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个正常,不代表子女不会得抑郁症。孩子抑郁,大部分的原因来源于父母,虽然没有父母有勇气承认这一点。孩子得抑郁症,一定是因为生活的家庭关系出现了极大的问题,而生活在家庭里面的人却毫无感觉,因为他们的相处模式已经固化,很难跳出来,清晰的认知到存在的问题,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长期对孩子进行语言或身体的打击,冷嘲热讽,要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碰到困难,家庭是唯一的靠山。如果家庭关系长期冷冰冰,无法依靠,就像一艘大海里的小小船,风雨来袭时,没有港口让他停靠,只能自己承受,怎么能不生病呢?孩子抑郁,是对家庭关系问题发出的警示。孩子的抑郁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治疗,这是治标。改变产生抑郁的土壤,进行家庭关系治疗,才是治本。
抑郁症,精神,病理源头是什么?医学流传几千年,由中药,到现在西药,一直在对抑郁症,精神展开各种研究,攻克,由中医的把脉,舌苔,到西医的检查,脑电图,脑反射,心电图各种常规检查,一直无法根治抑郁症,精神,连病理源头是什么郁不知,何能医治断根呢?这些年,关于抑郁症,精神症的病因,病理问题争论不休,每个流派有自己的说法,但实际效果好的少,凡是疗效不好的理论,肯定是不正确的,最起码不准确。从众多抑郁症,精神症的病理分析看,基本都有不顺心的刺激事件。关键是他们的家庭教育经历,从小被否定,基本没有表扬,形成了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自卑自责,没有担当,害怕失败的性格。如果分析抑郁症,精神症的病理源头,最关键的就是性格,有了这样敏感多疑的个性,就相当于有了炸药,越敏感多疑,等于炸药越多,那些刺激打击只是导火索,炸药没有引燃,不容易爆炸,而人没有生活在真空中,想避开任何刺激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爆炸只是时间问题。预防的关键也是培养自信,勇于担当,不怕失败,有责任心,意志品质好的孩子。
抑郁症是仅此于癌症的第二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青少年人群。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患者会常常感到情绪低落、不开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兴趣减退,还可能会有一些躯体化症状,如睡眠障碍、胃肠不适、疼痛等,若出现上述症状,持续在2周或以上要警惕抑郁症。对于抑郁症要及早介入调治,抑郁症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严重的会出现自残行为、念头甚至行为。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现在的新一辈!这是我认识的一位老哥哥说的话,老哥哥今年也70多了,以前插过队。用他的话说:咱是吃过苦的人!这位老哥以前生活在北京,后来去了内蒙古草原,荒滩牧场,流沙苦寒,老哥就在这种环境里足足待了八年,期间吃过很多苦。比如说,零下30多度的严寒,还得出去找牲口。还比如说,开荒种地的时候,他怎么干的头犁?反正就是一大堆的农村艰苦故事,他逢人就讲,以佐证自己这辈子是吃过苦,受过累的人。至于后来到了回城的时候,又开始准备高考,之后上了大学,到了单位也没享着福,上学的时候学习紧张,工作的时候加班加点,他还得了个什么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呢,这位是劳模出身呀!老劳模经常拍着胸脯,忆往昔峥嵘岁月。可最近不知咋的,他居然闭嘴了。我见他都不习惯了,忆苦思甜,模范故事呢,怎么不说了?老哥,听了我的话,苦笑一番:咳!我吃的那些苦,与现在这些娃吃的苦,还真比不了。这让我觉得纳闷呀,老哥怎么突然有这么大的思想转换了呢?原来老哥有个侄孙,最近住到他家来了,是他大哥的孙子,反正因为家庭变故吧,在他家住下了。这位老哥对这个侄孙非常疼爱,但是疼归疼,爱归爱,看着孩子受罪,他也替不了!用他的话说,人家吃的那是文苦,我吃的是武苦。唉,文武不相替啊!老哥说起侄孙的每天生活作息,让同为昔日大学生的大妈我,听了都感到非常压抑,这日子可咋过呀?每天早上起来五点半,闹钟会把侄孙,这个刚上初三的小男孩儿,叫起来。之后呢,穿衣洗脸,喝水拉撒,这些时间都是可丁可卯的,一系列动作做下来,5:50,准时拿着课本到阳台开始晨读。人家孩子挺争气。特别用功,考上了天津一所很不错的中学,在这所学校里,大家都是这么生活的。晨读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战斗了,吃完早饭,巴拉巴拉行李。老哥开车送他去上学。到了学校,孩子就掉进了知识的海洋,孩子得在这个汪洋大海里,扑腾到晚上六点半,然后被家长拉回家来。吃饱喝足之后,在屋里走不上100步,又得回到书房里,坐在那儿继续学习,这一念可能就是直奔十一点了。面对这样的作息时间,老哥实在是不忍心,但是人家孩子还安慰他呢:我们班同学都这么念,马上要到高中了,能不能升本校,这还是个未知数呢?最近上网课,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我都搞不清了,可别把我落在后面呀,所以我要加紧努力!老哥还以为自家出了个特别励志的少年,在院里逢人就说,没想到邻居一位大妈的话,把他在地。这位大妈撇了撇嘴,说:我孙子现在天天都这么念。今年高二。老哥赶紧问:那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用功的?人家大妈说:出了小学,就应当进入这种状态了。此话已出,一向叫苦连天的插队老哥听得哑口无言。原来从孩子12岁开始就进入了这种苦行僧式的学习状态,那他的童年哪还有功夫干别的呀?什么玩乐呀?游戏呀?交友啊?时间都在哪儿啊?老哥哀叹了一阵子之后,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他问另外一位大妈:那这种受罪的地狱模式,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呢?那位大妈非常肯定的告诉他:考上研可能就好了,我儿子今年已经胜利考研了,今年考研的难度特别大,但是他还是成功了,靠的就是这股拼劲儿。旁边有位大姐听得这样的论调,她插问:你们儿子学什么专业?大妈说我儿子学的是传媒,大姐听了之后点点头说:嗯,我弟弟是学医的,他是直博,他现在还是这个状态呢!人家的清风细雨,我的天打雷劈啊!都直博了,还这么拼呢,博士得多大岁数啊?老哥扒拉着手指算来算去,最后绝望的感叹道:娃儿们真苦,娃儿们真苦,我之前的日子就算是享福了!好多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发出的论调根本就不接地气。比如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怎么还会抑郁呢?虽然不愁吃喝,但是你看看现在孩子学习的压力与竞争,其实,看看现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你就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抑郁了。知识的海洋是用来游泳的,不是用来溺水的。如今很多小娃都在知识的海洋里呛得咳嗽连天,喘不过气了。繁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们的脸上都麻木了,真的!我在北京一所名校的门口,看见很多高中的孩子,面目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喜色,说他们`行将朽木’都不为过。孩子们满脸凝重的走入学校,开始了一天的苦心修练。这是一所在北京非常优秀的中学。上`北清复交人‘的概率很高,也是许多家长引以为傲的鸡娃重地。但是这些所谓的优质教学条件,作用在孩子身上,能让他们开心,能让他们快乐吗?用老师的话说,我们也知道孩子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在繁重的学业面前,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就是要选拔出那些,心理非常强大,同时也非常抗压的孩子来!这话听着没毛病,但细思极恐,心理坚强的孩子,固然应当被选拔出来,但是不坚强的呢?他们怎么办?说实话,如果把我放到现在的这种学习环境里,还别说上著名中学,就是看看门口这帮苦大仇深的孩子,我也转身就跑了。要说我的童年,那真可谓是开心快乐,一玩到底!小学没作业,初中有作业也不写,到了高中才开始收心,因为傻淘的人越来越少了,什么追打嬉戏,这种无脑游戏,愿意参与的孩子也少了。所以我被动的收心了,坐在课堂里,认真的听着,听到了高三的时候,看着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我也不好意思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至于晚上熬夜,好像熬过,我记得除了过年之外,我高三那年,也看到过12点半的钟表,听说考大学都得熬夜,考不考放一边,咱也先熬着,体验体验吧,我这人对什么都好奇!至于上大学,我是擦着本科线考上了大学,爱分配学啥,咱就学啥。最后让我学商业,我也挺高兴。除了学医,我觉得干什么都行?因为我这人马虎,学不了医。把人家腿给锯错了,咋办?不过后来一打听,以我的分,医学院也不要我,这样很好,两不相欠!这种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在现在的孩子中很难复制的。首先,家长们的心气特别高。最近,关于中考分流的消息,又让小学家长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孩子的命运,将会在他15岁的时候就发生改变,那还等什么呢?赶紧鸡娃吧!再有一个,随着少子女,独生子女的出现,父母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了。我们小的时候,我的同学家里三个四个孩子的情况很多。我记得我继母费了半天劲,才给我生出一个,把我乐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弟弟妹妹这个配置,很多同学都有了。这让我很羡慕!多子女的家庭,直接导致的就是父母注意力的分散。就像我弟弟家有两娃。老大是学霸,勤学苦练,父母自然鼓励,而是学渣,调皮捣蛋,父母就算是想打娃,精力也是1/2。不过看了看努力的老大,自己心里也平衡了一下,你看,这就是多撒种的好处。'这瓜不熟,那瓜熟。这藤不接,那滕结,咱们老滕家早晚能接出个丰硕的果实来。’这是我弟弟的原话。但是独生子女就没这个优势了,成不成就是他。开盲盒似的。那家长们就在这一个盲盒上下了死功夫,出了大力气!就算是开出个芭比娃娃来,我也得给你整成变形金刚。为了以后的社会竞争激烈,要没有个变形金刚的本事,你怎么在社会立足啊?有的孩子,我看着就难受!父母,特别是妈妈,整天贴身抢逼围,孩子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从一睁眼,就进入了父母给他制定好的流程。起床洗脸,吃饭穿衣,接下来就是读书。读书。还是读书。放学回来之后洗手吃饭,接着读书,直到孩子两只眼,再也睁不开为止!大脑管思维记忆的前回,过于兴奋,负责体育运动的部分,又过于闲置,这造成了孩子大脑发育的极为不平衡。就像两条腿,一条腿越长越长,一条腿越来越短。作用在身上这是小儿麻癖的症状,在大脑这就是抑郁症的症状。小儿麻癖现在基本已经绝迹了,因为有疫苗。抑郁症,没有疫苗,在如今在这个压力极大的社会里泛滥成灾!唉,怎么办呢?插队大哥看着自己的侄孙一愁莫展。
我曾经因为小美的病情,专门查过抑郁症相关的治疗。书上说,抑郁症治疗通常分两大派系:生物精神病学派,俗称“有脑无心”,主张药物治疗;纯心理学派,俗称“有心无脑”,主张通过改善情绪、认知、行为等治疗抑郁症。一般复发3次以上,药物已经不能轻松解决了,医生大多会建议患者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望能重构患者的认知,以达到彻底治愈。小美是我的大学同学,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察觉出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性格活泼,与人和善,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女孩。她的不一样,在她表白被拒后日渐凸显出来。比如她和你说话的时候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看,反应也会慢半拍。再比如,她能一夜不睡,等在那个男生楼下,只为了和他说说话。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她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幻听了,可她一直在很努力的让自己听清别人说的话,这样才能和自己脑子里的臆想作斗争。可惜当时的我们还太年轻,只是觉得她有点奇怪,便就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并没有给予她太多的关注。后来直到她休学,我才断断续续听说她的消息,听说她父母对她不离不弃,专门停职带她去环游大好河山了,后来她考上了心理学研究生,遇见了很好的室友,逐渐与常人无异。