好好想想,有没有很要好的朋友或亲戚在别的城市,如果方便就住朋友亲戚家,如果不方便,租个便宜房子,换个城市,换个心情。祝你早日自愈!——心病无药石,只有靠自己。多出去走走,看看积极向上的书籍,电视剧。。。
一、去学习心理学。
1.在网上看有关的文章和视频。
2.在樊登读书、喜马拉雅上听都有关心灵、家庭的书籍。
3.图书馆借有关纸质书。
二、正念冥想。
三、锻炼身体。
四、走进大自然。
五、尽量减少过度思考、胡思乱想、思维反刍。
六、发展爱好。
七、正规治疗。
越是伤心抑郁的时候,越是想虐自己伤自己,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的欢迎和信任。
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通俗来说,心理健康的人,是自我快乐,不妨害他人,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过多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心理健康的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自我伤害之人的心理有一个完美主义的需求,或是因为原生家庭的暴力、愤怒、冷漠,或是因为教育的指责、否定、漠视,或是因为成长经历的恐惧、多疑、无助,让自己逼迫着自己一定要做好自己,以求得别人的认可,自己的心安理得,否则,自己就不安心,焦虑、愤怒、恐惧。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怕”字!怕别人指责、否定、漠视;怕自己内心受到伤害,总之,就是一个不安全感。
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做得完美,于是让自己感到恐惧、无助。但自己又不能承认自己不行,那样自己是不能安宁的。于是,就会出现一些症状,看似自我伤害,实则自我保护。言外之意,不是我不行,是我病了,我都自残了,还不行吗?于是,越自残,就越心安起来。有人自残,划自己手腕几十刀,竟然不知道疼。
于是,他们进入了焦虑、恐惧、抑郁的状态里,陷入痛苦无助的境地。或者闷闷不乐、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悲观厌世;或者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交流不畅;或者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回避社交;或者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以及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等。
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是原生家庭、教养、成长经历让自己产生的不安全感造成的,那就要和原生家庭、教养、成长经历和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弃自己无法释怀的痛苦,解放自己。
这里,我提供三种策略来帮助有此悲伤情绪者远离痛苦。
一是分散注意力。当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换一个环境,分散一意力。比如,出去散散步,或找一个朋友聊聊天,和朋友去看场电影,或去逛逛商店,或超市买点好吃的。换个环境,换个事情,是非常简单的脱离悲伤抑郁的方法。
二是接纳你的悲伤。接纳悲伤是应对悲伤的一个很好的。因为此时你最真实的感觉就是悲伤。既然你没法逃离,那就干脆,坐下来静静的去体验悲伤带给你的感觉。感受一下你的身体的感觉,情绪的状态。看看自己想到了些什么?想一想这些事情与自己的悲伤有多大的关系,让自己顺着悲伤的感受去体验,或许 你会发现,其实悲伤也并不那样可怕,甚至还很有意思。
三是抵抗消极的想法,构建积极的观念。一个人在他悲伤的时候,或者叫情绪焦虑的时候,他容易想到很多负性的东西,认为自己很糟糕,或者自己一无是处,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了,这时你就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是不是我又来了一些负性的想法?这些极端的负性想确的吗?我是不会的当的。虽然这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是它会让你远离这种负性的想法,让自己能积极一点。
同时,构建积极的观念,让自己用积极的、乐观的观念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健康的心态,让愉快陪伴着你的生活。
我是何竟轩老师,如果同意我的观点,请点赞;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请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